首页 百科知识 注浆对桩侧土的影响机理

注浆对桩侧土的影响机理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桩土间存在一个软弱层(泥皮层),其强度与桩周土相比要低,故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对桩侧土进行挤压,使桩径在扩大的同时,总有沿着软弱面向上运动的趋势。土体受到压力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增大,注浆完成后,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桩周土体因压密而强度提高。注浆对桩侧土层的作用机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是多种因素混合作用的结果。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桩周土抗剪强度的提高和法向应力的增大。

注浆对桩侧土层的作用机理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 渗透固结作用

在渗透性强、可灌性好的砂土和碎石土中,浆液在较小的压力下渗入桩侧土体中一定距离,形成一个结构性强、强度高的结石体,增大桩侧的摩阻力,从而可提高桩的承载力

2.2.2 挤密充填作用

由于桩土间存在一个软弱层(泥皮层),其强度与桩周土相比要低,故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对桩侧土进行挤压,使桩径在扩大的同时,总有沿着软弱面向上运动的趋势。软弱面有两个,即桩-泥皮接触面和泥皮-桩周土接触面。浆液在压力作用下首先克服任一软弱面的阻力,像楔子一样沿桩身向上运动,并对泥皮层和桩侧土体进行挤密,甚至破坏泥皮结构。浆液充填于挤密后产生的空隙,固结后形成强度高的水泥结石,相当于增大了桩的直径。浆液上升的高度与软弱层的厚度、强度、土的可灌性、注浆压力、流量等因素有关。在可灌性好的土层中,浆液在土层中容易扩散,浆液压力较小,则沿桩土界面上升的高度较小;在可灌性差的土层中,浆液在土层中不易扩散,浆液压力较大,上升高度也大;软弱层的厚度越大,浆液流动受到的阻力越小,上升高度相应也大。

土体受到压力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增大,注浆完成后,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桩周土体因压密而强度提高。泥皮在浆液的强烈挤压甚至破坏作用下,产生强制固结,强度大幅提高,形成一个薄硬层,由于软弱面有两个,薄硬层既可能存在于外侧,也可能存在于内侧,形成一个夹层,见图2-4和图2-5。

图2-4 薄硬层(在外侧)

图2-5 薄硬层(在内侧)

图2-6至图2-9分别为现场试桩后不同深度的桩截面变化情况。离地面12m处(离注浆点9.5m)桩的半径普遍增大约5cm,少部分达10cm;离地面9m处(离注浆点12.5m)桩的半径普遍增大2~3cm;离地面6m处(离注浆点15.5m)桩的半径增大约0.5cm。

图2-6  地面下-12m桩截面图(一)

图2-7 地面下-12m桩截面图(二)

图2-8 地面下-9m桩截面图

图2-9  地面下-6m桩截面图

Thompson所介绍的8根试验桩中,1~4号桩采用全套管钻进工艺,5~6号桩未用套管,采用膨润土泥浆钻进工艺。载荷试验后,进行了开挖测量,结果见表2-2。对于采用相同钻进工艺的1~4号桩,桩端注浆后(1号桩),桩径比未注浆桩增大1.7%;桩端桩侧注浆后(3号桩和4号桩),桩径比未注浆桩增大2.3%~2.6%;6号桩在桩端桩侧注浆后,桩径比未注浆桩增大4.1%。

表2-2 桩径测量结果

2.2.3 劈裂加筋作用

当注浆压力较高,浆液在对土体产生挤压的同时,还会克服土体阻力,产生劈裂效应,浆液在土中形成网状结石,对土体起到加筋作用。图2-10为某试桩桩侧注浆的桩土界面形状,从中可观察到由劈裂产生的浆脉,但数量不多,且很零散。

图2-10 劈裂产生的浆脉图

注浆对桩侧土层的作用机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是多种因素混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具有不同的形式。在渗透性强的土层中,一般为中砂以上,在灌浆速率较小的情况下,以渗透扩散为主,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桩作用面积的增大。在其他土层中,以挤密充填作用或挤密充填作用与渗透作用的共同作用,或挤密充填作用与劈裂作用的共同作用为主。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桩周土抗剪强度的提高和法向应力的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