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真实再现的拍摄方式

真实再现的拍摄方式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科学技术类题材纪录片的客观性和抽象性特点,真实再现的方法能够活跃气氛并使叙事生动化,因此可以较多使用;而社会生活类题材纪录片因为涉及较复杂的现实关系和价值判断,真实再现方法的使用往往影响影片叙事的真实性,因此需要非常谨慎。

所谓“真实再现”,是说纪录片某一段落的拍摄往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是真实的,是人工虚构的,但其表面的不真实却并不损害其内在的本质上的真实,因为从制作方式和观影效果来说,人们都能轻松地辨别和理解其假定性的或替代式的拍摄方法,因此就把它叫作“真实再现”,以区别于真正的虚构或造假,比较中性的说法也称作“搬演”。比如《面条之路》是一部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蕴含,同时又颇具时尚趣味的描述中国饮食文化之某一侧面的纪录片,它讲述了面条的发源及其在中国和外国的发展、变迁的历史。为了展现面条在意大利传承和发展的生动场面,它以一幅意大利名画所描绘的场景为依据,中间经过电脑特技的转换,将几百年前意大利妇女制作面条的场面变成了生动的电影纪实场景,从而给人以极富趣味的视觉和文化享受。

图3-7 《面条之路》剧照

其实之所以要采用真实再现的拍摄方法,是因为许多精彩题材的纪录片拍摄,往往由于年代久远,其欲拍摄人物已经物是人非,无处可寻;或者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欲拍摄事件已经时过境迁,追踪不及,但影视艺术的逼真再现特性使得观众对这些已经无法拍摄的对象却充满期待,于是纪录片人就要想办法来满足观众的要求,由此各种“真实再现”的拍摄方法就应运而生,把不可能的拍摄变成了生动的影像。虽然其中会有严肃的纪录片人所担忧的真实性如何保证的问题,但在当代文化的消费主义大趋势之下,从业者们主导的拍摄理念则是宁可有一些过度娱乐和虚构的倾向,只要能够满足观众的期待就好,也不愿意恪守过于严谨的纪实理念而导致影片单调刻板,失去观众;而当代的观众因为见多识广,对影视艺术的伎俩自信已有相当的辨识能力,也就不太在乎拍摄的方法问题,况且由于娱乐性的和严肃的纪录片的区别已然鲜明,观众的观影趣味也就随之分化而各取所需了。认真的观众知道,严肃面对现实的独立制片作品往往不会采用真实再现的方法。

严肃的独立制片作品毕竟较少,现实中播出的纪录片为了某种效果在需要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真实再现的拍摄方法,因为它有两个无法拒绝的功能。首先,真实再现可以增加影片的真实感,使其视觉观感丰富饱满,增加影片的感染力,从而令观众在感觉上支持影片的真实性。比如系列纪录片《记忆•阿炳1950年》,在一开头表现两个无锡籍的音乐家到无锡去为道教音乐录音时,以及在影片中部表现民间音乐在道教活动中得到较多保存的情景时,为了渲染民间音乐演奏的独特形式及其气氛,便采用了搬演的方法,由此避免了谈音乐演奏而没有声音和表演的缺陷,为影片的真实感充实了支撑材料。

其次,真实再现可以弥补影片材料不足的缺陷,帮助完成结构影片的任务,通过使用搬演所带来的多种媒介形式及其视觉形象的生动效果,可以避免由于史料匮乏而造成的单调视觉感受,这在历史文化类题材的纪录片中尤其常见。像上述《记忆•阿炳1950年》,全片许多的镜头是由搬演构成的,因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录音设备和电影设备都相当稀缺,留下的录音和影像资料极少,于是阿炳传奇一生中的许多内容,比如他的音乐、他的个性、他在街巷中边走边拉二胡的情景,以及他在清晨为市民说唱新闻的情景,都只能通过搬演而展现出来,如此就使真实再现实际上充当了结构影片的重要手段,使历史文化类题材的拍摄成为可能。

1.虚拟象征法,这是比较常见而简易的方法,可以用主观镜头或一些简单道具来暗示某个历史场景和活动片段,从而将观众带到某种历史文化氛围之中。比如《记忆•阿炳1950年》,为表现瞎子阿炳谋生之不易,经常要在街上卖唱到很晚,就用走上石桥的主观镜头、道具月亮,配合一对相互搀扶的老人踽踽独行在河水中的倒影,来虚拟地象征他的这些生活。

图3-8 《复活的军团》

2.局部细节法,这也是比较简易的方法,即再造某一历史活动的局部细节来指代整体,通过激起观众的想象来构造某种历史情景的真实,比如纪录片《复活的军团》,在讲到秦军士兵的残忍时,用了一个若干士兵身挂敌兵人头,紧随战车追杀敌人的镜头,来再造当时秦军横扫六国的场面。

3.真人扮演,即用专业或业余演员,在专门模拟某种历史面貌的场景中进行表演,从而给人以生动的历史文化感受。此种方法的规模和花费都比较高。如在《记忆•陈独秀1921年》中,用真人扮演的方式,表现了陈独秀作为大文化学者,在小时候由祖父和母亲监督而刻苦读书的情景。这些真人扮演的场景,总是用某种方式来区别于现实的表演,以避免作假的嫌疑。有时是直接打上“真实再现”的提示文字,有时是演员不说话,有时是动作变形,有时是剪影等影像处理效果,以便于观众识别。

4.补拍或摆拍,就是某些真实发生的事情没有拍到,但对影片来说非常重要,于是就用人为的方式来重演它,然后加以拍摄。从纪录片必须恪守真实的原则来说,使用这样的方法必须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出问题。比如中央电视台在20世纪80年代曾到西藏去拍摄一部有关天葬的纪录片,因为当时恰好没人去世,为完成影片便采用杀牛以代尸,表演天葬的方法,而在影片制作完成时也没有注明这是表演,这就涉嫌作假。在纪录片《最后的山神》的末尾,观众看到了几乎已经绝迹的鄂伦春族跳神镜头,场面很神秘也很精彩,但观众知道那是表演,不会误以为是真实场景的记录,因为解说词已经说明那是主人公应摄制组的要求而做的。这样的处理方式,才是纪录片拍摄应有的原则。

正因为真实再现的拍摄方法有其优点,也有其危险之处,因此在运用时必须严守规范。

第一,要在对历史负责,对民族文化真诚尊重,在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真实性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才能实施。

第二,只能在必要的条件下适度使用,而不能为了提升观赏效果随意运用。因为科学技术类题材纪录片的客观性和抽象性特点,真实再现的方法能够活跃气氛并使叙事生动化,因此可以较多使用;而社会生活类题材纪录片因为涉及较复杂的现实关系和价值判断,真实再现方法的使用往往影响影片叙事的真实性,因此需要非常谨慎。

第三,要严格区别必要使用和欺骗性使用的情形,并在影片中鲜明地标识出来,以便观众能够轻易地辨别出来,而不受欺骗。

第四,在必须采用真实再现的场合,其形式也最好是虚拟象征性的,而要避免过于细致真实的表演,否则容易滑向以假为真的制作模式,伤害纪录片的纪实性本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