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模型应用应遵循一定的策略

模型应用应遵循一定的策略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模型应用的策略如图3-12所示,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施四个阶段。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应用实践离不开对组织业务流程的考察。可行性分析是从经济、技术及管理三个角度考察利用可视化技术改善当前知识转化现状的可行性。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平台的系统分析主要完成知识活动描述、可视化技术的作用机理区分以及逻辑模型的建立。

3.3.1 模型应用应遵循一定的策略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模型应用实质是构建一个满足特定环境需要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具备对知识进行采集、组织、存储及检索的功能,嵌入了各种可视化技术,能够支撑知识获取、知识提取、知识融合、知识吸收及知识应用等知识活动的实现。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模型应用的策略如图3-12所示,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施四个阶段。

3.3.1.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结合组织环境和技术条件把握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系统的过程,主要完成业务建模、知识审计及可行性分析工作。需求分析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平台是业务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有机结合,业务管理关注产生和利用知识资源的业务活动;知识管理关注知识资源本身的管理,包括收集、组织、存储、检索和利用等。知识资源是为业务活动服务的,知识资源来源于业务活动又运用于业务活动中。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应用实践离不开对组织业务流程的考察。

img95

图3-12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模型应用的策略

业务建模是概括地从信息化系统的角度重新认识企业,以便能系统地、本质地、概况地把握企业的功能结构。在信息工程方法论中,用“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来把握企业功能,最终形成企业模型(高复先,2006)。职能域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的一些主要业务活动领域;每个职能域包括一定数目的业务过程,每个业务过程代表职能域中某项业务的处理过程,它由多个业务活动构成;业务活动是企业功能分解后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功能单元。业务模型的建立为知识审计提供了调查范围和框架。

知识审计是对组织隐性与显性知识进行系统地、科学地考察与评估,调查分析组织当前的知识环境与状况,目的在于摸清组织到底在产生和利用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如何流动以及知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需求(盛小平,2007)。知识审计通过深入洞察组织知识的范围、结构与特征,为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实践提供第一手的资料,通常包括以下活动:利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识别在相关业务活动中的用户知识需求;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对知识条目分门别类,创建组织的知识目录;考察知识目录中的知识之间关联以及流动情况;通过反复沟通、不断讨论确定当前知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渴望的解决方向和目标。知识审计通常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展开调查。例如,完成这一业务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工作规定或标准?接手这一业务活动之前,你接受哪些相关培训,是否有相应的工作手册?在这一业务活动中,你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完成这一业务活动时,遇到了问题,你会向谁请教?关于这一业务,是否有相关的最佳实践或案例?为了完成这一业务,你会使用哪些信息化系统以及哪些软件工具?完成这一业务,你会从网络上收集资料吗?有的话,你是怎么收集的呢?目前的系统,能否满足你的知识处理需求?不能的话,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做哪些改进呢?

可行性分析是从经济、技术及管理三个角度考察利用可视化技术改善当前知识转化现状的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主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进行考察,确定进行投入后能够取得可观的效果;技术可行性是从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及适应性角度进行考察,重点思考选择的技术能否被用户所接受;运行可行性是从组织环境、组织结构及人员安排等角度进行考察,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带来人事的变化,应思考这一变化组织能够接受和适应。

3.3.1.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从用户的角度描述系统“干什么”,建立的是逻辑模型与具体实现无关。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平台的系统分析主要完成知识活动描述、可视化技术的作用机理区分以及逻辑模型的建立。知识活动描述是通过分析上一阶段中建立的知识目录和知识流程确定在知识获取、知识提取、知识融合及知识吸收等知识活动中相关的知识需要完成哪些操作,即搞清楚这些知识活动的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又需要怎样的处理。由于涉及知识的海量性,在进行描述时应采用分类梳理和重点选择相结合的选择,对于处理过程类似的进行合并;对于处理过程繁杂的,关注核心处理流程。区分可视化技术的作用机理是根据前面的知识活动描述,选择相应的可视化策略,是可视化绘制还是可视化层现,又或是二者相结合。最后,采用一定的描述方法建立平台的逻辑模型,生成相应的分析文档。常用的描述方法有UML及结构化分析方法。

3.3.1.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为系统实施人员绘制施工图纸,包括知识建模、算法选择及功能建模。知识建模是设计知识在系统中描述格式,包括采集格式、析取格式、存储格式、可视化数据格式及呈现格式等。采集格式是知识获取中描述相关知识构成的方案;析取可视化是在知识融合中如何描述中间结果知识构成的方案;存储格式是描述如何在知识库中进行存储的方案;可视化数据格式是在可视化展现中知识的描述方案;呈现格式是描述知识呈现给用户或其他系统的接口格式。数据是系统的中心,知识描述方案的制订是系统设计的重要任务。算法选择是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的需要筛选一套可行、高效的算法,以建立相关的算法库,包括采集算法、挖掘算法、展示算法、人机交互算法、资源同步算法及模板设计算法等。功能建模是根据一定的描述方法,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并给出详细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及界面设计等。

3.3.1.4 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是安排相关人员及其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系统测试并将系统投入运行。系统开发是根据设计文档进行程序开发、数据库开发以及采购相关的硬件设备。系统开发中,人员组织和进度安排比较关键,人员的组织应结合相关人员的开发经验和能力结构进行合理搭配,实现以最小的投入完成最优的系统;进度安排是按时完成任务、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的指导。系统开发完成后,应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界面测试及文档测试等。其中,性能和界面测试需要特别关注,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平台采用了大量算法,算法的性能能否满足需要是要重点考虑;同样,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平台的界面中会运用大量的图形显示工具及图形绘制工具,这些工具的设计是否易用亦是需要慎重考察的。测试完成后,进入运行维护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程序维护、数据维护、硬件维护以及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补充性开发,并且对系统的用户进行培训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