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模型的优化策略

基于模型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上一节所构建的优化模型,可以看出只有当目标受众、新闻价值和可信度三个维度都能做到“同一”时,交点才会出现在中心圆内,传播效果才能为最强值。

根据上一节所构建的优化模型,可以看出只有当目标受众、新闻价值和可信度三个维度都能做到“同一”时,交点才会出现在中心圆内,传播效果才能为最强值。因此,编译者如果要优化传播效果,就要通过运用恰当的策略在三个参数上使用“同一”策略。下文就将前面几章的内容整合在模型中,探讨如何从三个维度实现“同一”。

6.2.1 目标受众维度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修辞活动,对外报道的编译者所面对的目标受众与其在空间上相距甚远,而且也不属于同一种文化,这给对外报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很多目标受众对中华文化十分陌生;另一方面,文化是价值观的体现,编译者的价值观可能会与受众价值观产生冲突。为了与受众“同一”,编译者就需要首先对受众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查研究,确定自己的受众群;同时,还需要争取“非受众”、利用“虚受众”,平等地对待那些无法和修辞者产生修辞互动的听众,把他们尽量争取过来,同时尽量减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确保受众将足够的内化信息传递给他人。而为了做到这些,编译者需要对受众做到“倾听”与“适应”,所谓“倾听”就是对受众要有充分的了解,所谓“适应”就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编译稿进行调整,减少读者的不适感,从而提高传播效果,具体的调整包括适应受众的文化、适应受众接受的新闻图式、适应受众的写作习惯;最后,编译者还需要充分利用“普适受众”与“特殊受众”,通过一些普适价值观使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考虑到读者的特殊性。做到了上述几点,才能确保与受众“同一”。

6.2.2 新闻价值维度

“新闻价值”参数考察的是编译稿所体现的新闻价值是否与目标受众“同一”。新闻价值方面与受众“同一”,就是要寻找编译者和受众都能认可的新闻价值以及其表现方式。新闻价值在新闻报道的选材、组织、用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闻价值有很多,对于不同的新闻价值,编译者所要采用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本研究认为,对外报道类软新闻要在新闻价值方面做到与受众“同一”,就需要彰显趣味性和人情味。一方面,对外报道目标受众对于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都不是很了解,甚至可以说是十分陌生的,因此,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用有趣的和有人情味的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有趣味性和有人情味的新闻在国外的媒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彰显这两个新闻价值符合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

如何在趣味性和人情味方面与受众“同一”? 首先,需要软化“导语”,多采用事实型导语和叙事型导语。尽量选择读者能接受的、重点突出的、能交代主题的事实,或是趣味性强、画面感强的小故事来做导语,可以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其次,可以通过词汇选择构建软新闻特有的术语屏,多使用具有幽默感的词句,同时避免华丽辞藻,多用平实的、贴近生活的语言,慎用政治术语、“行话”以及其他一些文化负载较重的词。这样,就能凸显趣味性和人情味,软化软新闻,与受众“同一”。

6.2.3 可信度维度

要在可信度维度提升编译者的受众意识,编译者需要构建受众认可的修辞权威,也就是要在修辞权威方面与受众“同一”。为了做到这一点,编译者要对目标受众认可的修辞权威有深入的了解,通过构建他们可以接受的修辞权威使他们凝聚在编译稿构建的修辞情境中,从而提高可信度。编译者构建修辞权威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编译者要选择合适的论辩方式,尽可能多地选择基于定义或事物本质的论辩和基于相互关系或相似性的论辩,少用基于因果关系和环境论辩以及基于权威的论辩。第二,要充分考虑读者的特殊性,选择读者感兴趣的内容,避免过多地诉诸情感,不用会造成理解上障碍的词汇,如文化负载较重的词汇、中国的地名、人名、模糊词等。第三,巧妙借用他人权威,编译者需要根据情境选择适当的直接引语,避免引用过多的官员话语,使软新闻宣传味过重,也可以通过互文指涉隐藏自己的观点,凸显他人的权威,使译文更具说服力。第四,构建开放的语篇,对外报道需要做到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相结合。第五,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对编译稿进行适度美化,在视觉效果上使受众觉得专业感强。

不过,权威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对于权威的理解也不同。因此,软新闻的编译者一定要注意根据自己所处的修辞情境选好自己所要构建的权威,与受众对权威的理解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