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岸线向陆地移动湿地会少吗

海岸线向陆地移动湿地会少吗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主要来自陆源,其次是船舶和海洋养殖。目前渤海的鱼卵、仔鱼仅集中分布于黄河口邻近海域及辽东湾北部海域,且密度较低,并以非经济性鱼类占主要地位。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外,还存在着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问题。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众多主要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海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

1)海洋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管理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趋好,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总体来看,各沿海省份以较清洁海域为主,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有所改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逐步降低;重点海水浴场、重点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洋倾倒区环境质量继续改善,总体状况良好。但主要河口、海湾及主要海水养殖区生态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重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不能满足功能区对水质环境的要求。

目前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主要来自陆源,其次是船舶和海洋养殖。由于多数陆源排污口设置不合理,大多分布在对海洋环境质量要求较高或者环境容量小的敏感类型功能区内。以山东省为例,2010年共监测陆源排污口(河)103个,其中仅有9个设置在专属排污区内,其余91.3%的排污口设置在增养殖区、旅游度假区、海洋保护区、渔业资源利用与养护区等海洋功能区内。受陆源排污的影响,排污口邻近的海水增养殖区环境恶化趋势加剧,适于养殖的水域面积急剧缩减,养殖生物质量下降、食用安全风险增加;排污口邻近的旅游区(度假旅游区和风景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舒适度降低,娱乐、观光、休闲指数降低,海水浴场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正常功能发挥受到制约;排污口邻近的保护区环境受损,污染对保护对象的威胁日趋增大,有的甚至已经受到损害。这些入海排污口的设置,已经严重影响邻近海洋功能区主导海洋功能的正常发挥,海洋生态环境面临重大威胁。

2)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渔获物低值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渔船马力增大、数量增多,渔业捕捞生产时间长、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资源承载能力。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导致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捕捞量超过了自然环境中的再生能力,传统的优质渔业经济种类大多数已形不成鱼汛,经济鱼类向短周期、小型化、低质化和低龄化演化,低值品种已上升到渔获物的60%~70%。此外,由于拦河筑坝、围海造地等人类开发活动的不断加剧,河口及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改变,大量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被挤占,洄游通道被切断,产卵场、索饵场被破坏,生存条件恶化,也成为渔业资源趋于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资源的小型化、低龄化,渔获质量难以根本改善,目前捕捞量的维持是依赖种群在巨大捕捞压力下个体相对繁殖力的提高、产卵期延长、产卵场扩大、性成熟提前等生物适应特性提供的资源量,这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极其不利,资源衰退风险较高。

3)海洋生态需水量锐减,水环境基础逐步恶化

河流为海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态用水。携带大量营养盐及泥沙的入海河水与海水混合,在河口浅海区构成了低盐度、营养丰富、水温适宜的沿岸水团。该区域为众多当地及洄游海洋生物种类提供了适宜的产卵、孵化及育幼场所,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产卵场。随着陆域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类用水量急剧增加,各地在入海河流上游建设拦河大坝,再加上近年全球气候变化等其他原因,致使山东省不少河流断流,入海河流水量下降,入海生态用水减少,河口环境改变。

河流入海径流量的锐减导致了低盐区的衰退。以山东省的黄河口、莱州湾为例,据资料显示,1997年,黄河口以及莱州湾底部为低盐区,而2008年,主要的低盐区仅存于莱州湾底部,黄河口海域低盐区已经严重退化。低盐区的缩减对鱼类、虾类的洄游产卵、育幼等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了鱼类产卵场的退化。目前渤海的鱼卵、仔鱼仅集中分布于黄河口邻近海域及辽东湾北部海域,且密度较低,并以非经济性鱼类占主要地位。

4)围填海规模逐步扩大,滨海天然湿地面积缩减

随着陆地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海洋开发热潮已经形成,各沿海省份的建设用海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据统计,自2002年《海域法》实施以来,各沿海省份确权发证的各类开放式用海、围海和填海造地项目快速增加,用海面积逐年增大。大规模围海造地拓展了陆域空间,缓解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环境。2001~2013年,全国各类围填海总面积为241199.18公顷,平均每年围填海面积为18553.73公顷。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通过围填海青岛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胶州湾生态环境则出现了水域面积缩小、纳潮量减少、海洋生物迅速减少、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加大、对城市的净化作用和对气候的调节能力降低等一系列生态质量下降问题。

由于围填海直接占用了滨海湿地,导致滨海天然湿地生境严重破坏和大量丧失。1975年全国滨海湿地面积为73600平方千米,经过近40年的海岸线变迁,2007年全国滨海湿地面积为69300平方千米,而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6500平方千米。以山东省为例,黄河三角洲滩涂总面积为9.5万公顷,可利用面积为4.83万公顷,截至2002年底已有滩涂养殖面积3.9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1.7%,占到可利用面积的82.3%。此外,由于石油开发项目,胜利油田通过海堤建设工程,围海造陆8830公顷,近岸修建了多条漫水路和人工岛,导致湿地生境的破碎,加之盐田占地,滩涂可利用区域几乎消失。

5)近岸局部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我国海陆交界的滨海湿地是物种异常丰富区,但由于备受人类工程建筑(导致水动力和栖息地环境改变)、沉积物和污水排放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导致物种消失或者接近灭绝的不在少数。在山东省,莱州湾黄河三角洲湿地附近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主要经济鱼类有鲻鱼、梭鱼、鲆鲽类、小黄鱼带鱼、鳀鱼、黄鲫鱼、鲈鱼、银鲳、焦氏舌鳎等。其他还有文蛤、毛蚶、梭子蟹、对虾等经济生物。莱州湾中部有栖息数量不多的青岛文昌鱼。但是近年来,受黄河断流的影响,黄河口名贵品种刀鲚近年来成为稀有种。黄河口流域部分淡水种和半咸水种有消失的迹象,其中洄游性种类日本鳗鲡和达氏鲟在该海域基本绝迹。真鲷和带鱼在莱州湾的分布数量急剧减少,成为稀有物种。石油是其附近渔业系统的主要污染源。

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外,还存在着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问题。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众多主要河口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海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河口和海湾等生态系统环境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氮磷营养盐失衡,部分生物体内砷、镉和石油烃的含量偏高,渔业生物资源衰退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影响因素是陆源污染物排海、不合理养殖以及生物资源过度开发。此外,围填海工程也是导致海湾、河口生态系统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