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量子本体论与大数据

量子本体论与大数据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那以后,非定域性和量子纠缠等已经被大量量子力学理论和实验所证明。既然我们认识到量子的非定域性是本体论的,是小尺度上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那么怎样科学地描述和计量这种非定域关联呢?殿村教授的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图用累计电子大数据描述了同时经过两个缝路径的单电子非定域关联。

第8章已经说明:量子力学提供了一种颠覆性的世界观,和现在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

如果按照经典物理学的推理,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最后一定不会累计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但事实并非如此,该实验颠覆了牛顿力学中关于物质一定存在确定性轨道的看法,颠覆了时空观中每一个粒子都是确定于时空中某一点的看法。

量子世界告诉我们:在看见的世界后面,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

爱因斯坦最早使用了量子“非定域”的概念。在那以后,非定域性和量子纠缠等已经被大量量子力学理论和实验所证明。有一句成语叫“管中窥豹”,对我们理解这个问题很有启发:比如说,把豹子比喻成一种非定域的存在,人们想观察和测量它,但这种观测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管中窥豹不可能一下子得到这个世界所有的信息,只能得到定域的信息,所以表象上感觉这个世界是定域的,但现实是不确定的。

每次测量,一旦确定得到了某个事物的信息,就肯定是非定域地得到这个事物的“部分”信息,量子测量称这个现象为“塌缩”。前面我们讲到这是麦克斯韦妖在发挥作用,要得到一个确定的信息,这个过程是一定要耗散能量的(获得一个比特的确定性信息至少要耗散k Tln2的能量)。

既然我们认识到量子的非定域性是本体论的,是小尺度上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那么怎样科学地描述和计量这种非定域关联呢?从殿村教授的那幅实验结果图我们就能看出来——基于大数据!殿村教授的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图用累计电子大数据描述了同时经过两个缝路径的单电子非定域关联。所以大数据,自然是我们描述所谓看不见的量子关联的最直接的信息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