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立以研究机构为核心的创新知识流动体系和创新人才培训体系

建立以研究机构为核心的创新知识流动体系和创新人才培训体系

时间:2022-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前文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企业—研究机构网络关系效率并不高,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改善:一是引导大学等研究机构成为技术研究所、大学园、科学园、孵化器等研发平台、创新平台和创业平台的集聚地,通过与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一系列技术合作、创业培训等项目,激发研究人员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发挥研究机构的产业功能,促进新知识的商业运用,形成有效的“三螺旋”互动。

研究机构是协同创新网络的知识生成中心,但仅靠知识生成是不能完全发挥企业—研究机构关系网络的双螺旋作用,也不能直接带来社会边际效益的增加。决定企业—研究机构关系网络是否能建立起来的主要因素在于知识与人力资本能否有效地输送到企业中。前文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企业—研究机构网络关系效率并不高,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改善:一是引导大学等研究机构成为技术研究所、大学园、科学园、孵化器等研发平台、创新平台和创业平台的集聚地,通过与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一系列技术合作、创业培训等项目,激发研究人员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发挥研究机构的产业功能,促进新知识的商业运用,形成有效的“三螺旋”互动。二是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的企业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较差,研究机构在与当地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的过程中,要承担更多企业产品下游方面的研发工作,其中多涉及应用技术开发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的缺点就是输送性和接收性不足,需要企业与研究机构建立严密的合作机制和反馈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知识成果被企业有效地接收。三是要疏通知识流通的渠道。知识的流动会催生创新信息的流动,信息的流动除了要有高效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外,还要有无障碍的流通渠道,这既可以提高知识被有效接收的效率,又可以减少知识传输的交易成本。四是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知识更新的有效载体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加强与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运用研究机构的智力优势,建立有研究机构支持的培训体系,这对于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及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注:本文获得以下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竞争优势转型的我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机制与对策研究”(批准号:14AJY006),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治理机制、体系与对策研究”(批准号:ZD201410),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推进天津市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机制与模式研究”(合同编号:16ZLZXZF00340)。

作者简介:

张贵,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温科,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邯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