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形象研究的重要维度

国家形象研究的重要维度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形象作为一种重要的形象,它属于一种哲学认识论范畴。国家形象形成的过程就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书在此借鉴毛卫平教授的认识客体能动性理论,对国家形象研究这一重要维度进行分析。国家这个客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对所有表现国家形象的内容有所选择。一方面,在塑造国家形象时要关注主流媒体,讲究传播策略,及时回应和疏导一些不利于国家形象的舆论。

本体论只是从静态结构的角度对国家形象作了质的规定,但是要更为深入、更为具体地了解国家形象的实质内涵,还必须进一步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透视。国家形象作为一种重要的形象,它属于一种哲学认识论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那么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认识范畴,也就不可能是对国家客观存在的直观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种抽象的、复杂的、互动的反映。这样的反映体现着形象塑造国与形象评价者双重的文化样式及其内在心态。

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国家客观实在是这一认识活动的认识客体,形象塑造国之外的认识主体是这一认识活动中的认识主体。这里的认识主体作为国家形象的认识主体,它首先从类上可分为个人和组织体,同时,从国籍上可分为国内认识主体和国外认识主体。主体存在差异性,认识也存在差异性。国家形象形成的过程就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性的反映论。对于这种能动性,人们以往都只是从认识主体方面去研究和理解。实际上,能动性也表现在认识的客体方面。在此,本书想着重阐述一下国家客观实在作为认识客体的能动性作用。

我们知道,随着世界历史进程的加快,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人们之间的交往变成了世界性的交往。世界各国之间也早已告别了“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地球正在变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村落”。每个认识主体都开始产生了普遍的、强烈的被认识的需要,认识客体的能动性觉醒了、行动了,从盲目开始走向自觉。同时,“由于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高度信息化,被认识的需要更为紧迫,被认识的渠道也更加畅通和多样,这一切都为研究被认识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和雄厚的基础”[36]。这样,国家作为认识客体也开始意识到国家的“一举一动”都在认识主体中不经意之间传达着某种信息,这些都事关国家形象建设的提升和修复。此外,国家客观实在这个认识客体不同于其它一般意义上的认识客体,它有其特殊性,即是一个具有人格化特征的客体。因为国家是一个像人一样具有意图特征,具有自我意识的集体行为体,而且国家形象的形成离不开行政行为的作为和行政人员的存在,因此这个客体有着自身的行为判断能力和自身表达能力,这也是其区别于一切物质客体的主要标志。因而,这个具有人格化特征的认识客体,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能动性作用。

认识客体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适应主体、表现客体、利用中介及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四个方面。毛卫平教授在《积极发挥认识客体的能动性》中对此进行过详细的分析。本书在此借鉴毛卫平教授的认识客体能动性理论,对国家形象研究这一重要维度进行分析。

适应主体就是要创造主体认识所需要的条件。换言之,就是在国家形象的建设过程中,要适应各种认识主体,要创造各种认识主体认识该国家所需要的条件。因此,“如要想引起认识主体所认识,首先要努力引起认识主体的注意”[37]。所选择的注意事项既要便于观察又要便于理解,同时,还需要辨别不同认识主体认识的需要,根据其所好提供认识该国所需要的条件。

表现客体是客体能动性的主要方面,这就涉及选择性的原则。国家客观实在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表现哪个方面,不表现哪个方面,就取决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需要。国家这个客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对所有表现国家形象的内容有所选择。

对中介的利用也是客体能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利用媒体进行形象攻关上。一方面,在塑造国家形象时要关注主流媒体,讲究传播策略,及时回应和疏导一些不利于国家形象的舆论。另一方面,在塑造国家形象时还要加强传播艺术,提高信息吸引力,积极主动地塑造自身形象,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客体的能动性更突出地表现在对自己的认识和改造上。因为国家的“理想形象”与“实际形象”总是有所差别的。这种差别与不一致性就如同矛盾一般,其存在是一种必然、一种绝对。要缩小和消除这种差别与不一致性,就不但需要认清国家客观实在这个认识客体,而且需要认清认识主体,同时,不仅需要做好宣传工作,纠正不正确的看法,而且需要实际地改造和改变认识客体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