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最大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创新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广义上说,创新是指主体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处理与客体的关系中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活动,是革除旧的、过时的、无用的甚至有害的、阻碍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旧事物,创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新事物的活动。创是手段,新是目的。由此,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创新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使科学技术成为历史上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有力杠杆。
创新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社会创新等。
知识创新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提出新的概念,作出新的判断和推理,解决和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一系列问题。知识经济中的知识更为广泛,包括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全部知识,其中科学技术知识、管理科学知识和行为科学知识是最重要的部分。知识创新过程,是在学习基础上的创造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在于寻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知识,创立新方法,建立新理论。
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首次上市的新产品或原有产品的重大改进)、工艺创新(新的生产方法、工艺设备或工艺流程的出现及运用)、服务创新(新的服务手段、方式及方法)、组织创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或新的生产关系)等。经济学家熊彼特将企业技术创新概括为如下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开辟并利用材料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社会创新,包括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经济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背景、伦理道德、生活习惯等的创新。德国社会学家沃尔夫岗·查普夫曾在深入分析“美国交通问题”和“瑞典的社会福利问题”后,对“社会创新”作出了如下诠释:“包括三层含义:①实行一些新的事物,那些不同于通常的学说和做法的事物。②一种对于现有组织来说是全新的技术,这里技术是指任何一种工具或技术,一种物质装备或生产方法,借助于此,人类的可能性得以扩展。③被个人或其他相关采用机构认为是一种新的思想、做法或一种实物。”社会创新“是新的物质技术或社会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需求,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13]。
为什么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呢?
第一,知识经济与物质经济不同,它主要依赖的不是不可再生的矿藏资源及有限的土地,而是依赖无形的可产生、可更新的知识与信息。知识与信息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可产生性、可创新性。
第二,人的本性就包含着求新、求变、求好的欲望与兴趣。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就是在求新、求变、求好的过程中走过来的。过去, 由于科技与经济水平的限制,这种求新、求变、求好的欲望及兴趣被压抑着,人们要用主要精力去从事重复性的工作,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之有条件仅用10%的人力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要求。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当然要把主要精力转向创新了:求新、求变、求好。
第三,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也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竞争中自立于世界之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