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口支援实践的三种界定

对口支援实践的三种界定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点的对口支援没有严格的官方界定和理论定义。但是,无论是广义范畴还是狭义范畴,对口支援的主导者是中央政府。但是,无论如何对口支援这项工作是由中央政府启动的,因此,中央政府如何定位对口支援是发现对口支援运行中的问题以及判断对口支援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基础。

中国特点的对口支援没有严格的官方界定和理论定义。目前可查到的官方界定是由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在《三峡工程移民工作手册》中做出的:对口支援,即结对支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大协作精神的体现,是区域、行业乃至部门间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有效形式。理论界依托对口支援的长期实践总结出广泛范畴和狭义范畴。广义的对口支援泛指某一地区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对另一地区对应组织在特定时间、特定方向上较为稳定地进行援助和帮助的行为。狭义范畴的对口支援是在中央政府主导和地方政府配合下,一个地区(相对发达地区)对另一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支援和帮助,支援方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相对比较少,并且以硬件建设为主(俞晓晶,2010)。但是,无论是广义范畴还是狭义范畴,对口支援的主导者是中央政府。这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是援助的发起人,由它来评估和决定何时、何种范围内发起援助活动;中央政府确定援助方、被援助的对象,并决定援助的形式。对口支援的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无论是对口支援的项目还是资金,大多由中央制定的地方政府来安排(朱光磊、张传彬,2011)。对口支援的底蕴是央地关系,换句话说,央地关系的调整或变革均会影响到对口支援实践的力度与深度。

由于对口支援实践过程由一系列要素、行动和环节构成,因此,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界定。但是,无论如何对口支援这项工作是由中央政府启动的,因此,中央政府如何定位对口支援是发现对口支援运行中的问题以及判断对口支援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基础。

一般而言,关于一项政策或制度研究有三种大的思路:一是结构论,从行动者及其之间关系展开研究,认为行动者的动机、关系以及使用的资源决定了政策或制度的质量;二是过程论,从政策或制度运行过程预测政策或制度结果;三是功能论,从政策或制度的目标及其效应知晓其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