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学常要比大小

数学常要比大小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了解这是教师或家长教给孩子排序的“正确”方法,幼儿按照这种方法,似乎都能正确地完成排序任务。大班幼儿在进行数或量的比较时均可结合进行传递关系的探索。对此,大班幼儿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A比C长。实验表明,大班幼儿是认识传递性较好的时期。5~6岁儿童逐渐在逻辑的基础上理解了量的序列关系——可逆性、传递性、相对性,开始能够正确地排序,而且也不再受知觉范围的局限,有的还能学会排序的策略。

在进行长短排序时,小学老师常常发现有的孩子总是找出最长的一根,排在最前面,然后从剩下的木棍中再找出最长的一根……据了解这是教师或家长教给孩子排序的“正确”方法,幼儿按照这种方法,似乎都能正确地完成排序任务。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获得序列的逻辑观念。而幼儿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教给他们排序的技能,而是充分地操作和尝试,并从中得到领悟的机会。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从中获得一种逻辑经验,并逐渐建立起一种序列的逻辑观念。

排序是指根据一组物体的某种特征(如长短、高低、大小、多少、重量、高度等)的差异或按某种规则(如从长到短、一长一短、两长一短等),按序进行排列。从皮亚杰的理论来看,排序是一种重要的逻辑能力,它有赖于儿童的序列结构的发展。儿童的思维要具有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才能做到连续地比较物体的量的差异。排序中的可逆性,是指从两个方向排序的能力,也就是将物体按一定量的差异排列成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序中的传递性,可理解为因为A>B、B>C,所以A>C。这是简单的推理过程。大班幼儿在进行数或量的比较时均可结合进行传递关系的探索。如三支不等长的铅笔(A、B、C),当幼儿直观地对A和B、B和C作比较后,知道A比B长、B比C长,此时成人拿走第二支笔(B),让幼儿回答:第一支笔(A)和第三支笔(C)哪支长、哪支短,为什么?对此,大班幼儿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A比C长。但要说出理由,开始会有困难,成人可引导幼儿理解其中的道理:因为第二支笔(B)比第一支(A)短,第三支笔(C)又比第二支笔(B)短,所以第三支笔(C)比第一支短。排序中的双重性,指按等差关系排列的物体序列中,任何一个元素的量都比前面一个元素大,比后面一个元素小。这三种能力实际上就是思维的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因此,当幼儿真正掌握这三种关系时,幼儿的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实验表明,大班幼儿是认识传递性较好的时期。而儿童对排序中双重性的理解发展要慢一些。5岁以前不能理解双重性,到幼儿末期可达到初步理解。具体地说,儿童排序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是:3~4岁儿童的排序完全建立在对量的差异的感知的基础上,而且最多只能进行4个物体的排序。4~5岁儿童能按照递增或递减的顺序进行简单的量的排序,但数量多则不行(一般不超过6个)。

这时儿童主要还是依赖于感知和尝试错误而不是逻辑关系来进行排序。5~6岁儿童逐渐在逻辑的基础上理解了量的序列关系——可逆性、传递性、相对性,开始能够正确地排序,而且也不再受知觉范围的局限,有的还能学会排序的策略。

上学前的孩子在排序上一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能按照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

能将物体按一定量的差异,从两个方向排列成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如将10以内数递增排列1,2,3,4,5,6,7,8,9,10;递减排列10,9,8,7,6,5,4,3,2,1)。

在按等差关系排列的物体序列中(如2,4,6,8,10,…),知道任何一个元素的量都比前面一个元素大,比后面一个元素小(4比2大、比6小,以此类推)。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组物体进行排列,知道比较的标准不同,排列的结果也不同。

能利用一个中介,用传递方法进行排列(如告诉幼儿有3个球,红球比黄球大,黄球比绿球大,看孩子会不会将3个球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序。如让孩子按红—黄—蓝—绿的顺序给各种颜色的珠子串成一条项链送给妈妈。

成人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任何物体对孩子进行排序的训练,开展包括量的正逆排序、数的正逆排序等活动。如量的排序:按大到小(或小到大),所用材料有纸盒、机器人、饭碗、鞋子等;按高矮,所用材料有彩色笔、纸人等。数的排序:按1至10(或10至1),用牙签、蜡笔等;按三角形、多边形,用几何图片、玩具等。同时,我们还可根据材料的物理特性进行排序:软硬,用糖果;酸甜,用苹果;等等。孩子会在众多的材料中表现出积极的求知欲,体验无限的乐趣,以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

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成人也可以和孩子经常随机玩一些包含排序内容的游戏。下面介绍一些有趣的排序活动。

活动一 秋天到了,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去院子里拣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落叶,如梧桐树叶、银杏树叶、杨树叶……让我们把梧桐树叶放在一起,从大到小来给它们排排队,再来给银杏树叶从小到大排一排,比比看谁先能完成。

活动二 尝试在家里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的鞋子按不同大小来排序。

图165

活动三 成人书写数字1到10,打乱顺序,请孩子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也可以引导孩子找出比3大、比5小的数“4”,或是比10小、比8大的数“9”。

活动一 请孩子观察图166,上面一排同样粗的杯子中谁的饮料多?谁的饮料少?第二排粗细不同的杯子中,将小猪和小猫的饮料比比看,谁的多?谁的少?小猫的饮料和小狗的饮料谁的多?那小猪和小狗比呢?按照饮料的多少给小动物排排队。

活动二 请孩子观察图167,比比看液面高度一样的3杯饮料谁的多?谁的少?为什么?可以请孩子在家寻找不同粗细的瓶子来比比看。

活动三 如图168、图169,家长可以用家里的豆子或米,堆成大小不同的若干堆,请孩子从大到小比比看;或者装在相同的几个桶中,请孩子按照量的多少排序。

图166

图167

图168

图169

活动一 请孩子观看图170,说出最高的和最矮的,按照高矮排顺序,再按照从矮到高来排一排。

请孩子仔细观察图171,说一说谁的饮料瓶比小鸭的矮,比小青蛙的高?谁的饮料瓶比小老鼠的高,比小鱼的矮?

图170

图171

活动二 家长和孩子在小区里散步时,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小区中不同高度的住宅楼或树,哪个最高?哪个最低?哪个不高也不低?哪个第二高?哪个排第三?如图172,可以让孩子按照高矮在建筑物下面写出数字1~5。

图172

活动三 家长将家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请孩子由高到矮、由矮到高排一排。

图173

图174

活动四 过年一家人聚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很多人,我们先来帮大人排排队,小朋友们也来排排队吧!还可以大人和小朋友一起来按高矮排排队。如图175,可以让孩子按照高矮写上数字后,分别将最高的涂红色,将个子排在第4位的涂黄色等。

图175

寻找家里有长短变化的物品,如长短不同的笔、长短不同的围巾、长短不同的裤子等进行练习。

注意:比较时可以使用工具来测量长短,比如皮尺。

图176

图177

活动一 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量一量公园里或社区里的几棵树,比一比哪一棵最粗(如图178)。

活动二 家里的瓶子可真多!来吧,咱们一起来按粗细摆一摆,看看谁摆得快(如图179、图180)。

图178

图179

图180

注意:还可以将不同高矮的瓶子进行高矮排序,使同样的物品渗透不同的排序内容。

图181

活动一 让孩子观察图181,小熊和小狗是怎样摆放三明治的?成人可以启发孩子说出是按照由薄到厚的排序方法排列的。

活动二 爸爸、妈妈有很多书,有厚的也有薄的,我们把各种书按厚薄排排队吧!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下面的颜色排序游戏。

图182

活动一 跷跷板

成人和孩子观察下面的图,引导孩子回答:“小松鼠和小狗谁重?小松鼠和小兔子谁重?那小狗和小兔子比怎么样?”

图183

活动二 我家的书

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将家里的书进行轻重比较的排序。

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较几个熟悉的地方哪个离家近,可以用时间或路程来作为标准。

如图184:离家最近的是哪里?离家最远的是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图184

活动一 按照下列的规律进行涂色(如图185)。

图185

活动二 按照上面的图形排列规律继续画出图形。

(空军蓝天幼儿园吴华英,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吴媛媛、杜军、孙秀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徐欣、李杜芳、李新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