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从小在乡村长大,他宁愿自己看书,也不喜欢去学校,上学的任务似乎就是等待放学。他不交朋友,经常独思冥想,有时像个顽固的老人,有时又像个呆呆的稻草人,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校长从他许多精巧的发明中看出他是个心思专一的可造之材,常用激将法督促他。满18岁后的一天,他凭校长的推荐去剑桥大学读书。
剑桥大学的校园繁花遍地,绿草如茵,各具特色的建筑物隐现于参天大树之间。
牛顿走进校园,差一点儿迎面撞上一位身材魁梧的红袍绅士。牛顿吃了一惊,言语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你是新生?”
“是的。”
“是艾萨克·牛顿先生吗?”
“是的……”
绅士在黑色方帽底下温和地笑着,大方地伸出右手:“真巧,我是艾萨克·巴罗。”
“啊,您好。”牛顿满口乡音地回答道,若有所悟地抬起头,因为这人就是舅父介绍的巴罗教授。牛顿从口袋里拿出舅父的信。
“呵,我已经接到他的信,不然不会知道你的名字。”
教授想缓和一下青年的紧张情绪,神态尽量随和。牛顿却因初次见到大学教授,感到一种压迫,愈来愈拘束。教授打开信,匆匆地看了一眼,放进口袋。
“到我房间里去吧。”
教授在走廊里阔步前行,牛顿迷迷糊糊地跟着走。等到稍微恢复正常时,已经在教授的房间里了。牛顿丝毫不知道,眼前这位31岁的教授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一流学者,以创立在曲线上做切线的方法而著名。
“随便坐,别拘束。”
牛顿的动作显得很生硬,好不容易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现在我就按入学的惯例询问了。艾萨克·牛顿先生,你是志愿入学吗?”
“是的。”
“好!那我就准许你入学。”
牛顿如释重负,放下了心。
“牛顿先生,你现在已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了,我是教授,我们就以师生的身份来谈谈吧。”
牛顿不知谈什么好,感到很不自在。
“你对学习有什么要求?”
“我想学有关力和运动方面的东西,也想研究数学……”有了具体的话题,牛顿就能正常对答了。
“那就有困难了。数学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力和运动却没有人讲授。当然你可以自己研究,但没有人指导。”
牛顿并不惊异。小学时也好,中学时也好,从来没有人教他想学的东西。
“你知道伽利略的实验吗?”
别说是实验,连这人的名字牛顿也是头一回听说。
“那么,我提一个问题吧。铅球有大有小,让它们同时从塔上落下来,请问哪个先到地面?”
牛顿默想了一会儿,有点儿怯意地说:“不做一下不知道。”
“是吗?伽利略也这么想。可是亚里士多德说是重的先到达地面。你认为怎么样呢?”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牛顿是知道的。“我想他是正确的。”
“你确信如此吗?”
“……”牛顿犹豫起来了。
巴罗教授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他的念头,突然改变了态度,以授课的语气说:“你只是想亚里士多德说的不会错。那么,你是不是赞成,不必探究真理,不必有新的发现,只要相信古代圣贤就行了?”
牛顿从未面临过这种问题,有点惊慌失措。
“牛顿先生,你要多多努力啊。”巴罗教授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牛顿第一天上大学的经历,时间是1661年6月5日。
(作者:周继武)
心灵悟语
牛顿在上大学的第一天就受益匪浅,他的成功与此不无关系。我们从书本上可以学到很多经验哲理,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必须有批判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