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微博产业化的路径选择

微博产业化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没有明确可行的产业链结构及盈利模式,微博仍处于大规模的投入阶段,微博的产业化路径选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独立的传播形态,微博尽快实现向“关系平台”的融合转换,锁定既有用户并不断扩大微博的使用范围与覆盖率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有效途径。当前国内微博的用户关系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明星、

微博产业化的路径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钟 瑛 李青青

内容提要:微博影响力的日益彰显与产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认为,线上和线下双重性“关系平台”建构是微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微博“意义经济”是微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而多元发展模式探索、本土化再造和主体性建构对于微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博;产业化;关系平台;意义经济;建构

一、微博影响力彰显与产业化困境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在不断改变着人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同时,也推动着媒介的变革与创新。新媒体时代,任何媒介形态都被或多或少地赋予了技术特性,微博的兴起与发展正得益于此。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互联网终端和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与获取媒介,是一种即时信息的传播形态。微博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个字符以内的文字即时更新信息。从一定意义上说,微博是现实世界在互联网上的延伸,这种延伸突破了现实的时空限制,微博用户在这种互联网络社区平台上互相交流信息,探讨时事,辩论观点,为微博网络平台创造了丰富的内容。

微博带来的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每个人可以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以最精炼的字符来表达,通过微博形成自己的粉丝群。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和反馈,微博已然成为最流行的网络应用,微博用户的数量也在不断激增。

作为发展最早的微博网站,Twitter的影响力不断扩散,用户遍及世界各地,据知名第三方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发布的报告称,2011年,Twitter网站的每月全球独立用户访问量从2010年的1.03亿增长至1.679亿(1)。国内在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双引擎的引领下,用户数量双双破亿,另有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等综合性微博加入。中国微博用户数量惊人,据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在大部分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有所下滑、商务类应用呈平缓上升的同时,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96%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 311万爆发增长到2.5亿,网民使用率为48.7%,微博用1年时间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2)

作为技术特性与内容创新的媒介形态,微博的影响力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而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和全球性关注事件的舆论传播之中。如在迈克尔·杰克逊猝逝的消息还未得到证实的情况下,已有众多歌迷根据Twitter提供的消息聚集到洛杉矶加州大学医院;在甬温线动车相撞事故中,关于事故原因、事故救援与事件真相的调查都在微博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这也成为2011年微博舆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微博自由自主及免费开放的媒介特性,使之因庞大受众群和巨大影响力成为网络应用的翘楚。微博功能及其发展趋势从技术上为微博的商业应用提供了支持,微博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预示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微博的商业应用价值已经凸显出来,但当前微博发展的现实不容乐观。

虽然具有广泛的发展与盈利空间,但微博目前最引人瞩目的成绩无疑是遍布全球的用户和“井喷”式的增长规模。当微博想要在盈利上迈步时,却面临着种种来源于自身的困扰:微博属于用户,还是属于某个运营商?如果植入广告或是开发付费产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微博的媒介特性,如Twitter推出的“推荐用户列表”服务,汇集了200名使用Twitter的名人、企业家和专家,并为之提供VIP服务,而这一功能自推出就引发诸多争议,被认为是在疏远核心用户。既要保证微博用户的自由交流与自主创造,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Twitter在发展中的两难境地正体现了微博产业化发展的艰难与悖论,这种发展困境在国内微博市场日渐形成却又彷徨不前的现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与中国微博用户呈几何状增长的态势相比,目前国内微博基本处于积累用户、探索盈利模式踏步走的成长期,作为一种传播形态,微博影响力的日益彰显与产业发展的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没有明确可行的产业链结构及盈利模式,微博仍处于大规模的投入阶段,微博的产业化路径选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微博产业化的前提:双重性关系平台的建构

微博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达到最大化,内容的碎片化传播在契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状态的同时,也使微博传播内容和形式得到拓展与深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微博裂变传播机制基础上的信息发布与分享促进了媒介功能的不断强化,微博成为“内容媒介”而存在于新媒体格局之中,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博中的用户行为都是围绕内容进行的,微博成长期秉承的是单纯的“内容传播”,微博用户可以迅速和及时地了解热点内容与话题,并参与讨论,观点和意见不断被评论和转发,使得微博的“内容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平台是一种实现双方(或多方)主体互通互融的‘通用介质’(标准、技术、载体、空间等),它能够实现需求力规模经济和供给力规模经济的对接。”(3)关系平台是基于媒介技术基础上的多元化平台,是媒介平台、内容平台和社交平台的融合形式,这意味着,微博将不再简单地满足用户的信息消费需求,而是注重用户的多重内容与服务需求。而微博关系平台的建构表明,微博已不再单单是网站的概念,而是更像一个生态系统,微博信息生产、流通与消费将支撑起微博关系平台的基本架构

微博的媒体特性造就了其“内容平台”与“媒介平台”共存的发展状态,这与早期国内社交网站人人网、开心网的发展状态类似,社交网站作为“单纯媒介”仅仅承担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在内容提升与关系再造上缺乏韧性和激励是早期人人网、开心网衰败的主要原因。作为独立的传播形态,微博尽快实现向“关系平台”的融合转换,锁定既有用户并不断扩大微博的使用范围与覆盖率是避免重蹈覆辙的有效途径。

微博独特的用户关系机制是其区别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竞争优势,而“关系类型的延展性编织是传媒获得多样化‘关系群’和‘持续性的社会关系’优势的必由之路”(4),微博要保持这种优势并实现持续性发展,必须实现线上关系、线下关系的双重性关系编织,而这种双重性的关系编织正是微博产业化的基础与前提。

线上关系平台指向微博内容平台,线上关系编织主要针对微博自身的关系建构,不仅包括微博的用户关系,还包括微博用户网络应用的关系。

当前国内微博的用户关系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明星、专家学者、政府机构建立起来的类似“明星—粉丝”的关系模式,带动和实现微博的用户更新和评论。这种关系模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用户,却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失去用户,韧度和广度的缺乏将持续影响微博用户关系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要实现用户关系的稳定与持久,微博除了注重自身功能和应用的完善,更要借鉴早期国内社交网站的经验教训,探索出更具韧性的用户关系模式。

作为发展最迅速的互联网应用,微博的核心价值就是开放与互动。在构建线上关系平台时,要通过开放和拓展API(5)接口,使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参与到微博拓展功能的开发,最大范围地延伸微博的功能,增加更多有价值的微博应用,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通过开放API接口,可以让现有的互联网应用及时地将信息通过微博平台发布出来,做到微博平台和其他网站信息的同步,比如视频网站可以利用微博网站提供的API接口,将自己网站上新内容的URL链接自动地实时传递到微博平台上,实现和视频网站信息的同步更新。

除了注重自身可持续发展外,微博还要注重自身作为传播途径的公共性,即微博“关系平台”的构建要体现社会价值,建立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关系。线下关系平台指向微博媒介平台和社交平台,既强调微博的媒介功能,又注重微博成为用户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社交平台。

微博的媒介功能以信息服务和微博舆论最为显著。独特的传播机制造就了微博无与伦比的信息传播速度与广度,在提供更多信息的同时,微博的信息服务功能使得微博逐渐成长为新闻资源的整合平台,如Twitter建构了名为“Twitter for Newsrooms”的新闻资源平台,将新闻资源分为“报道”、“参与”、“发表”和“其他”四类,用户只要点击进入,就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新闻资讯。微博舆论的兴起彰显着微博媒介功能的不可复制性,微博的开放性使之成为突发和热点事件的舆论中心,在信息爆料、信息发布和微博用户持续关注下,郭美美事件带来了信任危机,小悦悦事件完成了道德启蒙。在越来越多的微博舆论事件中,如何整合社会问题,积极引导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将考验微博的媒介发展空间。

微博成为用户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社交平台,而微博使用将内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微博手机用户的不断增长,微博的传播范围和空间将不断扩大,微博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成为可能;微博社交平台的建构核心是实名制,匿名传播环境对微博平台的健康和稳定提出诸多挑战,实名认证环境下的微博传播将更加接近现实,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障碍,更有益于微博用户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交流。

三、微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由“信息服务”向“意义经济”提升

微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即时、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微博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微博搜索查找到所需信息内容。微博的全方位信息服务赋予了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信息的碎片化传播与无限量堆积使得微博的发展“在基本面上还只是一种要素增长型的发展”(6)。微博的初期发展便是要素增长型的发展阶段,信息传播缺乏独创性,并从根本上阻碍了微博产业化的发展。

微博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必须要实现由“信息服务”向“意义经济”提升。所谓意义经济,是指“媒介产品通过传播过程并使人们产生生产、流通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其商业价值的活动”。(7)

微博意义经济是指微博通过信息传播,强化微博用户信息生产、流通和消费,从而实现微博产业化的活动和形态。微博意义经济主要从体现为三个层次:微博消费、微博产业链、微博盈利模式。

微博意义经济的实质是一种聚合效应,是将原本散乱的内容聚合为具有商业潜能的空间。微博意义经济的实现是微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微博消费推动微博产业链的构建,微博产业链在促进微博盈利的过程中强化微博消费的影响力,微博盈利模式为微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微博消费的存在性提供支撑和保障。

1.微博消费:深化用户体验与微博使用内化

微博消费强调微博用户的使用日常化且内化为无意识的消费行为。微博消费内化成为无意识的社交行为,其基础和前提是微博关系平台的存在及微博用户满意性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讲,“即时信息的发展与获取、人际网络的建构与维护、多样化的网络应用奠定了微博客区别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竞争优势”。(8)微博产品的竞争优势显而易见,借助关系平台的助推力,最大化地强化用户的体验是微博消费的重中之重。

用户微博体验的强化,即微博用户体验的黏性越来越强。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推陈出新,微博使用将更加便利和多媒体化,而微博手机终端的拓展使用无疑将成为发展重点。微博手机终端消费拓展主要从形式创新、内容开发两个层次进行。

形式创新层次,微博手机消费应着力依靠技术支撑进行创新,这不仅包括移动终端由高端到低端、由小众到大众的渠道开拓,还包括移动便携型带来的微博形式,诸如微博文本与图像视频与手机的兼容传播,微博手机终端成为移动掌上电脑,可以进行各类信息的检索与阅览。提供实时信息搜索服务,实行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尽管目前的微博都能提供搜索服务,但是并不能满足用户对于信息搜索的需求,而开发出功能更加强大的实时搜索引擎,是微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对微博的发展和商业开发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微博平台可以和谷歌、百度、必应等传统搜索引擎巨头合作,将微博平台上用户实时产生的内容嵌入其搜索结果当中,这样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微博的影响力。

在内容开发层次,应立足于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互联网在发展初期遭遇泡沫经济,在广告不景气的情况下,就是依靠内容开发度过危机。这对于发展初期遭遇瓶颈的微博来说很有借鉴意义,微博应充分发挥自身媒介优势,在不断强化用户信息互动传播中,针对不同受众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定制。微博还可能开发新的功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种信息的需求。比如,开发出能够直接用语音、视频等方式发布的微博功能;或者可以像电视台直播新闻事件一样,在微博上开设直播频道,微直播新闻事件或体育比赛;或者开设微广播频道,进行微广播播音等新应用,这些应用将极大刺激更多用户使用微博平台。

2.微博产业链:横向产业链与纵向产业链

微博产业价值链是微博消费的递进阶段,微博产业价值链是多元化的价值链形态,是在科技推动、文化创造和商业运作基础之上的多元化的价值链形态,微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必然是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延伸和拓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微博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基础上的横向价值链、媒介融合基础上的纵向价值链,微博独特的传播特质决定了用户需求与体验是贯穿微博产业价值链的核心要素。

横向产业价值链是反映当前以及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微博的战略性价值链转型,即逐渐摆脱束缚微博网站独立发展的各种因素,转而追求一种在竞合中构建特色价值链的过程。微博横向产业价值链的建构包含内容创新与技术推动,具体而言:内容创新是微博实现价值链延伸的根本推动力,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提供健康、个性的原创性高质量文化产品与内容服务,针对微博特性进行差异化内容开发策划,进行定向、定时、定量传播,激励原创者的内容开发积极性等;技术推动是微博顺利开展业务的基础,也是微博实现价值延伸的根本保障,而成熟的网络支撑与有效的终端适配,积极进行移动微博平台的开发与拓展是大势所趋。

纵向产业价值链是对于微博产业化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的结构性价值链整合,微博纵向产业价值链以媒介融合为依托,强调微博与其他传播形态的整合发展,是一种战略整合,主要涉及层面有:微博终端的扩展,通过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进行价值延伸,如手机客户端、Gmail应用组件、Outlook应用组件等;微博与搜索引擎的强强联合,微博利用自身提供的搜索功能,可以与谷歌、百度等国内强势搜索引擎联合推出基于关键词的匹配投放广告;微博与传统媒体的整合,传统媒体积极在微博领域寻求更多的受众,微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加便利传播途径的同时,借鉴传统媒体的经验教训,逐渐形成微博自身独特的价值模式等等。

3.微博盈利模式:微博商业化与复合型盈利模式

微博盈利模式是在微博消费、微博产业链完善的基础上实现的微博商业化与经济形态。微博产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决定了微博短期发展方向仍趋保守,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复合型的盈利模式,即多种盈利模式共存的形态,微博广告、与运营商分成、增值服务将是最为重要的三种盈利模式。

微博的商业化是微博不断实现盈利的过程,就盈利模式而言,微博短期内仍将延续其他网络媒体的运营模式,即依靠创新服务、积累用户和流量,基于朋友圈子、共同话题进行广告投放,在形成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实现广告投放盈利:通过向微博群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广告,将会取得更加有效的效果;利用微博强大的搜索功能,推出基于关键词的匹配投放广告;与企业进行广告收入分成也将成为微博广告的重要途径,微博可以随时了解用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等各方面的态度和看法,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企业,而企业在不断改进自身形象的同时,在微博上随时发布新产品和新服务,使受众与品牌代言人互动,可以在很大程度激发受众主动传播信息,迅速地提高品牌知名度。

微博运营商可以与移动运营商进行短信和流量的分成,这是当前微博最为便捷有效的盈利模式。由于短信已经成为微博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微博凭借高额短信量的优势与移动、电信运营商分成以实现盈利成为短期内的可行策略。在这一合作运营模式中,移动、电信运营商成为主导者,直接管理客户关系,负责业务的提供、市场运作及客户服务,是其他利益主体与用户沟通的平台,借助移动运营商网络的交互式能力也使推广自身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增值服务将成为微博产业化初期的竞争点,主要包括深层次信息开发、个性化服务。深层次信息开发主要是指向特定用户提供实用化的收费信息,如向企业、商界名人提供对经济形势的深度分析等信息,向关注娱乐和时尚信息的用户提供专题信息等;个性化服务主要是指全方位的在线服务,如微博个性化的页面选择、在线娱乐和服务等,如新浪微博推出的虚拟货币微币,类似于腾讯的Q币,可以用于购买微博平台上的各种虚拟产品和增值服务,包括第三方提供的虚拟产品和服务等。

四、微博产业化发展的探索与构建

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特质和影响力改变着新媒体产业化格局,由于尚无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微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必将面对诸多阻碍,微博必须在体制与格局等宏观层面、内容与形式等微观层面进行探索,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行的途径与方式。

1.多元发展模式的探索

任何媒介形态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微博影响力的不断彰显与产业化发展的困境成为困扰和制约微博发展的瓶颈,要突破微博产业化发展瓶颈,必须突破既有发展框架,进行多元发展模式的探索。

首先,由于微博产业化发展处于萌芽阶段,建构一个框架内的良性互动系统来支撑和保障微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微博的产业化发展涉及新媒体产业的各个层面,具体而言,政府推动、运营商主导、终端支持、用户积极响应的互动系统将是微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的框架,而是否可以推动、如何推动这个互动系统的良性发展,需要系统内要素的相互博弈、相互妥协。

其次,微博探索多元化的发展和盈利模式,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在微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尽管诸多学者专家对其莫衷一是,甚至并不看好,认为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媒介形态的出现、发展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政府作为大政方针的制定方,应给予微博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整合时间,在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上推动微博的产业化探索与发展。

2.本土化发展的再造

新媒体语境下,新旧媒体在竞争并存中逐渐改变自己的媒介姿态,逐渐走向相互间的互动融合甚至融合互补,微博产业化发展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为多层次的互补融合。

微博产业化发展尚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态,内容提供与信息满足本应是微博的基本属性,但在目前普遍缺乏原创和信息整合的微博平台中,微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不仅仅因为微博在中国发展初期就面临着种种信息的监管,还因为多数微博网站在模仿Twitter的模式。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微博的竞争格局将逐渐形成,竞争态势也将更加激烈,微博的本土化与独创性将成为竞争的重点。

首先,微博的本土化再造体现为内容与形式上的独创性。当前国内微博形式无一例外地借鉴了国外微博网站Twitter的模式,无论从版面设计、功能设计,还是信息发布与评论机制等,以至于国内微博被称为“Twitter中国版”。媒介形态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版面设计和功能开发,短期内的借鉴和模仿可以为国内微博发展提供便利,却对其长远发展造成了形式与框架的刻板与框架,缺乏持续性的发展动力与空间。

其次,微博的本土化再造要注重其作为公众意见交流与社会民主化进程的良性沟通渠道的作用。随着中国网络民主的逐渐显现,微博日益成为重大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中心,各种突发事件和社会敏感事件通过微博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扩散传播,微博的信息传播、舆论扩散与社会舆情密切联系,构建微博舆论与社会民主的良性沟通是本土化再造的基础。

再次,微博的本土化再造对微博发展的乱象进行整治与规避。在微博的营销方式探索中,人造粉丝、加V认证等各种微博乱象甚嚣尘上,寻找“僵尸粉”、微博搞搞等粗暴式的营销模式对微博自由、平等、自主的传播本质是一种歪曲和破坏,微博乱象的整治与规避刻不容缓;在微博信息传播过程中,很多创作者为了单纯追求内容的点击与转载,对信息进行了大量恶搞且花样百出,甚至以极度煽情的手法上传色情和暴力影像,形成微博的内容垃圾,这不仅扰乱了微博的传播秩序,而且给微博传播带来不良社会影响,形成视觉污染。

3.主体性的构建

作为新的媒介形态,微博对于个性的突出与强调是其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而在媒介产业化竞争白热化的格局中,对主体性的追求与保护也是微博能够生存的保障。

微博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构建自身的主体性对于其生存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微博的交互传播体现着全民织网、自由自发的理念,依靠诸多特色发展起来的微博也因其标新立异的形式与自由自主的信息发布赢得众多用户的青睐。但从长远来看,在媒介大融合的时代,标新立异是可以与其他媒介形态区分,却显然不利于微博的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微博主体性的建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织网、民主的理念。当前国内微博借鉴明星博客的成功,在定位中采取了名人微博的策略,利用名人资源挖掘名人效应,形成“明星—粉丝”的刻板传播模式,众多拥趸的关注、跟踪和转发,使得普通用户的表达缺乏关注,信息发布源相对集中,大多数微博用户在不断的转发和跟踪中接受信息,而不是创造和交流信息,微博要从根本上体现全民织网的理念,就应该在不断增加微博应用的同时,鼓励和激励更多的用户参与信息的创造与交流。

其次,微博主体性的建构要积极借鉴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的经验。在信息多元化以及消费主义横行的当代社会,微博也存在着信息散乱和言论不实的倾向,而传统媒体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其深度、权威和更加真实的内容是微博所不能及的;其他新兴媒介和形态如手机、SNS等,都在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步伐,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更为理智的办法就是微博积极与传统媒介和其他新兴媒介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双赢。

再次,微博网站应具有自身独立的运行机制。当前国内微博并非独立网站,因为各大门户网站新浪、腾讯、搜狐等纷纷涉足微博并成为国内微博的主流。尽管门户网站的介入与支持使得微博日益发展,但是微博逐渐失去独立性成为门户网站的“标配”已然成为事实。微博要保持自身传播的优势,保障微博用户分享信息的自由,必须不断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独立成为微博网站,而不仅仅是门户网站的附庸。

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网民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微博将在新媒体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博产业化的发展将决定微博是否可以长久生存,而不仅仅是昙花一现。任何媒介形态的发展都要经历各种阻碍,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突破枷锁,微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On the Path Selection of Microblog’s Industrialization

Zhong Ying Li Qingqing

Abstract:There is a definitely contrast between the increasingly appearance of Microblog’s influence and industrialization’s slowly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duality“platform of relationship”is the precondition and the base of Microblog’s industrialization.The“significance of economy”of Microblog is the only way to the Microblog’s industrialization,and multivariate development model to explore,localization reengineering and subjectivity construct have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log’s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Microblog;industrialization platform of relationship;significance of economy;construction

【注释】

(1)comScore:Social Networking OnTheGo:U.S.Mobile Social Media Audience Grows 37 Percent in the Past Year,http://www.comscore.co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

(3)黄升民、谷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现代传播》2009年第5期。

(4)麦尚文:《“关系”编织与传媒聚合发展——社会嵌入视野中的传媒产业本质诠释》,《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期。

(5)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又称应用编程接口,是软件系统不同组成部分衔接的约定。

(6)喻国明:《中国传媒业30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走势》,《编辑之友》2008年第6期。

(7)谭天:《传媒经济的本质是意义经济》,《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7期。

(8)卢金珠:《微博客传播特性及盈利模式分析》,《现代传播》2010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