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子无我愚,我智如斯”

“子无我愚,我智如斯”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稍后所作《愚溪诗序》一文中,这种心态,柳宗元以隐晦曲折手法用一个“愚”字自嘲之。柳宗元将所居之地“冉溪”改为“愚溪”,实欲借溪解嘲,所作《愚溪诗》虽佚,《愚溪诗序》却是观照柳宗元心态的一篇重要作品。一是直道其“愚”。一是隶事衬“愚”。至此,柳宗元已在一个“愚”字上做足了文章。“子无我愚,我智如斯。”

“子无我愚,我智如斯”——从《愚溪诗序》观照柳宗元心态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空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这首题为《冉溪》的七言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作。“风波一跌”两句,言“永贞革新”彻底失败,理想破灭窜逐万里;“缧囚空老”两句,言以身许国横遭物议,卜居冉溪身同罪囚。从这首诗中,可以观照柳宗元蛰居永州后的心态:身居荒蛮之地的抑郁,才华为世所弃的愤懑,不能为国效力的惋叹。“愿卜湘西冉溪地”,一种被投闲置散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态溢于言表。在稍后所作《愚溪诗序》一文中,这种心态,柳宗元以隐晦曲折手法用一个“愚”字自嘲之。柳宗元将所居之地“冉溪”改为“愚溪”,实欲借溪解嘲,所作《愚溪诗》虽佚,《愚溪诗序》却是观照柳宗元心态的一篇重要作品。

“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评语)《愚溪诗序》最突出的手法便是溪我同调先抑后扬,借描写愚溪之愚抒写自己愤懑不平的情绪。

全文约五分之四篇幅用抑笔。作者极力写己之“愚”,一篇四百余字的短文,竟用27个“愚”字。极力渲染天下之人,“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一是直道其“愚”。“余以愚触罪”,点出因参与“永贞革新”而放逐永州,一个“愚”字,给人以沉痛之感。愚溪“以余故,咸以愚辱”,溪水蒙羞之根源,竟是“以余故”,此三字中,包含多少辛酸之泪!“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痛言“愚”之具体表现。坦言自己为天下第一愚人,这是用铺陈手法嘲己之“愚”。

一是借溪状“愚”。所谓“无故将所居山水,尽数拖入浑水中,一起嘲杀”(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溪“无利于世”,一“不可以溉灌”,二“大舟不可入”,三“不能兴风雨”。可说是“愚”到极点,这是用类比手法状己之“愚”。

一是隶事衬“愚”。孔子评宁俞“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评颜回“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宁俞、颜回之“愚”,是睿智者之“愚”,是大智而若愚,而我之“愚”,则为愚不可及之“真愚”,否则,何以国人不称我“智”皆谓我“愚”?这是用反衬手法写己之“愚”。

至此,柳宗元已在一个“愚”字上做足了文章。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柳宗元笔锋陡转,猛力将这一“愚”案兜底翻了过来。“溪虽莫利于世”一句,由“贬溪”转入“赞溪”。“善鉴万类”,言其识力非凡;“清莹秀澈”,言其品质纯洁;“锵鸣金石”,言其金声玉振;“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遭贬谪的作者欣逢被埋没的山水,犹如遇到亲切的知己,溪为世人贬之,然于我则心心相印焉。愚溪愚溪,何愚之有?溪既如此,人又如何?“颇以文墨自慰”一句,由“抑己”转入“扬己”。“漱涤万物”,言其才学精深文字洗练;“牢笼百态”,言其胸怀博大观察敏锐;“无所避之”,言其摹状万物穷形尽相。至“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作者那种自信、自豪、自负、自得之情跃然纸上,哪里还见一丝一毫的“愚”形“憨”态?至此,虽跌落底层而旷达洒脱的心态,完全被作者抒写出来了。

“子无我愚,我智如斯。”(柳宗元《瓶赋》)抑到极处,逆笔转之,“愚”到极处,便是不愚。前文千回百转,皆作末段铺垫。一方面柳宗元极力状己之愚,另一方面柳宗元又极力写己之智,二者并不矛盾。原来,柳宗元在这里用了两种标准。一是世俗的庸俗标准,世人皆谓我“愚”,我则以“愚”自嘲。二是柳宗元自己的价值判断:将“智”贴上“愚”的标签,以对“愚”的自我欣赏,表示对世俗标准的彻底否定,进而表现自己抗争不屈的风骨。

前文极力写“愚”,皆出世俗眼光。既然“不合于俗”,那么,在柳宗元自己的词典里,“愚”便有着与世俗标准完全不同的内涵。世人之所谓愚者,其实在我未必为愚,世人之所谓不愚者,其实在我未必为智,状“子无我愚”之文字种种,实为写“我智如斯”之孤傲心态埋下伏笔。

幽寂凄清,溪实不愚。“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有何愚哉!可笑世人不能“善鉴万类”。所谓“不可以溉灌”,正是隐喻自己不能为国效力;所谓“大舟不可入”,正是隐喻自己不能为世所用;所谓“不能兴风雨”,正是隐喻自己蛰居荒蛮之地无可奈何。愚溪即为作者境遇之写照。作者用隐晦笔墨,将世俗眼光中的愚溪和权贵眼光中的自己融成一体,能够赏识这荒山野地的纯净溪流的,唯有作者,而能够宽慰这怀才不遇的作者的,也只有此溪。愚溪遇到合适的主人,而作者也找到真正的知音,《愚溪诗序》的字里行间,包蕴着多少酸楚呵!

是非颠倒,愚智混淆。宁俞之愚乃因“邦无道”,颜回之愚乃因“不违”教。“许国不复为身谋”,结局却是“壮心瓦解空缧囚”,“邦无道”乎,“邦有道”乎?改革弊政,泽被苍生,风波一跌,投荒万里,人之过乎,我之罪乎?在柳宗元看来,世人将是非、智愚完全颠倒混淆了。文中,“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数句,绵里藏针,不妨当做反语读之。施展才智一展鸿图之梦彻底破灭,柳宗元甚至连公开抗争的权利也已失去,《愚溪诗序》的字里行间,又包蕴着多少愤懑呵!

读文至此,一个目光深邃思虑严密善作不平之鸣的政治家、文学家形象已卓立于读者面前。前写“愚”,刻意自嘲,后状“智”,自我解嘲,意脉清晰内容蕴藉。“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此文,完全实践了这一文学主张。

《愚溪诗序》是借描摹山水抒发对现实强烈不满之情的突出作品。“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章士钊先生认为,《愚溪诗序》“为子厚骚意最重之作”,“即使怨家读之,亦不能有所恨”(《柳文指要》第574页)。这种“骚意”,表现于字里行间渗透着不满、怨愤、孤傲之情,然而在一味责己之愚的表面文章之下,这种情绪却又令其政敌很难抓住攻讦把柄,表现出作者精深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