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前瞻性是成功的一半

前瞻性是成功的一半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我认为这实质上是前瞻性思维的缺失,以及时间管理的不到位。一是强化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所谓“一分钟训练”,就是只给一分钟,看这段时间里面能够做多少事,让孩子明白时间的宝贵以及高效的价值。几次下来,无论是专注程度还是对时间的掌控,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成长规划而言,最为核心的就是前瞻性了。到了高中毕业,瑞超已经开始具备“年度规划”这样具有前瞻性的时间管理能

关于教育,大家都知道要“知行合一”。书本可以扩充知识、开拓视野、完善人格,但若没有动手实践,没有迈步远行,恐怕依然有所欠缺。古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真理甚至需要用一生去实践。在这里,我并不想和大家分享我和孩子的旅行见闻,而是来谈论一个更实在的问题:当你打算要出行了,你会如何安排?

当我带着瑞超在英国攻读硕士时,想要趁着假期带着他在欧洲多走走看看。快要放假的时候,我开始上网检索行程,与此同时,也咨询我班上的同学去哪里好。

不去查、不去问就不会知道,原来英国人都习惯于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把全家人的旅行计划安排完毕。我惊讶于他们可以将日程安排做到这么大的提前量,而他们却是自然而然。当他们反问我打算何时出发时,我的回答也令他们显露出惊讶的神情。我原本以为这只是文化上的差异,但当我进一步仔细查询就发现,这背后是实打实的成本考量——

我要安排几天后的行程,一切变得“奇货可居”:飞机票价格可以称得上是峰值;找到酒店空房简直要谢天谢地且不顾价格的昂贵;希望租车,抱歉,来晚了,只有豪华加长版,请问是否需要;投奔旅行社,只有当天散客的临时团,精品线路早已预定完毕……

就是这一次失败的旅程安排让我痛定思痛——也许你觉得夸张了,不就是一时兴起,然后运气不好吗?不,我认为这实质上是前瞻性思维的缺失,以及时间管理的不到位。想要一场称心如意的旅行,不是预定好航班、酒店就够了,更重要的是,有没有为这段时间提前做好安排,确保没有打扰,确保可以精心设计。

经历了这次“危机”,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我特别注意逼迫自己向前想再向前想;时间的管理上,小到一日待办事项,大到年度规划,都要有所记录。

更重要的是,我把自己的体悟用在了对孩子的教育上。

就在英国,我把我们那次旅行失败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瑞超,我和他解释妈妈错在了哪里,为什么提前规划好时间那么重要,他眨巴着小眼睛点头说“知道了”。

但我知道,光靠说教是没有用的,还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才能让瑞超有切身的体会。

回到国内,孩子读的是寄宿制小学,他每周回家要完成的作业就是我的训练场。相比其他家长追求孩子作业的正确率,盯着练习簿上有几个鲜红的大叉,我的目光却落在孩子的时间规划上。我最关注的,是孩子怎么安排时间完成每周的作业,怎么给自己完成作业后的时间作出合理安排。

所以,每周五,当瑞超从学校回来,我不在意他当晚是学习、读书还是陪我们聊天、看电视,但是我一定会问他:这个周末怎么安排?他不能敷衍我,必须认认真真回答好。其实,这就是逼着他往前想、做计划。

首先是要有条理。刚开始,我是一边问一边引导他,怎么规划好这个周末的时间。因为报了很多兴趣班,我先请他用个本子,把兴趣班占用的时间划出来,这是必须空出来的时段;然后再计算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完成,一门一门做个预估;然后再把写作业的时间填到表上。这两项都排定了,再看还剩下哪些时间,再作什么安排。

一开始,他还不是很适应,觉得一共就两天在家,不能随性一点吗?但是慢慢地,随着作业量和兴趣班的增多,他越来越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周末生活。也因此,开学第一天大家总是手忙脚乱的时候,他却总能从容自然。到了高中时,安排有条理的日常生活已然成为了他的习惯。

我记得,念中学时,有一次我们在礼拜四突然接到学校通知,说是当周周末要开家长会。然而,早在周一,我已经安排好了这个周末的出差。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通知,我皱起了眉头。孩子知道了以后对我说,他认为确实是学校没有安排好,要是能提前有所计划,给家长们一段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那才是比较恰当的做法。我听了以后,心里很欣慰。

然后是要有效率。时间规划好了,并非就万事大吉了,要执行好自己计划的目标,还必须有效率,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这方面,我也没有少下功夫。

一是强化孩子对时间的概念。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坐在座位前,东玩玩西看看,常常无法准时完成任务。我就对他进行了半个月的“一分钟训练”。所谓“一分钟训练”,就是只给一分钟,看这段时间里面能够做多少事,让孩子明白时间的宝贵以及高效的价值。因为刚回国内上小学,都是一些简单的算术题,孩子一分钟可以“刷”五六道,这种短时间的注意力集中确实让孩子能够静下来了,也让他知道自己专注时,短短一分钟都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接着,我们用了几回小闹钟,设定的时间是20分钟,也就是通常一门课回家作业量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没有完成,那也必须立即停止。闹钟带给孩子一种紧迫感,伴随着滴滴答答走动的声音,孩子没有时间去左顾右盼,一心想着在20分钟内解决战斗。几次下来,无论是专注程度还是对时间的掌控,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再后来,孩子上了中学,挑战继续加码。我的观点是,减少做作业的时间,但是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必须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在中学阶段,老师经常下发卷子当作业,我们全部把作业当成考试,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期间也按照考试的规则,不允许随意走动,也不允许翻看有关的书本、资料。日积月累,他逐渐培养起来了对时间的概念以及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的习惯。

在瑞超快满14周岁的时候,我和他爸爸给他写了一封信,每个字都是深夜在灯下手写而成。信中,我们在肯定瑞超的能力、表现以及近期的进步与提高后,专门和他探讨了时间管理的问题。我深知,在瑞超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总觉得时间有的是,今天做不完的事情明天再做也不迟,反正会有更多的时间。然而,作为过来人的我更明白的是,时间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每一个阶段中都有最主要的任务,瑞超和我则就成年之前、甚至在25岁之前的首要目标达成了共识——这一目标就是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更加“完整”。要知道,知识没有重量,却是可以随身携带的珍宝。因此,从现在开始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学习更多、收获更多,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汲取知识。

这也是我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时间管理不仅要明确现阶段的任务,更要为将来做进一步的打算。对成长规划而言,最为核心的就是前瞻性了。当日常安排能够有条理,每件事情都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对于时间的管理自然会延伸到更宽广的范围;相反,如果没有对日常生活有条理的安排,做事无法集中注意力保持高效,那么即使有前瞻性的安排,那也只会是空中楼阁,难以实现。

到了高中毕业,瑞超已经开始具备“年度规划”这样具有前瞻性的时间管理能力了。当他7、8月份启程赴美的时候,我告诉他,虽然你一过去肯定是忙于适应新环境,但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想想这个学期结束了你会有什么安排,会回国吗?还是在美国做一些实习或是社会活动?我是有意识地推动他向未来着眼、提前规划。

这种提前规划不是死板的,不是说不可以调整,但是可以避免一个人总是处在一个被一项项临时性事务弄得应接不暇的“救火队员”状态。学会前瞻性地管理时间,就是成为了时间的主人,这对孩子未来的独立生活与个人发展都是很有利的。

所以,在他去美国的时候,我们特意送了他一本有关时间管理的书,英国人阿诺德·贝内特的《如何掌控你的一天24小时》。我和孩子他爸还分别在书的扉页写上了一段话:

最近,我欣喜地发现,瑞超开始对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有整体规划了,而且是在我没有做任何提示的基础上完成的。他的计划:大学第一年和第二年多修一些课程,这样一来,加上之前AP课程转入的学分,第三年就可以争取学校的欧洲游学项目,给自己增添更多与众不同的经历。

同时,他对自己的专业也越来越有计划。他研究了他喜欢的相关专业所需要修习的课目,在合理规划下,等到四年级毕业就完全有机会拿到数学和计算机两个学位。

对于将来的职业发展,瑞超也同样进行了规划。他首先计划利用大一、大二暑期回到国内进行实习,然后打算在有国内相关公司实习经历的前提下,争取获得大三、大四在美国的实习机会。如此一来,在大四毕业时,他就可以掌握更多的“发球权”。

确实,培育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绝对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有意识的引导。无论是时间管理能力本身,还是家长对于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培训,都融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些引导孩子的机会,并且牢牢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