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信是成功的良药

自信是成功的良药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玛莉口口声声说自己一定能够举起500磅的重量,但玛莉心中并不以为然。玛莉不再怀疑自己有能力担起500磅的重量。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和标准,自然得不到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故事中的妇女相信只要摸耶稣一下,她就会痊愈,正是这种信心,使她战胜了自己的心理障碍,重新获得了健康。自信不仅是故事中的妇女战胜疾病的法宝,更是孩子进步的强大内驱力。孩子学业的暂时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信心的丧失以及精神的垮塌。

自信是成功的良药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成功的主要障碍,不是我们能力的大小,而是我们的心态。当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所用时,就会走向自暴自弃,那便是教育的失败和家长的悲哀。只要孩子保持着自信,就是希望,就有进步的立足点。

1952年,世界著名的游泳好手弗洛伦丝·查德威克从卡德林那岛游向加里福尼亚海滩。两年前,她曾经横渡过英吉利海峡,现在她想再创一项纪录。这天,当她游近加里福尼亚海岸时,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一阵阵地寒颤。她已经在海水里泡了16个小时。远方,雾霭茫茫,使她难以辨认伴随着她的小艇。查德威克感到难以坚持,她向小艇上的朋友请求:“把我拖上来吧。”艇上的人们劝她不要向失败低头,要她再坚持一下。“只有一英里远了。”他们告诉她。浓雾使她难以看到海岸,她以为别人在骗她。“把我拖上来。”她再三请求着。于是,冷得发抖、浑身湿淋淋的查德威克被拉上了小艇。后来,她告诉记者说,如果当时她能看到陆地,她就一定能坚持游到终点。大雾阻止了她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这件事过后,她认识到,事实上,妨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是她自己让大雾挡住了视线,迷惑了心,先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给俘虏了。两个月后,查德威克又一次尝试着游向加里福尼亚海岸。浓雾还是笼罩在她的周围,海水冰凉刺骨,她同样望不见陆地。但这次她坚持着,她知道陆地就在前方;她奋力向前游,因为陆地在她的心中。  同样道理,犹太女子玛莉身为一个举重者,最大的障碍是如何突破当前的瓶颈,顺利地举起500磅的重量。

几乎每一位运动员在某一段时间都会遇到瓶颈,像是无法突破既有的分数、表演形式或演出水准;也可能是无法超越快速球的速度、射击的准确性、竞赛的时间、某一高度或距离。玛莉在举重训练中稳定地持续克服更高的重量限制:从400磅、450磅、475磅、490磅、495磅、一直到498磅。但玛莉举不起500磅的重量。虽然玛莉口口声声说自己一定能够举起500磅的重量,但玛莉心中并不以为然。

当你举重达到一定重量时,你通常不会自己抬着举重杆,否则在你举重开始前,你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一般而言,都由教练或看守员帮你抬着举重杆。有一天玛莉的教练对玛莉说:“嗳,玛莉,再试一次,然后就可以洗个澡回家。来吧,再来一次400磅。”玛莉举起重量杆,然后玛莉的教练宣布:“我的天!我想他们弄错了,我敢肯定这个杆子有506磅!”从那刻起,对玛莉而言要举重500磅不再有任何困难。

当时真正阻碍玛莉的不在于玛莉的训练不够或体能不足。单以玛莉的体力来看,玛莉很可能在几个星期前就可以举起500磅的重量。真正的原因在于玛莉的意念:玛莉知道自己能举重500磅是因为自己已经做到了。虽然事后为了确定起见,玛莉数度尝试再举起500磅的杆子却举不起来,但玛莉明白是因为体力的原因而非心理因素。玛莉不再怀疑自己有能力担起500磅的重量。

可见,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对孩子期望、要求过高,远远超出孩子的能力所及的水平,也是家长对孩子不满、难以发现长处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和标准,自然得不到家长的表扬和鼓励。长此以往,在父母的训斥和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会逐渐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消极、被动,对学习自然就毫无兴趣。特别是对年幼的儿童来讲,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中,长期的失败感,持久的来自家长的批评,会使其形成一种消极的自卑意识。一旦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那他就可能用低标准要求自己,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家长一定要从点滴做起,发现孩子的“长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亨利·比彻博士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以100个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他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二组,每组50人。第一组人分配了红色胶囊包装的兴奋剂,第二组人则分配了蓝色胶囊包装的镇定剂。可是实际上,胶囊里面的药粉却被博士调了包,但学生并不知道。结果两组学生的反应都如先前所以为的那样,吃了红色胶囊的一组很兴奋,吃了蓝色胶囊的一组则很平静,由此可见,他们的信念压制住了身体对药物的化学反应。亨利·比彻因此推论,药物的功效不仅得看药性,同时还得看病人是否相信药物的药效。

亨利·比彻博士的研究结果说明,与其说是药物使病人身体康复,不如说是归功于病人的信念。这就是诺曼·卡曾斯所说的:“吃药打针不是绝对必要,但康复的信念不能没有。”

《圣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人,患了一种奇怪的血漏病,流血长达12年之久,拜访了各方名医,但都不见好转。她听说只要摸一下耶稣,便可百病全无。于是有一天她趁着耶稣给大家布道的时候,夹在人群中摸了摸耶稣的衣服,令人惊奇的是血漏的源头立即干了,血也不再流了,血漏病奇迹般地痊愈了。正在这时,耶稣发觉到了,于是问道:“刚才谁摸过我?”女人恐惧战兢,俯伏在地上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耶稣,耶稣说:“女儿,是你的自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

故事中的妇女相信只要摸耶稣一下,她就会痊愈,正是这种信心,使她战胜了自己的心理障碍,重新获得了健康。人们常常在和别人比较后,发现自己有许多不如人的地方,渐渐地,连自己也讨厌起自己来了。与人接触时,这种晦暗、卑下的心态会不自觉地传达给对方,而惹人嫌恶。不过,只要观念一转,结果就会大大不同。虽然自己不是满分,但也有不少优点,做事规规矩矩,态度谦和有礼,有耐性,运动方面更是拿手。如果能把心思放在这些地方再加以发挥,便会对自己产生信心,心情也会慢慢开朗起来。这种明亮的气氛感染周围的人,自己便成为一个拥有自我的发光体。我们无法期望一个人完美无缺,每个人都优缺点并俱,但是选择以缺点或优点看待自己,衍生出的人生态度便天差地别。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点,是积极人生努力的目标。

自信不仅是故事中的妇女战胜疾病的法宝,更是孩子进步的强大内驱力。孩子学业的暂时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信心的丧失以及精神的垮塌。当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所用时,就会走向自暴自弃,那便是教育的失败和家长的悲哀。只要孩子保持着自信,就是希望,就有进步的立足点。那么,该怎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呢?犹太家长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一、要善于发现并且开启孩子自信的“窗户”。有句话说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事实上,人的才能是各种各样的,不可能存在“全才”,每个人都是“专才”、“偏才”。有的人善于学习,有的人善于手艺,有的人善于组织,有的人善于文体。单单是在学习上,又有人擅长形象思维,有人擅长计算,有人擅长抽象思维,有人擅长语言。西方有句谚语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道门,必然为你打开一扇窗。”对于孩子,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他们门门学科拔尖、总分领先。当今社会不只需要科学家和学者,还需要企业家、工人、农民、商人等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我们何不允许孩子各学科平平而优先发展某一领域?孩子在某一方面进步了、领先了,听到的表扬、接受的鼓励多了,自信的“窗户”自然而然就会开启。

二、要将孩子自信的“窗户”开多、开大。孩子在某一方面领先了,证明了自己并不笨,那为什么不能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进步呢?已经开启了一个自信的“窗户”,为什么不能开启更多的“窗户”呢?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各个方面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及时指出进一步提高的路径和方法。进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做家长的要宽容地看待孩子的反复和倒退,更多地注意孩子发展的总趋势,这便是开大“窗户”。

20世纪80年代日本曾创办过一所“鼓气学校”,办学宗旨就是要千方百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寻找自我的“闪光点”,组织他们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甚至高呼口号“我是最优秀的!”“我能行!”这种做法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也可借鉴。要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因为成就感是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如获奖、考试得高分等),他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满足,进而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会更有兴趣,更有信心,从而不断地进步,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考试分数总是落在后面,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就很可能一步步地走向下坡路。因此,积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的鼓励和积极、肯定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从孩子读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应该把孩子获得的奖状贴在起居室的墙上,以此来鼓励他继续努力,以获得更多的奖状。

三、父母要多给孩子抚慰。造成孩子羞怯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依靠,缺乏安全感,缺乏交流和亲情的抚爱,从小就觉得比别人差,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形成羞怯自卑的情结。所以父母不要长时间地与孩子分离;孩子出生后要尽量使用母乳喂养,让孩子在母亲的怀抱中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多抚摸、拥抱他,这是消除其羞怯心理的良策。

四、父母对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孩子需要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对于胆怯的孩子,赞赏就如一缕缕阳光,能照亮其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相反,父母若一味地苛求孩子,经常批评、责备孩子,则会使孩子变得更加无所适从,唯唯诺诺,不敢与人交往,甚至封闭自己,用一种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五、父母要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平等、民主、充满亲情和理解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勇气和信心。对于与孩子有关的事,父母要多与孩子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不要滥用家长权威。和孩子说话时要注意使用平等民主的语言,诸如“你认为怎样?”“这样行吗?”等等。不管孩子为你做什么,父母都应说:“谢谢!”让孩子体会到平等和尊重,这有利于克服其自卑情绪。

六、父母应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结交朋友是孩子社会化的一种表现,有利于孩子增强信心。可先让他与比较熟悉的孩子一起玩,然后再鼓励他与陌生的孩子交往。另外,让孩子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较容易使孩子摆脱羞怯情绪。幼儿园的各种兴趣班是害羞孩子的最佳选择,是他们走向自信、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