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孩子爱哭闹,抱还是不抱

孩子爱哭闹,抱还是不抱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一个孩子哭了抱还是不抱,已经让檬檬爸和檬檬妈小两口间也发生了矛盾。哭,不是为了锻炼肺部,不是为了控制父母,更不是无理取闹。认为小宝宝用哭闹来控制大人,这是成人的思维。出生三个月内的宝宝,他与他人交往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哭,“哭”是宝宝的婴儿语言。啼哭是孩子发出需要的明确信号。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啼哭,更不能置之不理,或是对孩子训斥、拍打。

成长故事

镜头一:

“又哭了,宝宝你咋总哭呢?妈妈刚离开你一小会儿,妈妈只是去喝水了!”初为人母的雅婷,边念叨边走到小床边,抱起了快3个月的小书雅,被妈妈抱起的小书雅又哭了几声,然后在妈妈的怀里又睡了。看着宝宝熟睡的小脸,雅婷感到幸福极了。“你就这么惯孩子吧!一哭就哄、就抱,会被惯坏的,等你过两个月要上班,咋办!”雅婷听妈妈又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可是宝宝哭不去理、不去哄,简直心如刀割,纠结!

镜头二:

檬檬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特别是檬檬妈刚休完产假就得上班,好在两家老人轮流帮忙照看孩子,檬檬妈按期返岗了。一年来,因为有两家老人的帮忙,檬檬爸和檬檬妈少了很多后顾之忧,投身于工作,但也时常因为两家老人在育儿方式上的不一致而疲于应对。就一个孩子哭了抱还是不抱,已经让檬檬爸和檬檬妈小两口间也发生了矛盾。在奶奶家,檬檬只要一哭,奶奶立刻就抱在自己怀里;在姥姥家,檬檬哭一会,姥姥才去抱。檬檬现在才14个月大,可对奶奶和姥姥的态度已经有了不同,檬檬更喜欢跟奶奶在一起,每每听到奶奶说:“瞧我的大孙子,就是跟我亲!”姥姥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同时也特别伤心难过,觉得自己好心没好报:不宠孩子,不溺爱孩子还是自己不对了。檬檬妈看到姥姥伤心难过,心里也不是滋味,就让檬檬爸跟婆婆说,当着姥姥的面,说话多注意一些。奶奶听了也很生气:“我受苦受累帮你们带孩子,还得看亲家的脸色……”本来快乐的一家人现在的关系别扭起来。

观点一:孩子哭就要抱,对建立安全感有好处。

观点二:孩子哭不用着急去抱,养成习惯就难改了。

故事评析

檬檬家的矛盾冲突画面,生动形象地呈现出当前中国城市生活隔代教养家庭的多样化。隔代教养现象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根据地域、参与程度,以及是父系还是母系的父母帮助照顾,分为很多种类型。檬檬家是典型的两家参与的“轮流混合教养”方式,不仅父母和祖辈共同参与,而且是婆家和娘家的共同参与,父辈和祖辈形成教育的合力,两亲家形成教育的“无缝衔接”是家庭和睦的核心与关键,也是给予宝宝建立最初人际关系的初始环境。

作为生育主力军的80后年轻父母,他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也被称为“抱大的一代”,如今正在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眼界更宽泛,思维更活跃,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因而面对复杂环境的体验不多,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不丰富也是不争的事实。当他们自己成为连接三代人大家庭核心的时候,如果父母还是本着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可能就是檬檬爸妈目前的处境,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会让各种关系更加复杂和麻烦。

老人们在孩子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义无反顾,伸出援手,帮助子女抚养孙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就像故事中的两个家庭的老人们一样。老人们能发挥余热,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加之对孙辈的隔代亲,让整个家庭都充满了欢乐。檬檬姥姥自己已经感到因为和亲家有着不同的抚养方式,使孙子的反应不同,而失落难过,是人之常情。这个时候的檬檬妈不能因为心疼自己的亲妈,就简单武断地去要求婆婆改变,惹得檬檬奶奶不高兴自然是在所难免了。

其实两家人共同带孩子,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形,一边是关爱有加的爷爷奶奶,一边是循规蹈矩的外公外婆;一边是粗放的抚养方式,一边是精琢的教养方法,很难说哪一种就一定对和好。因为成长是一场漫长的过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冰火两重天的生长环境,容易让孩子的生长发展出现畸形。因此需要祖辈与父辈共同努力,实现教育观点与方法的一致性,年轻父母要做两亲家“爱的润滑剂”,发现两亲家不同的方式方法中各自闪光的地方,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老人的出发点,再演绎给自己的父母,让两代三家圆融通合,这不仅对宝宝的成长有益,也是老人们幸福晚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老人来说,既然义不容辞地承担了照看抚养孙辈的重担,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主动学习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促进家庭的和谐快乐,也给宝宝的成长加油站助力。爱是人格塑造的核心,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词。对于0~3岁的婴幼儿来说,“拥抱”是最能让他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的方式,也是他感受世界的美妙,爱的温暖,获得心智成长的重要方式,拥抱能促进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血压心率,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无论是对妈妈还是宝宝,拥抱的积极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不只是“哭”的时候要抱宝宝,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要多和孩子进行身体的接触,摸摸头、拍拍背、碰碰鼻子、搭搭肩膀、抱抱孩子,等等,看似一个小小的动作,传递的却是浓浓爱意。

不断发展的脑科学也在揭秘:大脑结构决定了宝宝哭闹是“有道理”的!累了、饿了、冷了、热了、太吵了、孤单了……只要是让宝宝不舒服或者是不高兴了,通常他都会用哭泣的方式进行呼唤。哭,不是为了锻炼肺部,不是为了控制父母,更不是无理取闹。哭是宝宝感到不舒服时向外人求助的信号,特别是小宝宝们的一种提醒,他在用哭声告诉大人他身体不舒服或者是他的心情不好,他需要帮助。认为小宝宝用哭闹来控制大人,这是成人的思维。控制需要具有清晰的思路,别说是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宝宝,就是一岁以内的小婴儿们,也无法实现这个任务,因为他们的高级脑尚未发育成熟,独立处理强烈情绪或恐惧的能力也没有形成,当然也不具备逻辑、推理、控制的能力,通过无理哭闹来操控父母是无稽之谈,因此不要像故事一中的雅婷外婆那样忽略宝宝的需求与渴望。出生三个月内的宝宝,他与他人交往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哭,“哭”是宝宝的婴儿语言。哭泣时,及时抱起宝宝满足他的需要,而且抱得多,抱得仔细,抱得舒服,最容易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或许还将影响到孩子未来婚恋的关系呢。

故事一中的小书雅,就是在用她的婴儿语言——哭,与妈妈交流,这是母女间的亲子互动,外婆不适合总在旁边用下结论式的语言唠叨,小书雅的妈妈雅婷的情绪已经受到了影响,将不利于母乳的分泌,产后妈妈的情绪最容易波动,严重的还会引起产后抑郁,给护理宝宝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智慧锦囊

(1)没有无缘无故哭的宝宝。啼哭是孩子发出需要的明确信号。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啼哭,更不能置之不理,或是对孩子训斥、拍打。

(2)孩子啼哭以后长期被忽视,不能及时得到抚慰和关爱,会加深孩子的不安全感,出现依恋障碍。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出现心理障碍的概率会增加很多,他们往往表现为:无法对人产生信任,无法建立亲密关系,内心缺乏安全感,很难体验到幸福感。

(3)抱的目标——宝宝哭泣之后重现微笑。啼哭和微笑是宝宝的两种语言,两个信号,啼哭表示需要,微笑表示满足。啼哭的时候,抱起宝宝及时满足宝宝的需要;当微笑时,可以放下宝宝,和宝宝讲讲话,给宝宝做做操,放点音乐和宝宝一起欣赏,哼首曲子送宝宝进入甜美梦乡。

(4)3个月以后宝宝的“哭”,除了基本需要的表达,还是情绪的宣泄以及某种需求的表达。这时可以抱宝宝,也可以把抱改为抚摸、逗他玩。如果宝宝是因为不想去做什么而哭泣,这时不去抱孩子锻炼一下也无妨。

(5)哭闹本身不会影响宝宝大脑的发育,引起不良后果的是长期的、不快的情绪。

(6)宝宝过了1岁之后,当他再哭泣时,要了解清楚哭闹的原因,把握爱的原则与尺度,这样才不会让孩子把哭闹作为要挟大人的“武器”。

(7)当两家老人的教养方式不一致时,父母亲不要轻易去判断谁家对谁家错,做润滑剂,搭起两家亲的彩虹桥,彼此理解,还可以创造一些小聚会,增进两家人的交往,设定一些特定时刻送上小礼物,等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