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孩子的发散思维训练

孩子的发散思维训练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所以,发散性思维是最具代表性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发散思维是衡量孩子创造力的指标之一。孩子的预见能力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思考是需要助力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会得到有效的训练。要训练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就要培养他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孩子的发散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就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并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即对一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其特点就是开放性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

当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所以,发散性思维是最具代表性的创造性思维。它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打破知识固有的界限与约束,从某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以获得已有知识的新组合、新联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发散思维是衡量孩子创造力的指标之一。

家长可以随时训练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说出不同的答案,这对训练孩子的发散性思维非常有益处。

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提问方式主要有——

1.枚举性提问

枚举性提问的答案不是单一的。比如,可以问孩子“面粉的用处”“鸡蛋的吃法”“汽车的种类”“水的用途”等。

对孩子进行枚举性提问,就是让孩子根据问题的要求,把对问题的解答不重复的、不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

【案例】

我家里用清水养了一盘大蒜,没过几天就长出了葱绿的蒜苗。一天,我拿剪刀准备剪一截下来,儿子过来问我:“妈妈,蒜苗剪掉了还会长出来吗?”

“会的,它们会像韭菜一样,剪了又长,长了之后我们可以再剪。”

“原来是这样。”说完之后他就不出声了,一直在那儿想着什么。

我问他:“从韭菜你能联想到什么吗?”

“想到头发、狗毛。我想到了旺盛的生命力。我还想到一句新学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你都说了三个了,我一个还没说呢,你让我想想……”我故意羡慕地说。

他又抢着说:“我还想到了不服输的精神。”听儿子这么说我惊讶极了。

“妈妈,你说是不是?韭菜能一直不放弃地向上长,坚持到底。还有,割了还会再长出来,就要长高,谁也压制不住,这不就是坚持不懈吗?”他倒开始启发我了。

“是。儿子你说得很正确。人也应该有这种精神。”我点点头,同意儿子的看法。

案例中,妈妈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孩子举一反三,更能让孩子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份耐心和从容,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每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说出尽可能的答案,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可以让训练达到最好的效果。

2.推测性提问

所谓推测性的提问,就是让孩子根据周围的环境,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比如,屋子里飞进了蚊子,就可以问孩子:“你觉得蚊子是从哪里飞进来的?”;阳台的花日渐枯萎,就可以问孩子:“花为什么蔫了?”等。

【案例】

在幼儿园,玲玲和贾佳是好朋友。这天,贾佳没来上学。

在回家的路上,玲玲不高兴地说:“妈妈,今天我都没看到贾佳。”

刚到幼儿园时,妈妈就看到玲玲有些不开心。玲玲这么一说,妈妈自然知道了原因。就赶紧问玲玲:“你知道她为什么没来吗?”

玲玲想了想,突然担心地说:“贾佳是不是生病了?”

“她说过哪里不舒服吗?”妈妈接着问。

“我想起来了,昨天她说肚子疼,今天就没来……”玲玲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推测,“贾佳肯定是病了!妈妈,我们去看看她吧!”说完,玲玲用恳求的眼神看着妈妈。

妈妈爽快地答应了:“好啊,贾佳是玲玲的好朋友,自然也是妈妈的好朋友。她生病了,我们当然要看看她!”

听到妈妈这么说,玲玲高兴地拍起手来。

晚上吃完饭,妈妈带着玲玲来到贾佳家。贾佳果然是病了,不过,吃了药,已经好了很多。两个孩子一见面别提多高兴了!

因为贾佳没来幼儿园,所以玲玲很不高兴,也许还有点生气,但她并没有去想贾佳没来的原因。直到妈妈问玲玲“贾佳为什么没来”时,玲玲才开始思考贾佳没来的可能。很快,玲玲就想到贾佳曾经说肚子疼,也许更严重了,所以没有来。

通过对这类问题的思索,可以引导孩子根据已有的情况,推测事情发生的可能。

为发生的事情、现实的状况、已有的现象寻找原因,也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麦哲伦站在海边,发现船远离港口,先消失的总是船身,然后再看到桅杆渐渐隐没,直至消失。在海上航行,他发现海平面不是直平面而是曲平面,因此推测地球是圆的。最后,他用自己的环球航行证明了这一推测。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主动寻找原因的意识,而推测性的提问,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3.预见性提问

预见性提问就是让孩子想会发生什么?发生了怎么办?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明天会出太阳吗?”“星星会掉下来吗?”“没有电人该怎样生活?”等。

这类问题有时会有答案,但更多的时候可能没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开阔视野,敢于设想未来。

孩子的预见能力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造思维是超越固定的、传统的常态“模式”而进行的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活动。让孩子回答这类问题,可以让孩子摆脱现实的束缚,扩充孩子创造的空间,为他们的创造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案例】

发生日全食的时候,白天变成了黑夜,整个世界都变黑了。雅洁吓得一下子钻进了妈妈的怀里。

妈妈耐心地告诉雅洁:“这叫日全食,是一种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可怕的。”

听了妈妈的话,雅洁没有那么紧张了,但还是死死地盯着外面。一会儿,太阳就又冒出了头,雅洁也总算放了心似的,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着她的样子,妈妈笑着问:“如果有一天,太阳生气了,不出来了,你该怎么办?”

“永远不出来了吗?”雅洁瞪大眼睛问。

“有可能。太阳公公一生气,就不管我们了!”妈妈假装严肃地说。

“那我就给太阳公公买糖吃,让他不要生气了。”雅洁说得很慷慨。

“那你怎么把糖给太阳公公送去?”妈妈继续问。

“坐飞机呀!”雅洁回答。

“飞机飞不了那么高。”妈妈假装无奈地说。

“那就去跟航天员叔叔借宇宙飞船。”雅洁回答。

“太阳温度太高了,航天员叔叔也不能接近。”妈妈假装为难地说。

突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雅洁突然说:“那我们就不要惹太阳公公生气。”

看到雅洁认真的样子,妈妈也附和道:“对呀,不惹太阳公公生气!”

太阳只是一个星体,当然不会生气。但在孩子眼里,它可是万能的“太阳公公”,为了哄“生气”的“太阳公公”,雅洁可谓是煞费苦心,又是送糖果,又是找航天员叔叔的,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一下子把孩子送进了无边的宇宙,无疑扩大了孩子想象的空间。更可喜的是,雅洁还能回到问题的原点,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并从根本上杜绝“灾难”的发生。其实,这也是一种创造,是孩子在“创造”解决事情的办法,不是吗?这正是预见性提问的好处。

孩子的思考是需要助力的。而家长的提问,恰恰是最有效的加速器,可以推动孩子想问题。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会得到有效的训练。孩子发散思维的训练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家长平日里可以注意多做一些这样的训练,比如你说一个词,让孩子接着最后一个字说下去。如:吃饭-饭桌-桌布-布鞋-鞋带-带鱼-鱼儿……以此训练孩子思维的流畅性;也可说一个字或词,让孩子说出相反的意思。如:上-下、前-后、左-右、高-低、好-坏、沉-浮,以此提高思维的速度。

让孩子为各种图形添画。如画上一个大圆圈,让孩子添上几笔可以变成西瓜、苹果、太阳、钟、皮球等。让孩子用火柴拼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并可拼成房子、桌椅等各种图案。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给父母的贴心提示:

要训练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就要培养他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比如,观察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外部特征,如它的颜色、形状、材料、质地等,也要学会观察它的本质特点,如它的功能、功用等。慢慢地,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就会对大部分事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个时候,家长再用自己的问题激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展开联想,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时间长了,孩子再想到什么,就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