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持和谐,让孩子行为不再粗暴

保持和谐,让孩子行为不再粗暴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父母要以身作则]当孩子发怒时切忌以暴力制暴力,家长可用“冷落”、“妥协”等方法处之,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习如何以非暴力来表达怒气。[保持和谐的家庭生活]孩子的家庭生活会影响其情绪表现。经两三次不成功,孩子便不会再做了。当孩子改用其他较温和而不暴力的方式请求时,家长应酌情满足他们,以巩固其良好行为。此外,家长亦需引导孩子选择一些“非暴力”及适合婴幼儿观看的节目。

保持和谐,让孩子行为不再粗暴

很多家长诉说其子女行为粗暴,他们冲动、容易发怒、难接受批评且不承认错失。每有不如意时,都会大发雷霆,或以武力解决,令家长在教导时费煞苦心。

宝宝行为案例

皓皓3岁多了,性格相当孤僻、粗暴。他很排斥家里来客人,不爱跟同龄人交往,动不动就推搡甚至殴打其他的小朋友;当他自己不顺心的时候,不管什么东西拿起来就乱扔乱砸。为改善这种状况,妈妈早早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没有任何起色。

专家指导

■孩子行为粗暴时,父母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父母要以身作则]当孩子发怒时切忌以暴力制暴力,家长可用“冷落”、“妥协”等方法处之,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习如何以非暴力来表达怒气。当孩子冷静下来后,要与他讨论刚才的争端,家长也可与他讨论解决困难的方法,如“谈判”、“妥协”、“忍让”或“暂时走开”等;还可同时给孩子灌输“体谅”、“宽容”等良好品德。

[保持和谐的家庭生活]孩子的家庭生活会影响其情绪表现。如果孩子的家庭生活和谐融洽,他们的情绪会较稳定,处事能心平气和;反之,他们会急躁不安、处事蛮不讲理。所以,家长宜以“爱”及“尊重”对之,平日多与子女共处、沟通,使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怀,如果心理压力减低了,粗暴行为便可逐渐减少。

[及时制止]当孩子欲以粗暴来达到目的时,家长切不可让步,要坚守原则并明确地表示不会因子女的粗暴行为而满足其要求,使孩子知道发怒绝不能达到目的。经两三次不成功,孩子便不会再做了。当孩子改用其他较温和而不暴力的方式请求时,家长应酌情满足他们,以巩固其良好行为。

[强行制裁]父母可以在房间的一角设置一把“反省椅”,当孩子的行为非常暴烈、显然已经超过了一定程度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强迫他们坐在椅子上,让他们在上面最少呆上1~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我反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时你不能关上房门,让他一个人呆在家里,也不能在房间变得非常幽暗的时候让他进行这种反省。因为如果你这么做,会使孩子感到过分的恐惧,根本就没有反省的时间和余地。

[给予适当的活动]可为孩子安排各种活动以平衡其情绪,如以运动消耗过盛的精力、弹奏乐器或画画以缓和压力及暴力的冲动。但当活动过后,应给予孩子足够的休息时间,以免他们因疲累而烦躁或情绪低落。

[不让孩子看暴力电视节目]家长要限制孩子观看有暴力情节的电视及电影,并指出使用暴力的不良后果。此外,家长亦需引导孩子选择一些“非暴力”及适合婴幼儿观看的节目。

[教导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及感受]教导孩子把不满意的地方说出来代替使用暴力,如以:“为什么我在玩球的时候,你把我的球抢去?”“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等话语代替发怒及使用暴力。家长亦可训练孩子“自我提醒”消解怒气,教导他们先深呼吸,然后平静地跟自己说“动口、不动手”“停一停、想一想、才行动”等。

知识导读

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粗暴的行为呢?对于这一点,专家和学者们的意见是“这主要是由于人类天生就具有的攻击性倾向和性本能所致”。也就是说,在我们人类自身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这个生物个体能够生存下去的本能,慢慢地转化为一种攻击性倾向,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中。因此,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攻击性本能一定是一种坏的、负面的东西,它是使我们人类克服困难、从而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一种重要力量。

孩子粗暴行为形成的环境原因在于:孩子的行为是由观察家长、兄弟姐妹及朋友而养成的;他们常以自己的方法来获得满足而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粗暴行为是因生活的挫折而激发的。如:孩子的需要经常受到阻碍;孩子受到大众媒介所美化的暴力宣传所影响;孩子缺乏与其他孩子沟通的技巧;孩子感情上的需要如:爱、安全感、赞赏、认同等未被照顾到;孩子使用粗暴行为而得到所求后,以后便会重复此行为。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行为粗暴

孩子行为粗暴,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从出生到现在,感受到的大多都是别人对他的压迫感,或者说是一种不太友善的成分。可以把幼儿的反应比喻成一面镜子,故而他也会变得排斥别人和孤僻。这种表现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一定影响,但如果发展成自闭就麻烦了。做为父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让孩子重新获得被关爱、被珍重的感受,还给他本来应该拥有的快乐童年。为避免孩子行为粗暴,妈妈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在婴儿出生后,妈妈与其应该很快建立起默契的情感需求感应系统,从而解读新生儿是否饿了、是否要排尿以及回应撒娇、陪伴玩耍等。

(2)由于孩子的喜怒哀乐可能不会那么明显地表露,因此妈妈更需要细心引导,留意他的要求。比如当宝宝不愿意吃饭时,可用选择性的问话:宝宝是想先玩一会儿再吃吗?宝宝是不是要妈妈喂?妈妈来陪宝宝吃,好吗?等。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建立了信任感,认为妈妈是可与之倾诉、可获从她那里得帮助、能够解读自己内心的人后,就会敞开心扉接纳。假以时日,他也会慢慢接纳周围的人,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