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两山依托仪凤门

两山依托仪凤门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仪凤门始建于明代,是朱元璋高筑墙所建的南京内城十三门之一。由于明初修建城墙时,仪凤门所处的城北非常荒僻,当时被划为军屯区,无人居住。因此,经过仪凤门的人也非常少。1895年,张之洞在仪凤门下铺设了南京第一条近代马路直通下关,仪凤门开始呈现繁华景象。仪凤门的两侧城壁。城门两侧的建筑物有所变化。现已在下关复建了仪凤门,但是两座不同时期修建的仪凤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在下关四平路,靠近阅江楼的地方,有一座城门,上面标注为仪凤门。其实这不是历史上的仪凤门,而是下关为了打造阅江楼景点,带动旅游,新建的仪凤门。历史上的仪凤门早已在上世纪60年代拆除。

对于仪凤门【图16-18】,我们并不陌生,鲁迅在回忆1898年5月来南京时从下关上岸直奔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的纪念文章中述及:“一进仪凤门,便可以看见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通。”(鲁迅《朝花夕拾·琐记》)

图16-18 远眺仪凤门

 仪凤门又名兴中门,是城北的一座重要门户,战略地位重要。

仪凤门又名兴中门,位于南京城西北角的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为单孔券门,坐东向西,是南京城出入江边的重要通道【图16-19】。兴中门在“大跃进”中拆除。2005年6月,在城门原址上重建城门一座,新建的城门为三孔券门,巍峨壮观,但已非旧貌。(叶兆言、卢海鸣、黄强《老明信片·南京旧影》)

图16-19 1888年的仪凤门

 当时仪凤门的通道比较宽敞,城墙高,易守难攻。

仪凤门始建于明代,是朱元璋高筑墙所建的南京内城十三门之一。因为仪凤门处于狮子山、绣球山两山之间,修建城门也就因势利导,依托两山筑起了一座高高的城门,城门正好卡在两山凹之间,可谓得尽地利之势,两翼城墙也顺势依山而建,这也是南京城门中唯一的卡在两山之间的城门。

史料记载,这座城门也是守军自己修筑的。由于明初修建城墙时,仪凤门所处的城北非常荒僻,当时被划为军屯区,无人居住。因此,经过仪凤门的人也非常少。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陪都,没有了都城的喧哗,守城将士人数减少,仪凤门与钟阜门均被封堵,一直到清初才重新开启。

1895年,张之洞在仪凤门下铺设了南京第一条近代马路直通下关,仪凤门开始呈现繁华景象【图16-20】。

图16-20 仪凤门旧影

 仪凤门的两侧城壁。由于该门建在狮子山与绣球山之间,所以两侧城壁皆为包山墙,走势与城门正好呈八字形,可见其地势险要。

1911年12月2日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江宁、镇江、苏州、上海、浙江、部分粤军)攻打南京,与清军守军展开激战。当时停泊在下关江面的起义军舰,用炮火封锁仪凤门,防止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江南提督张勋等出逃北上。仪凤门城楼在炮火攻击下,遍体鳞伤【图16-21】。南京光复后,联军中的粤部民军即从仪凤门进城驻防。

图16-21 炮火轰击下的仪凤门城楼

 南京光复时,江浙联军与清军交战颇为激烈,停泊在下关江边的起义军舰,调转炮头,反戈一击,他们用军舰上的火炮,对守卫在仪凤门的清军进行轰击,炮弹对仪凤门城楼破坏很大。

上世纪50年代末期,南京开展全民拆城墙活动,通济门、金川门陆续拆除。其间,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朱偰闻讯,立即制止拆城墙行动,保留下来中华门、清凉门,但是很快朱偰被打成右派,南京城墙失去了她们的保护神。到了60年代初,仪凤门也被拆除【图16-22】【图16-23】。

明代时建筑的南京城垣与城门,是至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墙,内十三城门,外十八城门,保存至今的寥寥无几,甚为可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并没有珍惜,战火中被毁,情有可原,可是我们自己却无理由地拆除。面对已经消失的水西门、太平门、金川门……欲哭无泪!

图16-22 仪凤门街道

 残照下的仪凤门。苦难的市民为了生活,艰难地奋斗着,仪凤门见证了南京人的坚韧、顽强。

图16-23 1958年的仪凤门

 拆除前的最后遗照。城门两侧的建筑物有所变化。现已在下关复建了仪凤门,但是两座不同时期修建的仪凤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