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凤山展翅翱翔

南凤山展翅翱翔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凤山展翅翱翔南凤山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山形宛如凤凰临风展翅,故名南凤山。南凤山下有吹笙台。南凤山南坡有石窑寺,四周苍峦环绕,嶙岩峻翠。窟大约开于南北朝时,凿大雄殿、无量殿、大士殿三窟。刘松等在隆德继续传教,后刘松之子刘四儿被陕甘总督额勒登保捕获时,犹手执苦苦菜祈观音救难。隆德县旧志载,“石窑磨日”为隆德八景之一。南凤山北侧有祝霖寺,传为祈雨辄应而得名。“祝霖疏雨”亦为隆德八景之一。
南凤山展翅翱翔_文化隆德

南凤山展翅翱翔

南凤山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山形宛如凤凰临风展翅,故名南凤山。脉系直通陇山,峰顶现存汉代一烽火台。

南凤山下有吹笙台。相传秦穆公爱女弄玉善吹笙,于西河畔筑吹笙台。一个月朗星稀之夜,她在窗前吹笙,暗中似有箫音相伴,夜梦一英俊少年跨凤而来,以箫和鸣,凤因箫音翩翩起舞,弄玉情不自禁,暗生爱慕,遂跨凤同少年西去华山,一同得道。南凤山南坡有石窑寺,四周苍峦环绕,嶙岩峻翠。窟大约开于南北朝时,凿大雄殿、无量殿、大士殿三窟。大雄宝殿居中,平顶直角,高2.3米,宽2.8米,窟殿前壁以青砖砌补,门额镌刻“磨日宕霄”。山岩呈红色,和红日相映成趣。无量殿形制大小与大雄宝殿相仿。大士殿亦平顶直角,高2.4米,宽2.8米,进深5.2米。正殿左右为文昌宫、子孙宫两小窟,为明朝后期所凿,有佛道合一倾向。石窑寺宋代后辄行扩建重修,至清朝中叶,香火鼎盛。从山脚至山顶,岩阶36级,暗含“三十六天罡”,从北登窟72级,暗喻“七十二地煞”,现仅遗痕而已。沿梯楼阁,栉比高喙。香客游人,可拾级而上,直通大殿。佛像神龛皆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玉皇阁、灵宫殿、阎罗诸庙观殿宇早在同治年间已毁于兵燹。1984年在大雄宝殿内右侧小窟“玄圣宫”黄草泥皮剥落的墙壁上,发现用宣纸书写的“探花吴宗达”“大定四年”(1164年)等文字。台阶下出土残碑3块。其一碑身长80厘米,宽57厘米,厚7.5厘米,碑头为“福寿碑记”,落款为“大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其二为清代乾隆石碑,高80厘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记载当时补修寺观情事;其三破损剥蚀严重,字迹莫辨。

img66

石窑寺

相传广成子先在石窑寺修炼,每日静坐看红日东起,慢慢与山顶相磨。一天忽听洞后有风火声,回头见洞开一穴,循穴遂至崆峒。广成子临走时以掌断山,斩断山脉,并题字壁上:“此处吾修行,他人休打禅,若要成正果,拜师崆峒山。”故俗言:“先有石窑寺,后有崆峒山。”

金大定三年(1163年)宋吴、吴挺父子战金人,屯兵东山堡(今堡子山),曾在石窑寺避暑。明嘉靖探花吴咣为寻祖迹,曾亲临石窑寺,题诗壁上曰:“岩腰小磴通幽阿,列祖解甲将剑磨;劈面山横天一线,热泪倾作雨滂沱。”清末,大士殿曾祀一老妪,手持苦菜,如观音跌坐。相传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十月,河南鹿邑白莲教首刘松及其弟子刘子协、宋之清充发隆德,路远跋涉,得痨咳嗽,口渴难忍而又无处觅饮。时一老妪淘洗苦苦菜,以污水赐之,饮后顿觉神清气爽,疑观音幻化赐药,遂塑像以供。刘松等在隆德继续传教,后刘松之子刘四儿被陕甘总督额勒登保捕获时,犹手执苦苦菜祈观音救难。隆德县旧志载,“石窑磨日”为隆德八景之一。诗曰“岩腰小磴通幽阿,谁凿石窟竟不磨,劈面山横天一线,岩临红日擦头过”。南凤山北侧有祝霖寺,传为祈雨辄应而得名。寺距城西1.5公里,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该寺供金陵圣母及黑水龙君。昔有乐楼及看台,可惜早圮毁于震灾,1958年拆废,改革开放后,村民自发捐资,重新修建。“祝霖疏雨”亦为隆德八景之一。祝霜寺峦岩耸翠,杨柳垂青,春宜风,夏宜雨,秋宜月,冬宜雪,四时之景非常优美。唯秋来朝露之际,山气袭人,野花献媚,更足以点缀情趣。有诗云:离离疏响来微雨,寺入祝灵淡晚风。云度低墙禅院净,野花色色绚绿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