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船形通济门

船形通济门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6月对通济门原址进行考古挖掘,出土的大型条石证明了这一点。通济门位于南京城南面的城墙上,明初沿元代时的集庆路旧东门截城壕而修建。通济门前的护城河为秦淮河,通济门外跨护城河的桥梁名为九龙桥。与中华门规模相同的通济门以及太平门、金川门、草场门、水西门等,纷纷从南京地图上消失罄尽。夕阳西下,掩映在夕阳中的通济门,显露出坚实的身躯,护卫着南京城。清末时期的通济门。不同角度展示的通济门,呈现不同景象。

南京的城墙世界闻名,其中著名的城门有中华门、中山门、通济门。中华门有著名的瓮城、世界规模最大的藏兵洞;中山门则直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中山陵。中华门、中山门至今犹存,还能看到其伟岸风采。但是南京城门原来还有一座非常特别、规模更为宏大的城门——通济门 【图16-3】,只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的拆毁而未能保留下来,我们只能从图片中窥见其当年的巍峨雄姿。

图16-3 俯瞰通济门

 通济门,以秦淮河为城壕,与聚宝门、三山门的城门规制相近,而成船形的通济门城堡更具特色。

通济门,以秦淮河为城壕,与聚宝门、三山门两座城门规制相近,而通济门城堡略成船形,独具特色(《金陵古迹名胜影集》第27页《通济门鸟瞰》)。朱偰说:“凡门四重,前为谯楼,南京各城门,除神策、太平二三门外,规制大多如此,可作为代表。”

图16-4 通济门鸟瞰

 船型的通济门,与南京其他老城门不一样,如果保留下来,则可以与中华门、中山门有实物的对比。

通济门是南京13座城门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当时的通济门坐北朝南,有三重内瓮城,呈船型【图16-4】;有四道城门(主城门与内瓮城城门),呈直线而设,皆为青条石砌筑,瓮城周长约690米,立面城宽约90米,其面积甚至超过中华门的1.5万平方米。主城门建有城楼和闸楼,内瓮城上建有闸楼,主城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上城马道、步道一条。2006年6月对通济门原址进行考古挖掘,出土的大型条石证明了这一点。

通济门位于南京城南面的城墙上,明初沿元代时的集庆路旧东门截城壕而修建。坐北朝南,南面为东水关(上水门),西南面为聚宝门,东面为正阳门,走进城门内,西南为商业区,东南为皇宫。它扼守在内秦淮和外秦淮的分界点上,东北方向是皇宫区,西南方向则是商业区,堪称南京的咽喉要道。通济门前的护城河为秦淮河,通济门外跨护城河的桥梁名为九龙桥。

通济门毁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南京开展了拆城墙运动,对失业者实行以工代赈,拆下一块城砖,可以卖一毛钱。最为荒唐的是,把从古石头城墙上拆下来的条石敲碎,当作修马路的小石子。而石头城南北一段的城墙,是南京最古老的一段城墙,是东吴和南朝的遗迹。当时城墙砖换钱运动在南京市轰轰烈烈地展开,1956年6月中旬,朱偰接到紧急报告,称有人在城南拆毁明代古城墙,他立即赶到现场坚决制止,中华门、鬼脸城因此得以保存。但是随后朱偰被打成右派,其他几座城门就没有中华门、石头城幸运了。与中华门规模相同的通济门以及太平门、金川门、草场门、水西门等,纷纷从南京地图上消失罄尽。

图16-5 九龙桥与通济门

 九龙桥是南京著名的一座桥梁,连接外城与通济门。九龙桥建于明朝初期,大致与南京城墙同时开建。建成后的九龙桥长84米,宽13米,雄伟壮观。

通济门前有一座九龙桥,连接外城与通济门,建于明朝初期【图16-5】。六百年岿立不倒的通济门,经历了太平天国攻占南京激战中湘军与太平军浴血奋战的炮火考验,以及1937年日本侵略军屠城的枪林弹雨。炮火洗礼,依然昂首屹立,展示出南京的不可战胜和勇士的英雄风采。但是侵略者的铁蹄没有征服的、中国人内战没有倒下的通济门,最终在那场疯狂的拆城墙运动中轰然倒下了。通济门连同东面城墙被一块块拆除,雄伟壮观的通济门永远不得再见,仅仅留下深埋在地下的建筑部分。今天我们只能从沿用的地名通济门,大致了解原来在这个地方附近,曾经有过一座让世界震惊的高大雄伟的通济门……

站在大中桥上,依然可以遥望到当年通济门所在的位置,通济门外护城河静静的流水,流淌的不是河水,而是默默的泪水【图16-6】。为当年南京乃至世界城墙史上独一无二的杰作——“通济门”的灰飞烟灭而呜咽!朱偰1934年摄制的通济门影像,保留在《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中,也因此成为通济门留在世人眼中最后的留念了【图16-7】 【图16-8】。

朱偰留给我们不仅仅是一幅通济门的老图片,而是历史的苍凉、深刻的反省。

图16-6 通济门外护城河

 夕阳西下,掩映在夕阳中的通济门,显露出坚实的身躯,护卫着南京城。落日下的护城河,泛光点点,与城墙、树木融为一体,展示出古城南京的伟岸身姿。可惜这样的山水城林之景,早已不复存在,仅仅保留在这帧泛黄的老照片中。

图16-7 远眺通济门

 清末时期的通济门。不同角度展示的通济门,呈现不同景象。由出生澳大利亚的苏格兰籍摄影家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拍摄。

图16-8 清末时期的通济门大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