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代十三门

明代十三门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南京历史上有内外十三门、十八门之说。南京城墙是世界上周长最长的城墙,因为破坏严重,大多数已不复存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上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运动,对南京城门不啻是一次毁灭。如果不是朱偰冒生命危险据理力争,中华门、石城门、和平门也会消失殆尽。如果不加重视,保护失当,那么要不了多久,硕果仅存的南京老城门还将减少。

南京历史上有内外十三门、十八门之说。朱元璋定都南京,根据朱升建议“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在南京修筑规模宏大的城墙,将南京城区包裹在高大的城墙之内 【图16-1】。内城开十三个城门,以利交通,便于防守;在外城设十六个城门,后又增加二门,形成十八个城门,拱卫内城。

图16-1 太平门至解放门的城墙

《首都志》卷一记载:“明洪武二年始建都城,六年八月工成,迺益郭而大之,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南阻长干,北带后湖,凡周六十有一里。有门十三:南曰正阳门,正阳之西曰通济门,又西曰聚宝门。西南曰三山门,曰石城门,西曰清江门。清江之右曰定淮门,曰仪凤门。由仪凤门逶逦而北曰钟阜门,又北曰金川门,曰神策门,曰太平门。东曰朝阳门。外垣倍焉,门有十八,东六,曰姚坊,曰仙鹤,曰麒麟,曰沧波,曰高桥,曰双桥;南六,曰上方,曰夹冈,曰凤台,曰驯象,曰大安德,曰小安德;西南二,曰石城关,曰江东;北四,曰外金川,曰佛宁,曰观音,曰上元。”

朱偰《金陵古迹图考》记载:南京内城门有十三座,自东南而西北,分别是——东面正门朝阳门,今为中山门;南面东头第一门正阳门,今为光华门【图16-2】;南面第二门通济门;南面正门聚宝门,即旧南门,今为中华门;西面南头第一门三山门,即旧水西门,今为水西门;西南第二门,石城门,即旧大西门,今为汉西门,俗称旱西门;西南第三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西南第四门定淮门;西面北头第一门仪凤门,今为兴中门;北头西头第一门钟阜门,俗称小东门;北门第二门金川门;北门第三门神策门,今为和平门;北面东头第一门太平门。

图16-2 正阳门旧影

 正阳门位于南京宫城南北中轴线上,清代在门外增筑瓮城,1931年改名光华门,已毁。(1889年摄)

外郭 (城) 西北据山带江,东南阻原控野,辟有十六个门。东面有五门:姚坊门即今天的尧化门、仙鹤门、麒麟门、沧波门、高桥门;南面有七门:上方门、夹冈门、凤台门、大驯象门、小驯象门、大安德门、小安德门;西面有一门:江东门;北面有三门:佛宁门、上元门、观音门;后增加二门:双桥门、外金川门。

1934年朱偰考察南京古迹时说:“外郭周一百八十里,利用天然土坡,未起城垣。然外郭城门(如高桥门),尚有存者,重关屹立,形势嵯峨,惜今日因筑路关系,渐次拆毁(如观音门,三年前尚存),亦可叹已。”(朱偰《金陵古迹图考》)民国时期,因为道路拓宽建设的缘故,南京的城内门、城外门均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为祭拜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开放了朝阳门,改名中山门。但是大多数城门没有受到破坏,依然岿立,姿态雄伟,在朝霞、暮霭中默默地迎送着从她身下穿越而过的人们。

新中国建立之后,上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运动,对南京城门不啻是一次毁灭。通济门、仪凤门、太平门、水西门都被拆毁,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如果不是朱偰冒生命危险据理力争,中华门、石城门、和平门也会消失殆尽。年纪大的老南京人还记得“旱西门”这个名称,现今旱西门已经没有了。文献中的沧波门、麒麟门、仙鹤门、通济门、太平门、水西门、安德门、江东门、尧化门、高桥门,如今只有地名,而没有城门;还有一些城门如观音门,地名与城门都消失得干干净净。虽然说也有些城门得以恢复,如仪凤门,但已不是原来的仪凤门;西华门、武定门的复建,并不属于明代的内外城门,玄武门只是民国时期开辟的一个便于交通行走的城门,解放门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开辟的城门。

如今保留下来,仍然可见当年辉煌的只有中华门、中山门等少数几个城门。如果不加重视,保护失当,那么要不了多久,硕果仅存的南京老城门还将减少。了解通济门、仪凤门的沧桑变化,不胜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