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端午节与历代圣贤

端午节与历代圣贤

时间:2022-08-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把端午节习俗描绘成五彩缤纷、感动人、教育人的故事,虽然有的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有的甚至完全是虚构出来的,但是这些善意虚构的故事,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得到了广泛流传和认同,为我们的传统节日增添了光彩。江浙部分地区认为端午节习俗是源于纪念孝女曹娥。当地人民便相约于每年的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以纪念这位陈太守。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于端午节与诗人屈原合并举行纪念。

作为周期循环,意示四季变化的端午,发展成为以辟邪保健、时令食品、龙舟竞渡为主题的端午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历史年代、不同民族地域,把端午节与古代圣贤屈原、介子推、伍子胥、曹娥、地腊、陈临等联系起来。把端午节习俗描绘成五彩缤纷、感动人、教育人的故事,虽然有的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有的甚至完全是虚构出来的,但是这些善意虚构的故事,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得到了广泛流传和认同,为我们的传统节日增添了光彩。

一、涛神伍子胥

江浙一带认为端午节习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荆楚岁时记》云:“五月初五,时迎伍君。”

二、孝女曹娥

这里有一个东汉孝女曹娥救父的故事。曹娥父亲曹盱在迎接“涛神伍君”时,不幸溺死,曹娥沿江寻父哭了七天,终不见父尸,她决心找到父尸,于是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佳话。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江浙部分地区认为端午节习俗是源于纪念孝女曹娥。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中说“……感婆娑于孝女”指的就是曹娥,“悯枯槁于忠臣”指的是屈原。

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按照北宋《岁时杂记》的说法,“五日竞渡起源于越王勾践,后认为拯屈原……”

公元前449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作为人质。勾践为报仇复国,忍辱负重三年,以伪装取得吴王夫差的信任,勾践故作谄媚,作韬晦之计。一次勾践求吴国的奸臣太宰嚭引进看望夫差,嚭出来时端着夫差的粪便,勾践拿来尝了一尝,进去向夫差祝贺说: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因为粪便的味道很正常。(见《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这样夫差误认为勾践已失雄丧志,于是把他放回了越国。勾践回国后,“每天舔尝苦胆,与百姓同其劳,食不加肉,衣不饰彩,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训练破吴水兵,于五月五日演习水师,振兴了越国,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西汉《越绝书》和《越地传》说:越王勾践为了要报吴王夫差之仇,领导人民借嬉水竞渡为名,而操演水师,暗练水战。随后于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北上中原成为霸主。

四、水神陈临

传说陈临任广西苍梧太守之初,雨水甚多,陈临组织人们开沟设堤,消除水患,使老百姓的生活安定下来。有一年端午节他上河视察水情时,突然发病而死,死后化作一条青龙潜入水中,用龙背拱起一座拦河大坝,将清水引入良田。当地人民便相约于每年的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以纪念这位陈太守。

五月五日纪念陈临的记载见于《后汉书》,其云:陈临,字子然。世家南海,奋志绝俗。郡举孝廉。永建中,官至苍梧太守。推诚而理,导人以孝弟。民有遗腹子为父报怨杀人者在系。临知其无嗣,令其妻侍狱中,后产一男。郡人歌曰:“苍梧府,恩广大。能令死囚有后代。”建安中,被征为廷尉。卒后,本郡以五月五日祠临东城门上,令小童洁服午之。其后子孙蕃盛,世以为阴德之报云。

五、革命先驱秋瑾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名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再世之称。为了激励自己,她写了一首诗:

尊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

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莫雄亦有雌。

1904年,秋瑾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公学,并办《中国女报》,积极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提倡男女平等,号召妇女起来争取自由解放。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秋瑾的爱国行为受到了清政府的敌视。开会时为清兵所捕,坚贞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临刑前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一壮烈的绝命词。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于端午节与诗人屈原合并举行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