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彭青:机器人测量技术的第一人

彭青:机器人测量技术的第一人

时间:2022-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背上勤勉的行囊,“安装人”砥砺前行。2013年,彭青被分派到平安机电项目部。而彭青可以说是项目部,乃至公司掌握机器人测量技术的第一人。安装测量主要是做放样和验收,以指导工人施工,保证施工质量。项目部将测量机器人与BIM技术相结合,这种结合在国内尚属首次,很多方面都是未知数。在这些问题面前,彭青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是他凭借勤勉的意志,克服障碍、排除万难,从一名测量骨干正逐渐朝一名优秀的空调安装工程师转变。

彭青为前来视察的领导讲解测量机其人指导机电管线施工技术。

凌云之路有多长?“安装人”用脚丈量。

狂风暴雨在路上,风景如画也在路上,执着的信念是拐杖,坚定的决心是食粮,跨过天堑,踏平坎坷,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在路上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更是一种实现自我的过程。他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背上勤勉的行囊,“安装人”砥砺前行。

对于项目部的年轻人而言,平安金融中心项目可能是他们人生众多经历中一个,可能是他们事业的起点,可能是他们成长的平台,也可能是他们挥洒青春的热土。在这里,他们用智慧、勤奋书写传奇,让水、电、风和谐顺畅的穿梭在这栋“华南第一高楼”里。

勇攀技术高峰

技术创新是项目部的核心任务之一,为了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技术人员不辞劳苦、加班加点,收获了累累硕果。这是智慧的结晶,更是勤奋的成果。每个奋斗在项目一线的员工都是项目部的英雄,项目办公室里那一张张专利证书、奖状正是他们拼搏奋斗精神的最好见证。彭青就是其中之一。

初见彭青,他刚从工地上回来,皮肤黝黑,身上穿着蓝色尼龙工作服,裤腿上还粘着没来得及拍掉的白色墙灰,凌乱的头发下露出一双有些疲惫却不失活力的眼睛。

他的话不多,但是一提起技术上的事,马上就能滔滔不绝,仿佛变了一个人。

在见他之前,他的事迹早已如雷贯耳,他是项目部的大名人,同事们都叫他“机器人之父”,为什么这样称呼他,这还要从他的一项技术发明说起。

2013年,彭青被分派到平安机电项目部。一进项目部,他就被委以测量技术创新的重任。这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彭青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般而言,土建的测量通常被外包给测量公司,安装的测量基本是工人用传统的方式完成的,但是这种传统的测量方法比较粗糙,而且施工效率低。“平安”是少有的超高层建筑,项目平台大,依托其做安装测量的技术研究,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还可就地将其应用到项目施工中,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为了在这项技术上有所突破,项目部花费30万元购置了一台机器人测量仪器,来进行技术攻关。而彭青可以说是项目部,乃至公司掌握机器人测量技术的第一人。如今机器人测量技术已经成功申报局级专利,形成了常规的作业方法,成为一套成熟的工法。这其中离不开彭青的功劳。

从当初一个人的阵地,到如今机器人测量技术在项目部的逐渐普及,彭青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之路,汗水、困难都丢在路上,他用勤奋实干做出了成绩。

安装测量主要是做放样和验收,以指导工人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刚进项目部的时候,项目部还没有专门做安装测量的工程师,公司在机器人测量方面也没有相关的经验。拿到仪器后的那段时间,他天天呆在办公室里摸索这台机器的用法。然而一切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安装测量最大的意义是指导现场施工,他在应用初期就遇到了很多困难。

项目部将测量机器人与BIM技术相结合,这种结合在国内尚属首次,很多方面都是未知数。应用仪器前需从BIM导图,但是如果不共享坐标系,坐标系就不同,每次都会导出乱码的图,经过无数次摸索后,他才发现共享坐标系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如果说技术上的难题可以慢慢摸索,那么面对质疑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起初,彭青用机器人测量仪在现场施工时并不熟练,也不知道仪器应该放在哪个位置,只能一个点一个点的靠。看到他搬着这个笨拙的大“东西”跑来跑去,工人们都笑他多此一举。由于以往的测量都是工人在施工中进行的,所以他们认为用机器增加了一道工序,这是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了,而且还对仪器测量的精准度提出了质疑。在这些问题面前,彭青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后来,由于其它的工作,彭青的测量工作耽误了几天,工人需要自己放样,结果四个人花费了一天的时间连一个角落的测量工作都没有完成,而彭青仅用一天就可以测完一层楼。看到差异后,工人立马改变了以往的看法,认可了机器人测量这项技术。得到认可后,彭青感觉特别有成就感。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他完成项目创新课题《基于BIM平台测量机器人在机电管线安装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实施与总结工作,基于此项技术完成塔楼70余个标准层测量工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得中建三局2014年度局级工法,并经湖北省住建厅组织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

彭青只是奋斗在“平安”一线众多“劳模”中的一个,70个楼层,他不知走了多步,每一步都掷地有声,平稳扎实,他发挥所长,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填补了公司在机器人测量上的技术空白。

勤学拓展知识

在项目部,涌现出一大批技术、管理先进个人,他们有的是“术业有专攻”,还有许多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实践成长起来的骨干。所谓“英雄莫问出处,成功当思原由”,在“平安”项目面前,这些跨行业、跨专业的员工可以说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这个历程正是彭青所走过的。

结束了测量工作后,彭青又投入到空调安装的工作中,这是一片全新的领域,什么都要从头再来,相比技术上的学习,心理上的适应过程显得更为关键。但是他凭借勤勉的意志,克服障碍、排除万难,从一名测量骨干正逐渐朝一名优秀的空调安装工程师转变。

在项目部像彭青这样跨专业的人很多,他们无一不是靠着努力奋斗的精神战胜挑战,每一种成长背后都堆积着数不清的努力,从陌生到熟悉,从新手到能手的转变就像凤凰涅槃、化蝶重生的过程,历经艰难,最终蜕变。滕勇就是其中的一个。

滕勇是平安项目部的物资工程师,进项目部的时候他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如今他已经能在物资部独当一面了。

2013年,滕勇大学还没毕业,化工专业出生的他在化工厂实习了几个月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实验室的工作状态,相比每天对着瓶瓶罐罐工作,滕勇更喜欢与人打交道。一次偶然的机会,滕勇得到了进入中建三局二公司安装公司实习的机会,就这样,他阴差阳错的接触到了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物资管理领域。

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内容,天生乐观的滕勇表现的很从容。他说:“虽然当时自己什么也不懂,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就是有一股向前冲的干劲,再加上领导的耐心教导,同事的悉心关照,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那段将近一个月的实习让滕勇第一次接触到商务,然而从一个门外汉变身业务小能手,滕勇付出的不只是时间,还有写满字的笔记,无数次的实践。

刚入门的时候,他对商务一窍不通,更不懂如何与人进行商业谈判。为了迅速提升自己他认真的研读公司发放的业务手册,边读边作笔记,读完了手册,他又开始研究项目合同,将合同中业主的要求在电脑上敲打出来。合同是商务谈判的主要内容,学习合同中的内容是迅速成长的一种方式。就这样,读完了自营范围内的合同,他又读分包的合同,从最初被动的学习到最终主动的学习,滕勇自得其乐,他将外人看起来枯燥无味的事做的津津有味。研究完业务手册和项目合同后,滕勇将自己的笔记整理成一本小册,它成了新员工学习的小帮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项目部有海一样的胸襟,只要勤奋努力,都能在这个大舞台上璀璨绽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项目部也有一种勤勉的氛围,身处其中,受其熏染,自然成为勤勉之人。

埋头努力苦干

“平安”项目从最初策划到完工历时长达四年,为了赶工期,加工加班到半夜是常有的事。勤奋的品质已深入每个“平安”人的骨髓,成为一种习惯。也许“平安”机电项目有终点,但拼搏之路漫无止境。

天黑了,项目部的灯依然亮着,夜深了,工作人员还在楼顶忙碌。夜晚的深圳一片繁华,但却与这里的人无关。电梯运行的机械声在夜空回荡,键盘的敲击声在办公室奏响,在凌云之路上,这群人挥洒汗水,播撒梦想,勤耕不辍。

物资运输是项目部工作的一大难点。由于电梯资源较为紧张,项目部都是趁晚上的时间将物资运上大楼。然而,运送物资看似简单,实际却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配合,一个环节出错,就会给整个工期带来影响。

“我要全程跟踪物资的采购,从运输前与厂家的洽谈,到运输时到现场的点验,再到最后的财务结算,一个环节都不能漏过。”滕勇是物资运输的重要参与者,只要有物资运输的任务,他就要跟车送货到现场。所以,他常常是白天做结算,晚上跑运输。

“物资如果十点运到现场,那么我们十点以前就要到现场。协调是现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彭青介绍说。自从转到空调项目部后,彭青也需要负责管理物资的运送,到现场监督协调。

不只是在物资运输方面,在具体安装的设计上,业主偶尔也会做出一些调整。有时候业主会临时改变安装的方案,这个时候技术部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在图纸上做出及时的修正。BIM工作站工程师高亮表示,对于业主提出来的修改方案,技术部会首先做相关方面的评估,如果方案不合理,有悖于安装的原理,或是存在安全隐患,项目部会及时告知业主,再做协商;如果方案合理,项目部会尽量满足业主的需求,对安装方案作出修改。然而这个过程是事先无法预测的,为了不影响安装进度,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只有加班加点做出图纸,指导现场施工。

巾帼不让须眉

说起建筑行业,众人首先想象到的一定是一群头戴安全帽,身披蓝工装,满身泥渍味的汉子,每天都“披着星星出勤,戴着月亮回家”,不管风吹日晒,不顾昼夜颠倒的在工地上奔波劳累。

在这个以脏、苦、累著称的行业里,虽然男性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依然还有着为数不多的女工程师,她们彰显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在男人堆里打拼着。

在生活中,她们和其他女孩一样,喜欢逛街购物,喜欢看电影小说,但是在工作中她们绝对不比“爷们儿”逊色。和所有的男性工程师一样,她们用勤奋、汗水、激情奋战在一线,享受着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她们忙碌、奔波的身影,绘成了工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王雪在深化设计部工作,是项目部少有的女性工程师。2013年,在绿地工作了8个月后,便风尘仆仆直奔平安工地。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和所有男性工程师一样,披星戴月,每天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在平安工作了2年,只要不加班,王雪坚持着每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她都是周六回家,周日来。“对于我来说,工作在苦再累都不怕,只是陪家人的时间少了,所以有时间了就要多回家看看。”

李珊珊是资料员,负责整理管理项目部的各种资料,同时也参与项目的大小会议,做会议记录。项目部每天都会有各种会议,白天没有时间,就晚上进行。有时候计划2个小时会议常常进行到深夜。一次,项目临近大节点检查,班子成员每晚都开会总结当天项目建设情况,为了能将问题、方案及时整理出来,李珊珊每天和班子成员开会到凌晨2点,这样的情况持续了7天,尽管如此,李珊珊却没有丝毫怨言,她说:“说不累是假的,毕竟每天都在连续的熬夜,但是看着比我辛苦,比我年纪大的领导都在坚持,我们年轻人就更义不容辞要把工作做好。”

如果建造“平安”是一场筑梦的旅途,那么这场筑梦之路注定孤独,为了工作,大多数员工都把时间献给了“平安”,他们放弃了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这种敬业的精神令人敬佩。

俗话说:“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勤奋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基石,个人的勤奋能够促进自身的成功,一群人的勤奋能够助推企业的壮大。“平安”项目部的一群人正是用勤奋,点亮了深圳的新地标,创造了一个记录,树立了一座丰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