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最高学府的风采(燕园系列之二)

最高学府的风采(燕园系列之二)

时间:2022-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表像两名忠诚的卫士,拱卫最高学府的尊严。这座建筑还是北大科学殿堂的象征。北大图书馆以藏书的质量和数量闻名于国内外。“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管辖”,使其成为全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北大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堡垒,民主科学的摇篮。

西校门的北大的正门,门楼是传统的宫殿式建筑,角脊碧瓦,丹拱朱门,石狮守护,自有其独特的神韵和气度。毛主席亲书“北京大学”四字金黄,苍劲有力,彰显出这座科学殿堂的古朴、庄重、典雅、含蕴。这里常年游客盈门,不少人千里迢迢,到此一睹北大的风采。镁光闪烁不断,仰视者、留影者晨昏不绝,常年熙熙攘攘。我这次忽生疑窦:为什么正门没有面南而居?查阅了资料,没有找到答案。

甫进大门,一溪横焉,溪流两端,分别是一串珍珠似的湖泊。小桥卧波,柳丝拂栏,接续了通向礼堂台阶下的直路,构成了一幅设计精致、儒雅万方的小桥流水风景画。游人一进校门,就步入园林图画中。雅致的庭院,清幽的环境,高大的银杏树,派生绿云片片,显示出万象生机。只要进来一瞥,就知道一定是人才荟萃之所,是天下学子读书的最好去处。这里也是北大的门面,《停战以后》等电影都有这里的镜头。

过小桥是一块相对开阔的草坪,那条直道犹如一把宝剑,将这块绿色广场一分为二。以小道为中心对称地耸立两个华表。当年我们入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北京有两对华表,一对在天安门,一对就在北大。华表像两名忠诚的卫士,拱卫最高学府的尊严。草坪和很多外事相连,我们读书期间,在这里欢迎外国来宾,聆听他们的演说。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参加过中日青年大联欢。这是我这个农民子弟第一次在这里参加外事活动。可惜因为不会跳舞,主要做点组织工作,大家跳舞时,我们不会跳的就给大家看衣服堆什么的。

草坪四周全是高大的古建筑。南侧是化学楼,北侧是文史楼。我们见文史楼门口人群进进出出的,一打听方知楼内有北大考古展出。游客须买票进去。接待的是个40多岁的女同志,我们向她说明,我们是老校友,她很客气地放我们进去,我们也很满意给予学校正式成员待遇。有好几个展出厅,展出文物丰富。从殷商到明清,展品琳琅满目,有些文物弥足珍贵。我们看后颇受感动,如此规模的展出,足以和地方大博物馆比美。

东侧正对校门高台阶大楼,就是闻名中外的北大办公楼礼堂。飞檐巍峙,画栋雕梁,是北大未名湖古典建筑系列的代表作。当年入学时,我作为为数不多的新生代表,在这里受到陆平校长的接见。校长接见后,著名地质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召集我们新生代表座谈,代表校方征求教学意见。这位学富五车的老教授,话语朗朗,谈吐清晰,思维敏捷。时隔多年后,他还能在学生堆中把我认出来,令我十分感动。这座建筑还是北大科学殿堂的象征。高级别的学术授衔、演讲活动就在这里进行。一些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党魁政要,都在这里发表演说。前几年美国克林顿总统、俄罗斯普京总统都在这里讲过话。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人的演说也是在这里进行。学生时代,在这里我听过印尼共产党主席艾地等人的演说,还听过不少知名教授的学术讲座。我在此听过冯至、冯定、梁思庄等人的讲座,听过王力讲古代汉语,魏建功讲工具书,许广平讲鲁迅,郭沫若讲青铜器,杨沫讲《青春之歌》,侯宝林说相声等。北大有个传统,听学术讲座允许自由出入,认为讲得不好,可以提前退场。如果不入听众法耳,难免闹出冷场的尴尬。所以,学术上没有两下子,是不敢贸然占据这个神圣讲台的。

返校

办公楼礼堂附近的建筑中,还有外文楼,南、北阁等,留给我深刻记忆的,是北大老图书馆和民主楼。北大图书馆以藏书的质量和数量闻名于国内外。我至今记得我第一次到图书馆的见闻,为它的丰富价值连城的馆藏所吸引。李大钊先生曾任馆长,图书馆基本上还是按当时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毛泽东年轻时曾任图书馆职员,我读书时的馆长是梁启超之女梁思庄先生。我在该馆曾经读过当时看不到的《西行漫记》原版,看到过大总统黎元洪批阅的文件,甚至豫北地区某个煤矿清末创刊的小报,也能在此查到。我曾经到民主楼参加过学术讨论会,严格说来应该是学术辩论会,会场上坐满对此有研究的听众。主席台上,不同见解争辩激烈,争得大海扬波,辩得风雷激荡。辩论双方各自用大量事实引出自己的结论。谁说得理由充分,结论令人信服,听众就为谁鼓掌,大家只信服真理。越深入辩论,正确的一方赢得的掌声就越多。有的观点开始不被理解,掌声稀落,但随着辩论深入,最后赢得的掌声具有压倒一切的气势,直到基本上得到大家甚至对方的认可。这种辩论,不靠行政干预,不靠权威拍板,靠的是对真理的折服。这种浓厚的学术民主氛围,深深地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至今还能体验它对繁荣科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南北阁附近的小湖边,有一座新建的校史陈列馆。这所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陈列馆,收藏了北大自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壮大历史。在这里我看到了学校初名“京师大学堂”校匾。1898年康、梁等人发起变法维新,提出“废科举,兴学堂”,光绪皇帝下诏,成立全国第一所综合大学—京师大学堂,地方成立中学堂、小学堂。“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管辖”,使其成为全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改名北京大学。后来著名学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长。蔡元培力主改革,施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延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大批一流学者来校执教,创造了北大的辉煌。各种新思想蓬勃发展,使北大成了我国民主进步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中,党的一大代表中,很大一部分是北大的老师和学生。北大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堡垒,民主科学的摇篮。漫步于未名湖西岸,那些古树苍松,那些如画的风光景物,像是在为历史作证,娓娓絮说北大人为爱国进步科学民主不懈奋斗的往事。

2007年5月20日写于沈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