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为官嗟叹《朱履曲》

为官嗟叹《朱履曲》

时间:2024-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养浩居过官,不止做了一年半载,而是半生,从东平学正到礼部尚书,官职也不小,也许正是因为他官居得久,才看透了仕途的各种猫腻,或者是看透了政界黑洞,或许他一直有一颗正直且善良、阔大的心,他才认为为官一方,不过就是多吃了些酒席,安插了些亲朋故旧,家里添了些物什,盖了些房屋,恍似这样优厚的“待遇”是种负担。居官,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该有的愿望。哪能像张养浩所说的“教好人每看做甚的”?

那的是为官富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旧相知。

家庭中添些盖作,囊箧里攒些东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

这是元人张养浩所作的《[中吕·朱履曲]》。

让人意味深长的是这样讥讽味深浓的曲是张养浩归隐田园之后所作。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二十三代孙。少年知名,十九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看到元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

张养浩居过官,不止做了一年半载,而是半生,从东平学正到礼部尚书,官职也不小,也许正是因为他官居得久,才看透了仕途的各种猫腻,或者是看透了政界黑洞,或许他一直有一颗正直且善良、阔大的心,他才认为为官一方,不过就是多吃了些酒席,安插了些亲朋故旧,家里添了些物什,盖了些房屋,恍似这样优厚的“待遇”是种负担。

官,谁不想?居官,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都该有的愿望。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朝一个知府,便是如此身价,又有谁傻到不削尖了脑袋去抢去夺去搏呢?哪能像张养浩所说的“教好人每看做甚的”?

当然,居官之人也有官声的好坏,也有官气的正邪,也有修为上的褒贬不一。

也不是说,为官者便是一只把卖花人都扇过桥东的大蝴蝶,还有那样为民所谋的好官,代代皆有。一直很喜欢王维的一句话“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当为了苍生动念,奉献出自己的人去世的时候,总会有百姓们为之十里长亭相送,这样的人,多吃些筵席,多添些盖作,又有何不可?可往往,正直的人还不敛民脂,敛民脂的人还真不为苍生谋。

官场何时不是腐败的、险恶的、钩心斗角的、尔虞我诈的?干吗要等到归隐田园时,才想起原来为官是一场消耗战,不耗官声官气,也耗尽了青春理想还有修为。

献始兴公

唐 王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讎。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其实,桃花源虽是陶渊明杜撰,却是可追求的一种境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解甲归田应该是一个自然人最理想的归宿,日益沉寂了浮躁,修炼了身心,天人合一是最健康的生存状态。但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社会便是各取所需的合理配置。

当然,儒家学说有出世与入世之说,天人合一是出世了,那不耻周粟的伯夷叔齐恐怕是最早的出世,出世有消极避世的况味,是古时候的隐士情怀,当一个四大皆空的人现世的时候,并不能改造纷乱的世界,这是一种小善。入世最好,做一个简单的社会人,秉持着善念过活,那是一种人生意味,入世为官,不为名不为利,动则为苍生所谋,那才是真正的大写人生,是一种大善。

但,选择不同,无关乎对错。

有好多的人选择了为官的荣贵,就像踏上了一辆战车,只能往前,不能回旋,而山水静默地卧在那里,等他们回头,可是多数人是不会回头的。

或许,作为一个女子,眼界还是窄了点,心胸还是小了些,或许还有人会说,你写这些,不过是因为吃不到筵席,无所谓的,此曲况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有一种得到叫放弃,不是人人可以悟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