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

入王母池之处第十一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说由未了,下三颗蟠桃入池中去。猴行者即将金镮杖向盘石上敲三下,乃见一个孩儿,面带青色,爪似鹰鹞,开口露牙,从池中出。

登途行数百里,法师嗟叹。猴行者曰:“我师且行,前去五十里地,乃是西王母池。”法师曰:“汝曾到否?”行者曰:“我八百岁时,到此中偷桃吃了;至今二万七千岁,不曾来也。”法师曰:“愿今日蟠桃结实,可偷三五个吃。”猴行者曰:“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颗,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法师曰:“此行者亦是大罗神仙。元初说他九度见黄河清,我将谓他妄语;今见他说小年曾来此处偷桃,乃是真言。”

猴行者即将金镮杖向盘石上敲三下,乃见一个孩儿,面带青色,爪似鹰鹞,开口露牙,从池中出。行者问:‘汝年几多?”孩曰:“三千岁。”行者曰:“我不用你。”又敲五下,见一孩儿,面如满月,身挂绣缨。行者曰:“汝年多少?”答曰:“五千岁。”行者曰:“不用你。”又敲数下,偶然一孩儿出来。问曰:“你年多少?”答曰:“七千岁。”行者放下金镮杖,叫取孩儿入手中,问:“和尚,你吃否?”和尚闻语,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数下,孩儿化成一枝乳枣,当时吞入口中。后归东土唐朝,遂吐出于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参是也。

空中见有一人,遂吟诗曰:

花果山中一子方,小年曾此作场乖。

而今耳热空中见,前次偷桃客又来。

赏 析

“经过女人国处”和“入王母池之处”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描写得较为完整的故事,有着较浓的奇幻色彩,仿佛让我们置身于一个魔幻世界。入女儿国时,整个国家竟全是年方二八的美女,而吃食上含砂较多,令法师难以下咽;入王母池时,那里生长着“千年始生,三千年方见一花,万年结一子,子万年始熟。若人吃一颗,享年三千岁”的蟠桃树,而所结果实竟会变化姿态,初时为孩儿,被行者转几下就化为一个乳枣,十分神奇。

相比之下,第十回在情节设计上也较为巧妙,神奇的女儿国竟暗藏玄机,在女儿国女王的送别诗里露出端倪,原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对他们的考验。这与后世小说《西游记》里第二十三回中“四圣试禅心”的情节设计类似,骊山老母、观音、普贤与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意在试探他们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固。另外猴行者祖籍花果山紫云洞,曾偷过蟠桃受罚,有着神通广大的本领,这可以说是后世孙悟空形象的雏形。

相关链接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唐宋民间取经传说的基础上,将历史的真实演变为虚幻的神魔故事。取经队伍中出现的神魔猴行者,已成了战妖斗怪的主角;路遇深沙神,虽未收为门徒,但已听从法师的劝告,不再作恶;西行途中的艰难险阻,妖魔异闻,山川奇景已不属于真实世界。故事虽粗糙简略,但为以后同一题材作品的发展奠定了基本轮廓。就其主题思想来说,从玄奘取经的历史事迹,到民间传说说话和演唱,以至改写成小说,都贯穿着不畏艰险、不畏邪恶、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积极精神,而且这种精神逐步得以拔高。

——高思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