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入松·春园

风入松·春园

时间:2023-0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考东汉《风俗通义》,则记载道:“河间杂歌二十一章,内有《风入松》。”由此可以推知,《风入松》这一调名首先是琴曲,后来进入乐府,进而演化为词。“黄蜂”以下数句是这首词中最好的一段,也是最为后人所称道的。

宋·吴文英


题考:清人毛先舒《填词名解》记载:“风入松,古琴曲;李白诗:‘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词取此以名。”《词谱》称:“汉吴叔文善琴,隐居石壁山,山多松树,尝盛夏抚琴于松下,遂作此操。”再考东汉《风俗通义》,则记载道:“河间杂歌二十一章,内有《风入松》。”由此可以推知,《风入松》这一调名首先是琴曲,后来进入乐府,进而演化为词。


作法:本词调共76字,上下两阕完全相同。首句为平起平收的七言句,起韵。次句为平起五言韵句。第三句为平起仄收七言句,无需协韵。第四句为七字,句法上要求上三下四,其中第三字可以平仄不拘。最后为两个六字句,要求对偶。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⑴。楼前绿暗分携路⑵,一丝柳、一寸柔情。

⊙○⊙●●○△  ⊙●●○△    ⊙○●●○○●    ●○⊙  ⊙●○△

料峭⑶春寒中酒⑷,迷离晓梦啼莺。

⊙●⊙○⊙●    ⊙○⊙●○△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  ⊙●●○△  ⊙○⊙●○○●  ●○⊙  ⊙●○△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⑸。

⊙●⊙○⊙●  ⊙○⊙●○△


注释:

⑴ 瘗花铭:南北朝诗人庾信曾写过《瘗花铭》。瘗:埋葬的意思。

⑵ 分携路:分手的地方。

⑶ 料峭:指寒风触人肌肤使人战栗。  中酒:醉酒的意思。 

⑷ 中酒:醉酒的意思。

⑸ 惆怅二句:南朝梁庾肩吾《咏长信宫中草》有诗句:“全由履迹少,并与阶上生。”唐李白《长干行》:“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双鸳:指女子的鞋。


评析:这是一首清明怀人之作,所怀念的是一位曾经与作者在西园同居约十年的爱姬。上片写清明时节的凄凉之景与作者内心的深思之情。在清明节里,作者听着凄凉风风雨,独自地把曾经的爱姬想念,心中无限的怅惘与愁苦,却连一篇《瘞花铭》这样的文章也写不出,这种思念是一篇文章所难以表达的。于是作者只好望向窗外,看见绿树浓荫之下两人分别的地方,多情的柳树还在那里轻轻摇摆。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因此望见柳树更容易生发离别的愁情。无奈之中,只好借酒消愁。在这个风雨淅沥的清明,作者一个人喝醉了,感到砭骨的寒冷,这其实还是心境凄凉的反映。这样在昏昏沉沉的怅惘与愁苦中,作者捱到了天亮,朦胧之中听到一声流莺。

有流莺啼声,表示天气已经放晴,于是下片写到扫林亭、赏新晴。“黄蜂”以下数句是这首词中最好的一段,也是最为后人所称道的。作者在西园中赏新晴,看见黄蜂频频扑向秋千架,作者认为那是因为爱姬曾经在那里荡过秋千,她那纤纤玉手上的香泽还留在秋千上。作者在西园中扫林亭,看见因为爱姬不复再来,台阶上一夜之间就生出了许多苔藓。事实上,秋千架上的香泽早已经消失了,而台阶上的苔藓也不会长得那么快,这都是作者一往情深、怀往断肠所致的错觉罢了,可是作者这么写,却将思念表现得更加真切、感人了。整首词清雅素淡,细腻委婉,是吴文英词作中比较突出的一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