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天祥之风骨

文天祥之风骨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天祥的词风骨极高,也有境界。静安先生认为文天祥的词作远超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因为文天祥的词作,其风骨远非这些人所能比拟,词中的境界更是这些人所无法比肩的。尽管二人有着诸多不同,但其风骨与气概却是极为近似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以其激昂慷慨之气,歌颂流芳万世之影响,长华夏之声威,殄寇贼之凶焰,提振士气,以正人心,气势雄浑。文天祥着重抒写精神生命的不朽。

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公之上。亦如明初诚意伯词,非季迪、孟载诸人所敢望也。

注 释

①文文山:即文天祥(1236—1282),南宋大臣,曾官至宰相。元兵南侵,他在家乡招募义军勤王,后被俘,不屈而死。②圣与:王沂孙,字圣与,南宋词人。③叔夏:即张炎。④公谨:即周密。⑤诚意伯:即刘基(1311—1375),明朝开国功臣,封诚意伯。他诗文兼长,诗风质朴雄健,“沉郁顿挫,自成一家”。⑥季迪: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文学家,被称为“海内诗宗”,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⑦孟载:杨基(1326—1378),字孟载,明初诗人。

词 解

文天祥的词风骨极高,也有境界。远在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之上。就如同明初刘基的词,绝非高启、杨基等人所可比一样。

评 析

文天祥的诗词文章字字带有血泪,辞情哀苦而又意气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民族豪情蕴含其中,在宋朝的最后时刻为两宋文坛增添了最后一抹辉煌。

静安先生认为文天祥的词作远超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因为文天祥的词作,其风骨远非这些人所能比拟,词中的境界更是这些人所无法比肩的。文天祥的词作在南宋时代要找到一个足以与其比肩的人,大概就只有辛弃疾了。

文天祥作为一介书生,征战沙场并非其所长,这与能征惯战,纵横敌营的辛弃疾是完全不同的,辛弃疾的词显露的是英雄的惊天豪气,而文天祥的词展露的是文人的铮铮铁骨。尽管二人有着诸多不同,但其风骨与气概却是极为近似的。我们从文天祥的两首作品中可以窥知一二。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子死于孝,臣死于忠,这两句蕴含着儒家思想的本源。《易经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儒家认为孝之意义源自于不忘生命的本源,是道德的根本。忠是孝的延伸,是最大的孝。文天祥出使元营被扣留,第二天,谢太后派宰相贾余庆等赴元营献上降表,已经国破家亡,但文天祥自始至终都宁死不屈,其为臣死忠,并非是忠于一家一姓,而是忠于民族与祖国。人能死孝死忠,其节操已经确立了。“死又何妨”,视死如归。以一段震古烁今的绝大议论开篇,下边转入到盛赞张巡、许远。“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与这几句意蕴相通。安史之乱爆发,降叛者众多,国家危急,但有张巡、许远死守睢阳,堂堂正气,令人振奋。

“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张许二公,血战睢阳,至死不降,“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张巡每次与叛军交战,都会大骂叛贼,眼角撕裂,以致血流满面,牙齿都被咬碎,但最终独木难撑,城池陷落,当面痛骂叛军,叛军用刀割他的嘴,最后与许远一同被害。“留取声名万古香”,张、许二人虽死,但精神长存。语意高迈积极,突出张许取义成仁的伟大精神。南宋灭亡之际,叛国投降者不计其数,所以文天祥感慨至深。“二公之操,百炼之钢”,对仗歇拍,笔力精健。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以其激昂慷慨之气,歌颂流芳万世之影响,长华夏之声威,殄寇贼之凶焰,提振士气,以正人心,气势雄浑。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人生短暂,转眼即逝,更应当轰轰烈烈做一场为国为民的大事业!《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重生不重死,尤为看重精神生命的自强不息,生生无已。“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假使张、许二公当时贪生怕死,卖国降虏,必将受后人唾骂,遗臭万年,怎能流芳百世?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文天祥着重抒写精神生命的不朽。枯木虽枯,夕阳将夕,自然物象从来都是易衰易变,反衬古庙的依然不改,仪容栩栩如生,可见世事自有公道,忠臣孝子虽死犹荣。“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而对浩然张、许二公,如有奸雄路过双庙,应当愧然自省。

全词以议论立意,与抒情结合,有具体形象之美,又有抽象之美。在抒情当中蕴含从容娴雅与刚健之美。最重要的是其中显露出的感恩思报国,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

而最能说明文天祥风骨的还是那首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

●留取声名万古香

张巡、许远抗击叛贼,宁死不屈,万古流芳,如今大宋江山破碎,但依旧有忠臣孝子为国赴难,宁死不降。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前面慨叹山河破碎,故国灭亡,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到了最后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如今过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这样的结语,有如暮鼓晨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时生变,从沉郁转到了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