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题崇庆寺壁

题崇庆寺壁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温宪意兴阑珊地回到暂时借住的崇庆寺后,大醉了一场。趁着醉意,温宪爬上了寺内那座飞阁流丹的高楼,蘸着浓墨在它那粉白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题崇庆寺壁》:此诗前两句写家境困顿,自己为了前途和生计参加科举,与亲人分离,长期漂泊无依,非常艰难。这首在寺庙里所题写的七绝诗改变了温宪一生的命运。时隔不久,一个名叫郑延昌的官员带着夫人来到崇庆寺进香。郑延昌看到《题崇庆寺壁》时,几番欲掉泪。

温宪(约840—890年后),字号不详,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温庭筠之子。仕途坎坷,光启年间,为山南从事。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后任郎中。温庭筠才高八斗,但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因此,仕途多舛,生活坎坷。温庭筠的性格也影响了温宪。本来温宪很有诗才,是“咸通十哲”之一,颇有名气。但他跟父亲一样,喜欢写些讽刺权势者的诗文,长期为掌权者所嫉恨,遭到排斥,抑而不录,多次参加进士考试而未能如愿。

一次考试后,温宪观榜文后,得知这次考试又无望了。他心里无比激愤,但又充满无奈。温宪意兴阑珊地回到暂时借住的崇庆寺后,大醉了一场。趁着醉意,温宪爬上了寺内那座飞阁流丹的高楼,蘸着浓墨在它那粉白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题崇庆寺壁》: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此诗前两句写家境困顿,自己为了前途和生计参加科举,与亲人分离,长期漂泊无依,非常艰难。后两句慨叹自己多次落第,导致未老先衰,心如死灰,对科举不抱多少希望了。全诗情感哀毁悲愤,令人感伤,也蕴含着不平之气。

这首在寺庙里所题写的七绝诗改变了温宪一生的命运。“成也是诗,败也是诗”,被雪藏的温宪,因寺庙墙上题的一首绝句,终于等到改变命运的华丽转身。

时隔不久,一个名叫郑延昌的官员带着夫人来到崇庆寺进香。他在方丈室里饮罢茶出来,便在佛寺的厢廊里欣赏各路文人留下的对联和诗作。郑延昌看到《题崇庆寺壁》时,几番欲掉泪。他细看该诗末尾的落款——温宪,便知道这温宪定然是著名诗人温庭筠的儿子。见大诗人的儿子居然落魄到了这个地步,郑延昌心中着实很难过,他一回到京城,当即向握有录取考生实权的主考官推荐温宪。这样,温宪才在昭宗龙纪元年(889年)顺利通过进士考试。

此后不久,业已考取进士的温宪便当上了山南节度使从事,但他的生活仍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依然清苦。词人李巨川看在眼里,怜悯他的遭遇,遂写了一封推荐信函,说起温宪的父亲温庭筠当年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现在理应得到平反。这推荐信里有几句说得最为恳切:

蛾眉先妒,明妃为去国之人;猿臂自伤,李广乃不侯之将!

这就是说,只有改变温宪那极其不佳的处境,才能让著名诗人温庭筠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皇帝读了李巨川这篇奏章后,也很同情温庭筠儿子温宪的艰难处境。当时宰相便说:“温庭筠由于无辜被贬乃至不幸死去,现在他就留下了这么一个儿子温宪,而且他也很有才华,理应给他改变处境,这样才不至于给人留下嫉妒贤才的把柄。”皇上听罢诸人的意见,遂点头同意了。后来,温宪终于做到了郎中一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