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古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古寺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建的诗多为五言,有浓郁的山林隐逸气,善用幽深的笔意表现孤介的情怀。始建于南朝齐时,唐咸通九年赐额,为破山兴福寺。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起句写诗人在清晨走进阳光高照、林木参天的古寺;颔联写诗人经过曲折的幽径、葱茏的花木来到后禅院。诗人在寂静幽深的破山寺后禅院中找到了内心的“静境”;同时,诗歌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常 建

◎作者及作品资料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一生仕宦很不得志,常以游览名胜自娱,所以其诗多以山林、寺观(guàn)为题材,也写有一些边塞诗。常建的诗多为五言,有浓郁的山林隐逸气,善用幽深的笔意表现孤介的情怀。著有《常建集》。

◎阅读鉴赏

〔课文感悟〕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朝齐时,唐咸通九年赐额,为破山兴福寺。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文章内容委婉含蓄,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令人回味。

〔写作特点〕幽景入目,淡泊养心。全诗围绕“清晨”二字展开,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鸟、潭影、钟磬相继入诗,可谓句句写早晨古寺内外的清新幽静之景。起句写诗人在清晨走进阳光高照、林木参天的古寺;颔联写诗人经过曲折的幽径、葱茏的花木来到后禅院。首、颔两联全是客观描摹,旨在渲染古寺特有的幽邃氛围。但全写景,则不是诗,作为诗,必须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或哲理思考。颈、尾两联在写鸟、潭、钟磬声的时候,则开始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把客观景致与诗人的禅思合在一起去写,山光使鸟性欢悦,潭影使人心空寂,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心中的杂念、浮躁消失殆尽,进入耳中的只有钟磬的声响。诗人在寂静幽深的破山寺后禅院中找到了内心的“静境”;同时,诗歌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诗人着力构思和造意,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风格闲雅清净,独具一格。

◎课文译注

〔评析〕首联写诗人在清晨走进阳光高照、林木参天的古寺。

〔评析〕颔联写诗人经过曲折的幽径、葱茏的花木来到后禅院。

〔评析〕颈联写环境的极静极美,体现止境如止水、万事皆空的旨趣。

〔评析〕尾联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写出了诗人向往佛门的清净心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