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夫夷以近〔6〕,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褒禅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北。美文共赏这是一篇游记形式的议论文,作者通过记述游褒禅山华山洞的所见所闻,说明做事和治学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1〕。唐浮图慧褒〔2〕,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4〕,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6〕,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予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7〕,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注释】

〔1〕褒禅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北。

〔2〕浮图:佛,也指僧人。

〔3〕仆:跌倒。其文:指整篇文字。其为文:指碑上残存的字。

〔4〕窈然:幽暗深远。

〔5〕拥:持。

〔6〕夷:平坦。

〔7〕萧君圭君玉:君玉是他的字。

美文共赏

这是一篇游记形式的议论文,作者通过记述游褒禅山华山洞的所见所闻,说明做事和治学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必须探本求源,深思慎取。这些反映了他的改革精神和治学态度。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是故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谋篇布局,精心裁剪,详略得当。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

本篇名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