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光阴一寸金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被清代周希陶整理在《增广贤文》中,其中“一寸光阴一寸金”是一句尽人皆知的比喻时间宝贵的名言,究竟是谁最早吟出此千古名句?新版《辞源》“寸阴”条,引用的出处是元代同恕《送陈嘉会》诗:“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可知这一科殿试最终结果只有包括王贞白在内的十五人登第,其余十人则经复试而淘汰。王贞白退隐之后,除了写诗,还为家乡的百姓做了许多事。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被清代周希陶整理在《增广贤文》中,其中“一寸光阴一寸金”是一句尽人皆知的比喻时间宝贵的名言,究竟是谁最早吟出此千古名句?新版《辞源》“寸阴”条,引用的出处是元代同恕《送陈嘉会》诗:“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但查《全唐诗外编》上册中的《全唐诗补遗》卷十四,载有王贞白七绝诗《白鹿洞二首》,其中第一首便为: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由于唐末的王贞白早于元代的同恕四百余年,这首《白鹿洞》诗,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最早出处。

这首诗,是王贞白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中读书时所写。诗中记述了一次他因专心读书而路人引笑的经历,说明了时间宝贵以及应该深刻探讨、学习古人优秀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格的道理(周情,周公的道德情操;孔思,孔子的思想学问)。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年),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年)登进士,七年后(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在登第授职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将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得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

王贞白曾把自己所写的《御沟》寄给当时著名的诗僧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贯休读到诗句“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时,虽然觉得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推敲的必要。但由于并不认识王贞白,贯休觉得也不便多说什么,心想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恰好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之前给他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不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不过了。而这王贞白一听,随即“呼”地一下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看着王贞白气愤离去,贯休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回来跟我谈诗的。”说罢,贯休遂取笔在手心里写了一个字,开始坐着等待。

果然,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僧人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

王贞白在唐末声名卓著不仅仅与他的诗有关,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求仕经历比较曲折奇特。关于王贞白参加科举考中进士的情况,《唐诗纪事》中有所记载,称王贞白殿试时考得并不是很好,“札翰(文章)狼藉”,只是因为有黄门官在皇帝面前说“此举人有诗名”,才被皇帝御批录取。

据《唐才子传》中记载:放榜后,人们对于王贞白及第,议论纷纷。于是“诏翰林学士陆扆于内殿复试”,尽管考试风波的具体情况未详,但推翻已经放榜的结果而重开殿试,在科举史上还是少有的事件。而王贞白“呼吸间两获科甲”,正是经过接连三番科考才得以登第的。关于复试之事,《广上县志》《广信府志》《容斋随笔》皆有叙录,而最为详明的则有该年登第者黄滔《御试诗》的开头叙文:“昭宗乾宁二年,崔凝考定进士二十五人。复命所司复试。内出四题,乃曲直不相入赋,良弓献部赋,询于荔荛诗,品物咸熙诗。赵观文、程宴、崔赏、崔仁宝等四人,并卢瞻、韦说、封渭、韦希震、张蠙、黄滔、卢鼎、王贞白、沈崧、陈晓、李龟桢等十一人,并与及第。”王贞白在初试后作的《御试后进诗》也注称:“是年初放二十五人,后复汰,止放十五人也。”可知这一科殿试最终结果只有包括王贞白在内的十五人登第,其余十人则经复试而淘汰。

王贞白复试又中选,两番折桂,声震四海,亲朋相贺者接踵而来。诗友多有贺诗,例如裴说《见王贞白》诗:

共贺登科后,明宣入紫宸。又看重试榜,还见苦吟人。

此得名浑别,归来话亦新。分明一枝桂,堪动楚江滨。

贯休也有《送王贞白重试东归》一诗:

【白鹿洞书院】

辛苦酬心了,东归谢所知。可怜重试者,如折两三枝。

雨毒逢花少,山多爱马迟。此行三可羡,正值倒戈时。

而最具轰动效应的是,王贞白家乡信州的郡守,居然别出心裁地将王贞白所居坊名改为进贤坊,并减免坊内户税。可见,在当时王贞白登第的确是颇有影响的事。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王贞白便不再做官,回到老家专心致志地写作。王贞白退隐,并非偶然。自做官后,他就已深刻地感受到了唐末政治上的污浊与腐败,他在很多首诗中都反映了这种思想情绪。其中,“时官苟贪浊,田舍生忧煎”(《田舍曲》),不仅表现出他对贪官污吏的斥责,还体现了他对苦难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他赞赏东汉隐士严子陵那种“下视汉公卿”(《题严陵钓台》)、“高卧不示荣”(《钓台》)的风格,同时也反对严子陵的置国家安危而不顾的消极态度,于是写道:“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题严陵钓台》)。虽然,王贞白深感自己无力挽救日益衰败的大唐社稷而弃官退隐,但是他始终摆脱不了面对国家危亡的痛苦。“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看天王院牡丹》),这种亡国之痛深深地伤及诗人的心灵。“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泛镜湖》),表明退隐实际上是他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

王贞白退隐之后,除了写诗,还为家乡的百姓做了许多事。他在乡邑永丰县城外西山之南创建“山斋书舍”,潜心教学。《西江诗话》中称他“退隐教授,以道学教任,四方学者多师之”。《豫章十代文献略》的作者、清人王谟对王贞白推崇备至,在《丰溪书院崇祀王有道先生议》中赞道:“唐校书郎王贞白有道先生,先生生唐末运,知时事不可为,独洁其身,高蹈丘园。进不与清流白马之祸,退亦不屑依草附木为诸侯上客,其也出处去就之际,有独得其正者。高风大节,谁能过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