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練字①第三十九

練字①第三十九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至孝武之世,則相如譔篇。三國魏時綴文聯藻,文字已有常規可循,回頭追觀漢代創作,反而更覺阻隔艱深。“練”字,本義指練絲,將生絲煮熟,使之柔順變白,引申後於是又有鎔冶錘煉意;以後常說的練字練句,即言錘煉文字和文句,但這又是後起之義。舊章,指非秦所有的典籍史册、詩書百家及章程法規等文字著錄。漢太史官司天文、曆法及史書修纂等職。

文字圖像的出現開始變移結繩記事的作法,鳥獸足跡的明辨則又進而推動文字的創造,這就是語言自身顯現出來的體貌形態,也正是各類文章賴以寄存的住宅寓所。相傳蒼頡造字驚天動地,有過天降粟雨鬼魅夜哭的怪異;待到黃帝採納推廣使用,又獲官吏得治民情有察的效應。古代帝王爲著宣揚教化,詔告書寫務求文字共通,輕車使者派遣各地,採集記錄方言異俗,正是用以統一文字、匯總異音的措施。《周禮》所稱的“保氏”一職,就是執掌“六書”的官員;秦國滅絕舊有典章,改用以吏爲師的制度,爾後李斯删減籀書大篆,因而有了秦篆的興起;又由程邈創製隸書筆畫,於是逐漸廢止了古文。漢代初年草創法律,明文寫有這樣的條例:太史掌管學子授業,教習考試文字“六體”;另還規定,官吏百姓奏章上書,字有錯謬必受懲治。所以“馬”字漏寫一筆,石建畏死深感恐懼,雖說性情也過於謹慎,卻也反映出當時看重文字的狀況。待至孝武時世,司馬相如編有字書《凡將篇》。再到宣、平二帝,徵集精通小學之士,張敞因能正讀《蒼頡篇》而傳授小學,揚雄又據古文異字而編輯《訓纂篇》,他們全都精熟《爾雅》、《蒼頡》,故能總體把握字音字義。當時許多號稱大手筆的作家,無不都是洞曉小學的專家,他們的衆多賦作敷寫京都林苑,大量採用假借、形聲這兩類字體,所以前漢創作的語詞運用,大都愛取瑋奇的文字,這倒並非單爲故作驚詫怪異,實質還在於作者都能通曉難字。到了後漢,文字之學漸轉荒疏,再取繁複隱晦的字形字義,自然大半都要招致非議了。三國魏時綴文聯藻,文字已有常規可循,回頭追觀漢代創作,反而更覺阻隔艱深。所以,陳思王曹植說過:“揚雄、司馬相如的作品,旨趣幽微意韻深長,讀者不經師傳便不能解析其言辭,未具博學又無法把握其理義。”這豈祇因才學的差異懸殊,或也與用字隱僻相關相聯的吧。自晉代以來的文字運用,大都變得從簡從易,時人並皆慣於平易,誰還願意專取難字呢?如今祇要有一字詭異,便會以爲將影響衆多語句;某字祇需有三人不識,則又能把作者看成是字妖。其實,凡是後世同曉共識的言辭,雖難仍還覺得平易;時俗普遍廢止的文字,雖易也將感到繁難。(文字難易總相對而言,)文學創作的語字取捨,這一點應是不能不予審察的。

【註釋】

①練字:本篇論字的選擇和運用。練訓揀擇。《綴補》:“練借爲‘柬’,《爾雅·釋詁》:‘柬,擇也。’字亦作‘揀’,《廣雅·釋詁》:‘揀,擇也。’”《漢書·禮樂志》引《郊祀歌》:“練時日,侯有望。”顔注:“練,選也。”“練”字,本義指練絲,將生絲煮熟,使之柔順變白,引申後於是又有鎔冶錘煉意;以後常說的練字練句,即言錘煉文字和文句,但這又是後起之義。本篇所論重點著眼於字形,兼及字義亦即由形及義,未涉文字的打磨功夫,故篇中“練”字祇宜訓通“揀”。若誤解爲指錘煉,不僅與全篇内容不協,且有以今訓古之失。

③“蒼頡”二句:《淮南子·本經訓》:“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誘注說文字造就會有詐僞萌生,務刀兵而棄耕耘,“天知其將餓,故爲雨粟。鬼恐爲書文所劾,故夜哭也”。蒼頡,《史傳》篇寫作“倉頡”。 官治民察:《周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④聲教:聲言教化。聲任動詞,指宣揚。 書必同文:《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輶(yóu)軒:輕車。古代帝王使臣多乘輶車。應劭《風俗通義序》:“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輶軒之使,採異代方言,藏之祕府。” 紀言殊俗:即言採記方言殊俗。

⑤《周禮》:原名《周官》,西漢後列爲儒家經典之一。保氏:官名。 六書:六種造字條例,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參見許慎《說文解字敍》。秦滅舊章:即指秦始皇焚書。舊章,指非秦所有的典籍史册、詩書百家及章程法規等文字著錄。 以吏爲師:秦初改制,以官吏爲師教習法令。

⑥乃:原作“及”,紀評改作“乃”。是。“乃”可任連詞,連接前後文句,相當於“然後”、“於是”。《綴補》云:“案乃猶‘於是’也。”校作“乃”,言爾後李斯如何,程邈又如何,表意完整;文本作“及”,則似有講半截話之弊。李斯:秦始皇相。籀(zhòu):籀書,亦稱大篆,周朝文字,筆畫較爲繁複。删籀指李斯曾做過删除簡化的工作。秦篆:即小篆,通行於秦時,故又稱秦篆。 程邈:字元岑,秦始皇時任御史。先時爲獄吏,後因事下獄,在獄中將民間習用的、簡於小篆的字體整理成隸書。隸書的特點是將篆書圓轉筆畫改爲方折,變象形結構爲筆畫化,流行於漢魏時世,後人多以爲程邈是隸書的創始人。古文:古文字,指篆書。

⑦草律:《漢書·藝文志》載,漢初蕭何草擬的法律,有關於文字之法的内容。 厥:其。 太史:官名。漢太史官司天文、曆法及史書修纂等職。 六體:文字的六種字體。《漢書·藝文志》:“六體者,古文(籀文)、奇字(古文的異體字)、篆書(小篆)、隸書、繆篆(刻印體)、蟲書(書於幡信,如蟲鳥之形)。”漢代文字考試分兩類,一考識字多少,二考六體。 輒:就。劾:彈劾。這裏指治罪。

⑧石建:石奮之子,漢武帝時爲郎中令。懼死:指因“馬”字缺筆而驚恐赴死。事見《漢書·石奮傳》。

⑨相如譔篇:《漢書·藝文志》:“武帝時,司馬相如作《凡將篇》,無復(即‘複’)字。”《凡將篇》爲字書,即古代的識字課本。譔,同“撰”。 宣成二帝:“成”宜據范註校作“平”。下文張敞正讀、揚雄纂訓分別爲宣帝、平帝時事。 小學:漢以後稱文字訓詁學爲小學。這裏指精通小學者。

⑩張敞:字子高,西漢宣帝時爲京兆尹。正讀:能正定《蒼頡篇》的文字音義。傳業:指傳授小學之業。《漢書·藝文志》:“《蒼頡》多古字,俗師失其讀。宣帝時,徵齊人能正讀者,張敞從受之。傳至外孫之子杜林,爲作《訓》、《故》,並列焉。”(按,《藝文志》又載杜林有《蒼頡訓纂》、《蒼頡故》各一篇) 奇字:即註⑦說的古文字之異體字,變易戰代通行六國的文字而成。一說,奇字即大篆。纂訓:編纂訓詁。揚雄有《訓纂篇》。《漢書·藝文志》:“至元始(平帝年號)中,徵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字於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纂篇》,順續《蒼頡》,又易《蒼頡》中重復之字,凡八十九章。” 《雅》:《爾雅》,見《宗經》註⑧。《頌》:字當校作“頡”,指《蒼頡篇》。 閲:察知,指掌握。

洞曉:洞明深曉。 多賦京苑:謂漢賦敍寫的内容。 假借形聲:指漢賦用字多取假借、形聲二體。假借,依聲借用之字。形聲,合二形爲一字,半邊表義,半邊標聲。有註本謂“假借”指假借奇字,“形聲”也任動詞即言繪形繪聲,並可通。

前漢小學:此處“小學”指文字的運用。 瑋:珍奇。 共曉難:難,指難字。此謂前漢作家都精通小學,並皆知曉難字音義(自然包括讀者也共曉難字的含義在内),“率多瑋字”於是就有了應用的基礎。這裏爲與下句說後漢小學轉疏狀況作對比而言。有註家解作淺學者難以共曉,恰恰與劉勰的原意相反,如此則文本似也當改作“共難曉”了。

“暨乎後漢”兩句:《說文解字敍》:“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范註云即指“莫達六書之說”,“皆小學轉疏之證”。 複文隱訓:這裏形、義並舉,指繁複的字形和晦隱的字義。 臧否(pǐ):褒貶。此處應視作偏義複詞,祇含貶抑、批評義。大半:有註家主張校作“各半”,不妥,蓋因“臧否”二字解釋欠確而致。臧否大半,即謂大都受到批評。

陳思稱:曹植語無考。 綜:聚總,會合。即言把握。 直:僅。懸:掛,引申指間隔距離;才懸謂才學懸殊。 抑:或。字隱:指用字的隱晦生僻。

從:趨從,追隨。 習:習慣。

羣句震驚:謂前後多句皆受到嚴重的影響。 將成字妖:指將用生僻字的作者視作“字妖”。 此列數句,是劉勰對世人識字淺陋的譏嘲。順上而下,作者先說西漢文人多精小學,用字瑋奇尚可理解;東漢作家疏於小學,再故作繁複晦隱則理當批評。這裏筆鋒又轉向讀者,謂用字趨簡趨易雖應肯定,但以爲凡有詭字、凡數人不識即可指斥作者則又未免不公。此如理解文意方順,兼及作者讀者纔論述周全。

《爾雅》一書,係由孔門弟子編纂而成,《詩經》、《尚書》等的經籍與它猶如衣服和襟帶一樣的關係;《倉頡》一篇,則爲秦相李斯輯集之作,鳥跡籀體經過脱胎變換這裏仍還遺存著古字的形體。所以,《爾雅》應是探尋文字詁訓的淵源,《倉頡》又爲搜羅奇文異字的園林,不同的體例相資相濟,有如左右肩股互相配合,能够總攬形義知舊曉新,這樣也就可以命筆屬文了。至於其他,還得注意古今字義的變遷,或興或廢的差別,筆畫簡繁的區分,甚至還有形體美醜方面的講究。情懷既要託聲於言語,言語又需寄形於文字,那末,朗讀諷誦成功的關鍵若在於聲韻的協調,臨文寫作的奏效則應歸諸文字的擇用了。

【註釋】

“《倉頡》者”二句:《說文解字敍》:“(李)斯作《倉頡篇》”。 鳥籀:范註等校改作“史籀”,雖不爲誤,卻又不必。鳥籀指黃帝史官倉頡初造之字,《吕氏春秋》高注謂“鳥跡”,許慎《說文》稱“古籀”。“史籀”則傳爲周宣王時太史所作的識字讀本。《漢書·藝文志》雖說李斯所輯“文字多取《史籀篇》”,但同稱爲“籀”,古籀、史籀間的因承關係實不可抹煞,《倉頡篇》稱“鳥籀之遺體”正切,無煩校改。

異體:不同的體例。承前兩句言《爾雅》、《倉頡》性質不同,這裏所稱的“異體”實指字義字形而言。資:助,相配合。 該:賅,指兼備。該舊而知新,不僅指掌握字形的新舊變移,更有兼包字義的含意在内。 屬文:指寫作。

若夫:任連詞,表示意有他轉。 字形:指字的形體構築。下段又言“字體”,義相同。單複:指筆畫的單一和繁複。 姸媸(yán chī):謂字的形貌的美醜。 這裏又涉及用字取義的其他方面,使論述完備,主次分明。

【註釋】

練擇:即言揀擇。參見前註①。 省:指省約。聯邊:偏旁相同之字。權:衡度。重出:重複出現之字。

疵:毛病,缺點。此處任動詞,指傷害。

“狀貌山川”兩句:謂狀山多用從山之字,如嵯峨;寫水則多採從水之字,如漣漪。咸,全、都。 常文:指非狀山模水的一般詩文。 齟齬(jǔyǔ):牙齒參差不齊,喻不相協調。瑕:玉的斑點,與上文“疵”字意同,於句中任名詞。

三接:接連用三個聯邊字。 其:同“豈”,表反問。字林:晉吕忱有《字林》一書,此處以編寫字書譏好用聯邊字的作者。

犯:抵觸,侵犯。 《詩》《騷》適會:指《詩經》、《楚辭》曾依需而適當運用重出之字。 近世:指晉代以來。 要:重要,必要。

肥瘠:以肥和瘦喻文字筆畫的繁與簡。 累句:連續疊用於句中。下言“積文”意同,並與之對。 劣:此處指單薄孱弱。 黯黕(dǎn):深黑貌。闇(àn):同“暗”,指模糊。《斠詮》:“言黑氣黕黕,而篇闇淡無光矣。”此處祇應取前半句的解釋,因實無“淡”的含義。

不必有:即言未必皆會出現。 體例不無:謂體例不可或缺。體例,指克服上述四弊,也即擇字的要求和原則。 值:遇。

【註釋】

隱曖:隱蔽,不明顯。 方册:典籍。另見《徵聖》註④。紛綸:紛雜繁多,含浩博意。 三寫易字:多次轉抄即有誤字。三,約數,非爲實指。易,變更。《抱朴子·遐覽》:“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虚’成‘虎’。” 訛:錯。

《尚書大傳》:解釋《尚書》的書,舊題漢伏勝撰,鄭玄注。實爲西漢伏勝的弟子輯錄其解而成,今有輯佚本。“別風淮雨”:盧文弨《鍾山札記》引《尚書大傳》云:“久矣,天之無別風淮雨,意者中國有聖人乎!” 《帝王世紀》:西晉皇甫謐著,記上古以來帝王事跡,其著今不全。“列風淫雨”:《帝王世紀》也有上引《尚書大傳》語,但寫作“列風淫雨”。

別列淮淫:此處以“別”與“列”、“淮”與“淫”的字形相比較。 潛:隱秘,暗中。 “淫列”句:淫,過多;淫雨又作“霪雨”。列通“烈”,列風即指猛烈之風。組詞義通,故稱“義當而不奇”。 “淮別”句:“淮雨”、“別風”不詞,故曰“理乖而新異”。

總之,篆書隸書鎔合變換,《蒼頡》《爾雅》分類有訓。古今字體形跡各殊,美醜姸媸也互不相同。文字順達應易於傳揚,形體蹇澀則難以流通。用字的聲韻筆畫做到明晰精當,文章的墨跡藻采必能騰躍飛動。

【註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