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客修养札记(十九则)

博客修养札记(十九则)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修养的目的,中国古圣先贤具有很高的追求。这样我的“今天”概念就发生了变化,它包括从早饭后的整个白天和晚饭后的一个夜晚,一天一夜的时间。因为今天是礼拜一,凌晨两点醒来,心中最早出现的意念就是:今天是礼拜一,单位里要进行年终考核。但是,就在那一刹那,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毛病,当下对他脱口而出:这是我的一个毛病,假如没有你这个同学,我今天该如何是好?

博客修养札记(十九则)

博客修养札记(十九则)(1)

很想实现一个愿望

我久已知道,好几个朋友都办起了博客。有的还很成功,并劝我也办它一个。但我一直没有想清楚办这个东西对我有什么意义。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意义。

也就是在昨天,我到旧书店闲逛,看到《名人家训》(收有曾国藩家书、朱子家训)一书,感到这个版本拿到手里比较舒服,准备推荐给儿子,姑且作为假期里的闲书看看。买回家来随便翻阅,在第一篇里,就见曾国藩说到他的一个朋友,“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当时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事:多年来,我不正是想这样做而一直没有做成吗?假如借助写博客真能把这件事干起来,对于我落实个人修养不是很有帮助吗?这就是说,在那一刻,办博客的意义,就在我心里诞生了。

曾国藩在那篇写给他“诸位贤弟”的家书中写道:“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亲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而大学之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处,则仅两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吾友吴竹如格物功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功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制,而著之于书。”

我想,他们所下的这种功夫,正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所生长的时代,真可谓风烟滚滚,云水激荡。社会的变化非常之快,人们面临的刺激非常之多。从正面说,变化是一种生机,一种前进,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从反面说,变化必然产生某种混乱,伴随新的灾难,给人们带来新的烦恼。我感到,在这种世道大变、人心大乱的时候,实在需要实践实践修身为本的原则,用以保持头脑的清醒,精神的稳定。

说到修养的目的,中国古圣先贤具有很高的追求。按张载的想法,应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到读书人的责任,按照范文正公的追求,应当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面对他们的人生境界,我们往往感到惭愧。我想,我应该做也可以做的,只是成就一番悔过自新的功夫。假如通过博客写作来省身改过,让自己变得更清醒、更稳定、更清净一些,天地祖宗应该就很高兴了。

我想,人世间的学问,当数着眼于提高生命质量的“为己之学”最真。做这样的学问,还是采取孔子的态度为好:“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这样的心情写博客,于我才有意思,我的生命也才可望得到更新。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命每天也应该是新的。

这就是我找到的意义,也是我很想实现的一个愿望。

(2006年1月15日,星期日)

挣脱不良轮回的锁链

按计划保持了修养的警惕性,并从中发现了一个博客题目。但是,从个人生活习惯考虑,想把写日记的时间改在凌晨,因为我有早睡早起的习惯,而且感觉早晨也容易产生灵感。这样我的“今天”概念就发生了变化,它包括从早饭后的整个白天和晚饭后的一个夜晚,一天一夜的时间。

因为今天是礼拜一,凌晨两点醒来,心中最早出现的意念就是:今天是礼拜一,单位里要进行年终考核。于是心里马上就产生了一种紧张。起而静坐,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起得过早,静坐以后又生倦意,所以便倒卧入睡。一觉醒来,已是六点二十分了,这是我必须马上准备出发的时间。仓促之间,手机和通讯录都没有带上。而我当天上午有事必须要与老师联系,需要他的电话号码;傍晚时分,则要去我儿子的学校与他一起吃饭,需要手机及时联系!

但是我并不太在意,因为我有海涛兄,他是我的好同学,从他那里可以问到老师的电话。所以一到办公室我就拨通了他的电话,并顺利地解决了我的问题。但是,就在那一刹那,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毛病,当下对他脱口而出:这是我的一个毛病,假如没有你这个同学,我今天该如何是好?我不止一次因为这样的事情求助于你,这可不是一个偶然的失误,而是一个明显的不良习气啊!

我开始了反省。不止一次地让同学帮我查电话号码,是什么毛病呢?

“因为我总是在思考各种问题,对于生活中的好多事物也就不够细致。”这是我的第一层认识。但是,要改正毛病,就应该往深处追问一下:这种现象的实质又是什么呢?实质上是没有尊重自己的现实生活。不重视眼前的具体事物,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跟具体事物无关的生活,是想离开坚实的生活基础去实现高于基础的理想。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

“我的生活秩序有些乱,东西往往没有放到固定的地方,我有些不拘小节。”这也只是在描述现象。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不重视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内在的精神问题。自身生命活动的有序化程度不高,造成了生活的无序状态;生活的无序状态反过来又影响了自身的稳定性与有序化。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我命运中的一种不良的轮回。

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生命质量太低啊!

要想挣脱自身的恶性循环、不良轮回的锁链,不发狠悔过改过,怎么可能呢?

幸运的是,我知道一种学问,它确实可以解决这种问题,这就是古圣先贤反复推崇的源远流长的心性修养之学。既然相信这种学问,那就让我来实践它、验证它吧!

(2006年1月16日,星期一,阴有雾)

反思恶口问题

早晨夫妻一起驱车去单位上班,因为说到人的不同追求,对于个别比较在乎职务的人,妻子谈了她的一些思考和应对方法。可能是因为近来比较重视修养,自觉已经提高了精神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所以,她的话音一落,我就比较准确地感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于是对于她的观点和应对方式进行了认真评点。我感到,这次评点,用意是善良的,思路是清楚的,观点是正确的,妻子听了以后,非常重视和表示赞同。

但是,在和她分手以后,我心里却感到不太舒服。省察之间意识到:我这是犯了恶口,损耗了神气,并有伤夫妻之和。

单从道理上看,应该说我的观点还没有太大问题。我强调了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上说话办事不能满足于“出自本心、发乎善心”,还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角色意识;在家庭与亲族之间也是如此,否则有些问题就处理不好。甚至在一个人独处之时,也并不是说就脱离了所有的社会关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按照《太上感应篇》的说法,独处之时也有天地鬼神的监察,所以《大学》里引用曾子的话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严格说来,人并没有独处之时、独处之地。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在不同方向和程度上塑造着自身、家庭和社会的整体质量。

不过,我在说这番道理的过程中,却夹杂了大量的否定、责备、教训之辞:“你说得太多了”,“你说的是自己的话,不是你那个社会身份应该说的话”,“你以往在家庭和亲戚之间也有这个问题,在有些情况下你好心好意但效果并不好,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而且,我在论述自己的道理时,还评论了岳母:“母亲这样的好人之所以辛辛苦苦而好多关系都处理不好,原因就在于她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没有注意以她的身份在具体时空、具体社会关系中该怎么说才有利于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属于“恶口”,违背了“十善”的教诲啊!

实际上,妻子是一个非常顾全大局的人,我所说的她的问题,只是在健康度不太高的环境中她纯朴善良优点的负面效应而已。我对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并以这种要求专门挑剔其不足,言语又过于尖刻,这就很有点《太上感应篇》中所说的“刚强不仁”的味道了。

《太上感应篇》的结尾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我的做法,显然属于后者啊!一是言语不善,二是专看他人毛病,有这两条,哪里还有“行善”呢?

我想到,世间很多刚直之人,都在犯着同样的毛病,但是又多以“我是好心”、“为人实在”、“刀子嘴豆腐心”,掩盖了自己的问题。我承认,直言伤人,确实有不少是属于居心为善。但是,除了原则问题、敌我矛盾、危急时刻、特殊情况需要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在通常情况下,在换一个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完全可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却因为心粗、性急、情绪失控而口不择言出语伤人,无论怎么说都要算是一个毛病。我感到,犯这种毛病,不光有言语过激的问题,实际上其心态也不可能属于纯善;纯善的心态为什么会发出偏激的言辞呢?细究之下,我认识到,偏激之辞,往往出之于偏执之心,其中不免带着几分专制与残忍,这可绝对不是仁义之心啊!

反思了这个问题,感到十分惭愧。

不过,通过与妻子的聊天,无意之间倒解决了自己的一个思想问题。在决定通过博客记录修养过程之后,这两天心里实际上还有个顾虑:“有什么必要在这里暴露自己呢?这是不是显摆自己呀?”现在的想法是:在统一的宇宙时空中,反正人人都无处可逃,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是公开的;即使不拿到人前来,实际上也无法瞒天,无法昧心,生命质量的高低,又岂能欺人?既然如此,何必不开放心胸,干脆把自己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呢?关键在于存心。“学问之道,在求放心”。若存心张扬,即使隐居深山不发一言,也难改其心为外放之心;若存心修己,即使出入闹市,言满天下,又何妨其心为内求之心?这样一想,顾虑也就打消了。

(2006年1月17日,星期三,阴有薄雾)

只管改正自己的不是

痛改虚荣归淡泊

力挽狂澜复宁静

这是今天写的一个对联。

连日来加强修养,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可以感到精神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早晨于上班路上体会这两天下的功夫及其内在感受,进办公室后心里突然涌出“力挽狂澜”四字。进一步体会、拓展后,在手机上写成以上对联,发给了儿子。这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提醒。

后来又想,我这只是一段功夫的开始,还没有深入下去,没有真正达到淡泊、宁静。要坚持下去,真正完成了这段功夫,这副对联恐怕就要改一改了,那可能就叫“虚荣剥落归淡泊,狂澜镇平复宁静”了。

盘算起来,从我开始接触中国传统修养之学,至今已经有10好几年了。这中间也曾下过不少真实的功夫,并有一定的收获。主要体会是:念念不忘基本修养戒律,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功夫最易得力;专门找自己的不是,只管改正自己的不是,最容易进步。这个体会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念戒最易得力,改过最能进步。问题在于修养功夫时断时续,没有一直坚持下来,所以进步太慢、太小了。

因为考虑到新的一年应该更加振作,所以从上一周开始,我就重整旗鼓,又开始了念戒改过之功。一用功夫,感觉就不一样。这从下边粘贴的文字就可以看出:

忠君不图君能知,

爱国何患国无心?

纵使天下人负我,

我终不负天下人!

[附记]2001年前后曾专修念戒功夫,不管他人不是,专找自己不是,有一天在北京城南路边忽得前两句。元旦以来看到一本善书中说“贤人争不是,愚人争有理”,故又开始自我反省,今日傍晚于城南家中忽得后两句。当即感到,后两句可续前两句,成一整体。数年之间,辗转之中,修养歌括,论满意者,数此四句。当命名为“定心铭”,坚定不移,永远奉行。(二〇〇六年一月十二日)

不过,体察自己当前的心理,实际上怨天尤人的势力还没有完全去掉。因此,念戒改过之功还需要加强。

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在反省当中,我对于六祖的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见世间过”,就改变了外向型的意识活动,等于收回了外向的分别计较之心。其中包含孟子所说的“收放心,不动心”。这不正是修道人搞的学问吗?“常见自己过”,即等于此心常觉、良知常知。而六祖还说过,“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家灵光常闪现”。这样说来,“常见自己过”,不就是“与道即相当”了吗?由此可见,不看他人不是,专找自己不是,只管改正自己的不是,确实是十分可靠的修养路线

一篇《了凡四训》,其至真至正至精至邃之理,无非“自作自受”四字。既然自己所遭受的正是由自己造作出来的,那么,遇到不如意之事,若不反求诸己,反去怨天尤人,岂不荒谬?

因为我以往的修养总是进一段退一段,再进一段又退一段,所以在每次重新振作开始一段修养的时候,以前走过的过程和出现的体会都会重新出现。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修养是个客观的实践过程,有其客观的规律,并且是可以重复的。这一次,修养到这里,我感觉又用得上以往修养所得的一个口诀了:

不管处境如何,一味优化自我;

不管别人如何,一味优化自我;

不管素质如何,一味优化自我;

不管效果如何,一味优化自我。

不管过去如何,一味优化自我;

不管现在如何,一味优化自我;

不管未来如何,一味优化自我;

不管过程如何,一味优化自我。

以前我曾把这个口诀叫做“定心诀”。它在我面临困难局面的时候,发挥过重要作用。

(2006年1月18日,星期二,阴转晴)

以真修向天地祖宗汇报

要查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思想”,上午先与西城区图书馆联系。等到图书馆回话已近中午时分,这中间写了一点东西。吃过午饭赶到图书馆,办理了借书证,借到了几本关键的书。因为今天是儿子的生日,所以在傍晚时分约儿子从学校赶到西四一带,并就近找了餐馆,等候妻子从单位赶来,一起吃了晚饭。

一天来保持了修养的意识。最大的问题是效率太低,做的事情太少。但是,对于自己的思想问题却有了进一步的解决。这就是,仔细体察,我心里还有一层疑虑:以博客记录修养过程,如果只是为了整理思路、探索规律,如果只是写给自己看的,那就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了。因为写在自己电脑里也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了。不料今天在与儿子的交谈之中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在以上的目的以外,还应该定一个目的:以我公开的、连续的、漂亮的博客网页,每天向天地祖宗汇报。这是非常必要的。这,大概正是我最近要反复为写修养博客找理由的原因了。

古人强调君子之学“为己”。所谓为己就是说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我解决了这个问题,说明我有了一点收获。但是进步总嫌太小了。

向天地祖宗汇报,要有充实的内容,这就必须以真修、实干为基础。

(2006年1月19日,星期四,阴)

确立一个宗旨

在上班途中与同学联系,决定于明天去看望老师。到办公室后发现单位里都在搞年终考核,于是决定,还是到图书馆里查看资料吧。在路上想到,我现阶段的修养,虽然已经确定了以悔过自新为主,但是,悔过自新又为的是往哪里去呢?还应该立个明确的宗旨。

根据以往的学习,我已经可以相信的是,人都有人性,人性从实质上是自由自觉、不偏不倚的;但是具体到每个人,一般来说都难免有偏,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再加上具体环境和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人性之偏又会得到发展。所以人人有偏,只是偏的方面不同、程度不同、性质不同而已。我想,大舜向大禹交代的心法中说的“道心”就相当于人性的本来面目,是水,“人心”相当于人性具体的变化,相当于波浪。他的目的是劝告人们通过“精一”之功,保持或恢复“中”态的人性。尧舜之道可以说是中道,儒家推崇的就是这个道。佛家也讲中道。我感觉中道与各家都不矛盾。

根据这种理解,我曾经写过十几句话,起名叫“中道颂”:

明哲智慧照尘寰,中道薪火古今传。

非有非无称实相,不一不异是本源。

放下是非证真境,超越善恶至善端。

内见心性进佛妙,上承天命通道玄。

良知根本切实际,四端扩展圣功全。

忠恕一贯可得道,三德简易能通贤。

礼教法制自互补,全体大用岂有边?

明德当从天下明,出世功夫在世间。

修齐治平自由阶,直达生命极乐园。

我想,我的素质是太不够了,所以学习修养文化多年,一直也没有开悟。按照修养这个行当的标准,以我这种程度,即使说得再对,也是瞎子摸象、道听途说罢了,而不可能是真言。但是,我们凡夫俗子进行自我革命,总要有个依据,目前我所敢于依据的,也只能是以上的见解了。

实际上,即使是高明的老师手把手地传授、引领,修养也是一场试验、一场冒险,因为已经有那么多不成功的人——所谓“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我只能朝着这个方向走走试试,并把试验记录下来。成功了,对于后人就多了一份经验;失败了,也会多一个教训,或许会有一定的意义。

这样说来,我的悔过自新就是纠偏祛病,纠偏祛病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人性的中道。我不敢保证能做到,可我要坚持去做。请天地祖宗多多保佑。

(2006年1月20日,星期五,阴有雾)

我认识了棒喝的意义

与妻子一起看望搞修养的M老师。在那里看到了几位比我们早到的同学,正在谈论一些学问方面的问题,我们便坐下听老师的解答。因为对于理论问题比较感兴趣,又对讨论比较热心,骨子里对所讨论的问题还具有一定的自信,所以我一直有个习惯:老师在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的脑子就不停地转,他话音一落我就想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既有请教之意,也有向具有疑问的同学提供参考之意。颇受当代平等意识影响的我,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不像一般同学那样毕恭毕敬,有时候还敢于表示一点不同的观点。这在过去,我一直不认为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因此,今天坐下以后,仍以同样的心态积极发言。

但是,当M老师批评一个年岁较高的同学不该提那些高于自己水平的问题时,我想帮助解释一下:“在我看来,知道了后边的高级阶段是什么,可以树立前进的信心。”但是我的引言有些太陡:“老师,我对这个问题有个不同的意见。”不料M老师一下子变了脸色,激烈地批评说:“那你教我吧!”接着以难以容忍的口气继续批评:某某某,你就是太强,你要这样不改一辈子也不会进步!你就是爱说,有了点体会不知自己养着,到处去跟人家说;你这是以盲引盲,你是真害人,真害人啊!你想改?不好改呀!你能改得了吗?甭说别的,你要是能够在老师说话的时候,自己心里想说,就是管住自己不说,就不简单了!

我受到了当头棒喝!当时一愣,有些吃惊,但是马上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在精神里定住了自己。吃饭前M老师安慰我:某某这次不错,里边一点也没有动。要是以往,别说是当着这么多人说你,就是单独说你,你也受不了。

在整个吃饭过程中,一直到饭后的闲谈中,我都注意定在自己的心里,一改往日之习,没有说什么话。尽管我心里终觉不快,但主要是一种羞耻感、惭愧感、沮丧感,对于M老师的批评,没有意见。

我把这次棒喝看作天地祖宗、古今圣贤借助这位老师对我进行的一次宝贵的教育。从中至少可以看出我长期以来存在的好几个问题:一是强调了为人诚直,掩盖了无礼和粗鲁;强调了热情,掩盖了自大和好为人师;强调了随便,掩盖了某种程度的狂荡放浪;强调了平等,掩盖了对于社会秩序的轻视;强调了积极思考,掩盖了不重视体察和涵养。这都是自己的生命质量问题啊!

通过反省,我感到自己实在是障深垢重,罪恶深重。从头修养,可能太晚,但必须从头修养。悔过自新,对于能达到什么程度,已不敢有所预期,但必须悔过自新。

我反复祈祷天地祖宗:请救治我,帮助我,使我可以自新,可以不断提高生命质量。

(2006年1月21日,星期六,阴有雾)

改邪归正气浩然

继续反思自己的问题,基本用心方向能够掌握在“不管处境如何,一味优化自我”上。到了下午,把对于这次棒喝的认识写下来以后,精神里感到了一种轻松。

晚间在反思中想到:M老师在去年春天对以往的说法作了修改,说在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后可以确定我并没有真正明心;当年我感到的只是一种景象,而不是一种境界;景象只是影子,而境界才是实际。他当时还批评说:你在有了变化以后,不该跟别人去说,说了对自己是一种消耗,问题更在于你好心给别人说人家并不相信,还给你加了不好的意识,对你就是一种不小的伤害。这一次,老师在棒喝之中又提到这个问题:我并没有感到那个真实的状态,又爱去跟人家说,那就是以盲引盲。

回想起来,几年前,当时直接听我说过此事的只有两个人,而且是我的同学,属于圈外之人,并无传播。在圈内,一次老同志聚会当中,我说过此事,都是一些修养较高不会传播的人。但是却逐渐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传播,不少人都听说我明心了。近几年我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小,直接听我谈过修养问题的人只有三四个人,对他们我一直没有明确说过自己明心了。尽管如此,我在这样小的范围里,毕竟还是一个喜欢跟人家谈心性修养问题的人,而且在下意识里是以一个有所开悟者的身份说话的人。我现在知道自己并没有开悟,以一个没有开悟的人(当时被告知是一种开悟)对于关键问题发表意见,很多见解必然就不可靠;我的那些不可靠的观点,对于人们就起了误导、污染作用。既然如此,我就要赶紧做一个早就该做的辟谣工作。再者,我的一个突出的毛病是总在思考和讨论,实际上并没有下什么像样的功夫,所以至今没有明心见性,这也是一个应该告诉人们的教训。基于这种想法,我就在手机的信箱里写了四句话:

空想玄谈十几秋,

性未亲见心未休。

寄语故交诸同志,

莫信我言误真修。

我把这条信息发给了几位接触较多的朋友之后,感到心里产生了一种踏实感。胸襟之间,正气陡生,豪情满怀。我跟妻子说:我们从来都不想搞虚假的东西,也从来没有想到要在修养界得什么东西,我们要这种虚名干什么!说这些话的时候,明显可以感到自己的满腔正气。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喜欢中国哲学的人,我不过是为了实践中国圣贤的东西而开始了修养,后来又作为一个记者,为了报道气功问题接触了修养界的一些学派,我既不图金钱,又不要座次,更不想开宗立派以此为业,我没有必要要个虚名,让人崇拜。即使我偶然之间真有了本事,也愿意将本事用在正常的事业和生活上,没有必要让别人知道。

但是,当到处传说我明心了的时候,我确实应该做杜绝名誉的工作而没有做。可以理解的是,首先主要是因为我当时自以为真明心了,并由此产生了“应该帮助别人”的责任心,所以有人问到修养问题时,我就比较热心,觉得应该跟人家讲一讲,以增强成功的信心。但是细究起来其中并非没有虚荣的成分。我没有坚决杜绝名誉、韬光养晦,也说明当时我对于这种虚名感觉很受用。M老师在去年春天提出我并没有明心的时候,这时我应该做辟谣的工作,还是没有做,则是因为当时陷入了一种沮丧和迷茫,对于M老师在印证上的前后不一致产生了怀疑。后来M老师曾以讲解五祖为神秀印证时指点的不妥为例(他认为神秀已经是明心层次,此时再“拂拭”就加强了客尘,无法见性,而五祖没有作出正确的指导)解释了此事,等于说明了内学实践与教学也是一个逐渐探讨的过程,难免出错。这以后,我本应该及时调整过来做纠正舆论的工作,但这时候我脑子里已经开始了对于修养界诸多弊端的反思,没有把自己面临的问题真正重视起来,更没有及时做纠正工作。该做的工作没有做,是一种过错。之所以出现这种过错,是因为思想里边有偏,偏即不正,不正即邪。说邪,似乎太狠了。实际上人人有偏,必然人人有邪。不承认有邪,就等于不承认有偏,就不好修养了。

改邪归正气浩然,使我增加了修养的信心:改过之功最实惠、最可靠!我想到了佛家修学纲领“觉、正、净”,其对立面是“迷、邪、染”,都可以靠改过解决。六祖早说过“改过常生智慧”,说的是改过可以生“觉”;我上面说的是改邪可以归“正”;觉了、正了,自然也就“净”了。

改过利益如此之大,而人们多不承认有过,也不愿意改过。问题在于,知过已经很不愉快,认过等于自我否定,更是痛苦,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改过,等于用实际行动跟自己作斗争,它的难度显然更大,而且还伴随着一些风险,一些不可预料的牺牲。不付出这些代价,不愿意实现自我否定,当然就不能享受改过的巨大利益。

由此想到,孔子的学生子路,能够闻过则喜,实在是为人不俗。普天之下,闻过则喜者,能有几人?按六祖说的“护短心内非贤”的标准衡量,则贤人实稀,而非贤之人倒比比皆是了。

要优化自我,必须自我否定,知过改过。这是我今天得到的重要体会。

(2006年1月22日,星期日,阴有雾)

为善自强全无敌

清晨与妻子一起驱车去上班,路上打开手机,看到有两个朋友已经对我昨天的信息做了回复。一个关系较早、水平较高、更了解情况的朋友写了四句话,既肯定了我这些年的修养成果,又指出了我的问题,还给我以鼓励:

悟到真空非空想,

修道路上不要忙。

志同道合携手进,

总有一天功见长。

我感谢他的好意,但他又把我说高了。我没有悟到真空。

另一比较年轻、为人坦率的朋友,则一连发了三个信息:第一说她并没有受我的不良影响,并说早就看出我有问题但苦于无法劝解;第二说她原先也听到了我明心的消息,但见我之后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第三对我现在的觉悟表示欣慰,并想约我单独谈谈。从她的信息可以看出,M老师的批评是多么正确。我花那么大的热情、那么多的精力去“帮助”别人,非但没有帮助别人,反而给人增添了苦恼!一个没有明心的朋友,竟可以看出来我不像明心的人!我再也不做这种荒唐事了。因此就给她写了四句话:

不再扯葛藤,

专作改过功。

先扫门前雪,

后论瓦上冰。

近中午时分,到空旷之地背诵《金刚经》一遍,感觉精神很稳定。今天想到的主要是:欲自强,须为善;为善者,必自强;既为善,即无敌。所谓仁者无敌,如果有敌,有对立,就没有了仁。一个人,在精神里不可能离开任何社会关系确立自己。离开任何社会关系确立自己,都是一种幻想,一种堕落。佛家讲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站在整个大自然的立场看问题,无一物非己,所以基督文明中的一个精华就是“爱人如己”。只有善待一切,才是善待了自己。

但是,想到人到中年,德业无成,为人轻贱,实在愧对祖宗,情绪曾数度激越。后来平心暗想,感觉不必激越。激越是对自己不利的,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好,“思惟善法、不使恶念夹杂”,才是有意义的。

我还思考了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中国传统修养文化,我真正可以相信和尊重的,到底是什么?

实事求是地说,M老师讲的东西对我启发很大,尤其是用辩证法解释修养问题,解决了我很多的疑难。但是如果让我完全依靠这个体系,我做不到。因为这个体系还安不住我的心。我想,在“得道”做不到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实际上大家都是在试验。我的试验当然还是要采用自己可以放心的方式进行。这可能是我执作怪,但是我目前就是这个水平。我只能在这个水平上思考问题,而不是放弃思考。

当然,在搞心性修养的时候需要放下成见,但并不是说就不需要独立思考了,尤其是在有了近二十年的实践、看到修炼界确有很多问题之后。这个实践已经使我明白: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认识规律,在心性修养领域里也是适用的。不尊重这个规律,没有开放的讨论、批评环境,就会把自己的学问、实践封闭化、绝对化,把个人绝对化、神秘化,从而使修炼群体成为一种变态的甚至是危险的东西。这是中国修养文化一直没有克服的一大陋习,一大悲剧。

积二十年之所学,可以确定,我在心性修养上可以依托的精神,主要还在中华主流文化即儒、释、道的思想中。圣贤文化需要翻新,但是使我可以放心的是有所因革的述而不作的东西,而不是一种另起炉灶的东西。我不能违背良知,我有权利选择。既然如此,我就应该重新整合自己之所学,制定一个让自己更踏实的修养路线。

这个选择一定要是一个合乎良知的选择,是一个可以注解往圣、成全来学的选择。宋代哲学家提出为学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理想一直令人敬仰。我不能提那么高。即使超越现有水平选择一个可以激励自己的目标,顶多也只能这样提:

可以安心,

可以立命,

可赞往圣,

可资来学。

也就是说,以自己的心态,相对于创新形态的体系,我想应该退一步,选择一种它和传统文化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种中间状态,对于传统圣贤文化的精义,可以发挥一种注解、阐发、弘扬作用;对于理解创新性质的未来形态的文化(可能是已经出现的,也可能是还没有出现的),则具有一种铺垫、参考以及导言性质的作用。这就是基督文化中说的:我来到世间,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成全。

(2006年1月23日,星期一,阴有雾)

归 中

到西城区图书馆看书。休息期间,主要思考了自己的修养路线与重点。我想到,无论从我的情性、程度,还是从我所承接的文化传统来看,现阶段都应该选择中庸之道的修养路线。在考虑的过程中,曾几次与我的大内弟电话沟通。他也认为,选择“中”好,与谁也没有矛盾。

据传说,尧舜禹以天下相传的时候,都强调了中道的道理。其中舜讲得最成体系,后世儒家把它叫做“十六字心法”:

道心惟微,

人心惟危。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从现在的认识水平理解,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心学提纲:道心是心体体性,人心是意识活动,精一是修养功夫,执中是修养结果。

我还想到:大舜是中华民族的先王,属于君;又是我们家族的祖先,属于亲;是连孔子都赞叹和效法的圣人,所以又属于师。因此,以大舜心传修养自己,等于君、亲、师都尊重了;再以宇宙天地为立场,一个修养者应该尊重的重要关系就齐全了。

大舜说的“中”,等于是中华文化的源头部分,那时候是一种原始的统一状态。以后出现的各家虽然产生了分化,但是,只要是有“道”的学派,都可以看作“中”在某个方面、某种层次、某个阶段的展开。的确,中庸其至矣乎!

(2006年1月24日,星期二,阴有雾)

复 常

反省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主要认识到,这些年来我出现了两个错位。我主要是一个编辑,虽然爱学问、重修养,但是积累过程过长,并不精专,也没有看得见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朋友当中竟大谈学问,扮演了一个学者的角色,这是第一个错位;面对修炼界的朋友则大谈修养业务,扮演了一个专业人士的角色,这是第二个错位。在很多情况下的心态失衡、言行失中,与这两个错位都有关系。既然认识到了,就应该赶紧复位,即恢复自己的正常状态。我将以上认识作了归纳:

我本一编辑,学养无专攻。

只因爱学问,竟以学者称;

只因敬内业,强冒为精英。

定位既不准,言行必失衡。

愧谢诸善友,容我改旧风。

努力复常态,舍高而守中。

摸索多年,才有了这点觉悟,虽然太晚,亦属万幸。借鉴古今圣贤的论述,从现实和发展的可能来看,对于人的精神历程,我可以作出的划分是这样的:赤子之心当称之为正常,偏执之心可称之为异常,通过修养超越了情绪、沉伏了计较乃至克除了偏执,可一概称之为复常;继续修养提升,可以进入超常;按逻辑推理,往上还应该继续圆满,还可以有一个阶段,可以叫恒常。

这样看来,儒家学者说过的“圣人只是常”是非常正确的。在精神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赤子之心,一般成年人的偏执状态是异常;超越常人开发了超常能力的人,也是一种异常,都不是究竟。这样说来,处于这两个阶段的人,都应该留意儒家的观点:圣人只是常。离常,则非狂即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放下自己的偏与异,走向更高阶段的常。

赤子之心是常,复常是常,恒常也是常。我目前的任务主要是复常。

值得一记的事情是,单位里举办迎春联欢会,其中有个抽奖活动,我抽到了一个二等奖。中午会餐,认识了两个英语编辑,都有基督教的信仰,而且深有研究和体会。我向他们请教了不少问题,感到受益匪浅。同桌还有一位文老师,正在筹划一个关于传统武术文化的出版项目,跟我的兴趣也极有关系。我的愿望里边有一句话,是“因缘善整合”。在今天的聚餐桌上,倒是实现了这句话。

(2006年1月25日,星期三,晴)

体 悟

昨天傍晚,我以往的同事,一位十分善良并具有佛教信仰的朋友,从上海打电话给我拜年,说到今年太忙太累了,过年期间一家三口要到浙江的一个寺庙里去休养几天。说话之间知道他们要去见一位确有实修与师承的主持法师,法号“体悟”。我想到,我的毛病,就是思辨过多,缺乏体悟啊!

昨天夜间,醒来多次。不知为什么,醒来第一个念头总是想到我家里那本《静静的密林水池》。这本书介绍的是南传佛教一位名叫阿姜查的法师的修行情况和言论。他强调的就是体悟。此书来到我家已经好几年了,可惜我一直没有给以必要的重视。前两天只是随便看了其中的一两节,现在竟然一次次地复现于脑海。我意识到,我需要的,正是这位法师的教诲!我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学习他的榜样,放下过多的思虑,开始观自在,真体悟。

今天早晨,一位具有较强修炼爱好的朋友来电话。看到那么聪明的人,对我充满那么多善意的人,因为执著于自己找到的那些宝贵的东西,变得不能正常看待这个世界,我很感同情。我忍不住打电话过去沟通,感到非常吃力。因此我想起了另一个朋友,他在觉悟后说:过去,我们都是拿一个好东西一叶障目了。说得多好啊!即使用世界上最贵重的黄金叶、珍珠叶、宝石叶,拿任何一叶来障目而不见其他,也都是非常危险的啊!

午后,一位早年的同事、在金融报社工作的朋友来电话拜年。这位朋友在数年间成家立业,并有了一个儿子,我想这种生活必然是辛苦的。但由于此人谦虚、踏实、诚恳、负责,在担负家庭、社会责任中显然很快成熟了、坚强了,也更健康、自信、开朗了。看到这种变化,我非常高兴。我们的对话,是那样开心。

(2006年1月26日,星期四,晴)

非法非非法

上午陪同妻子一起去雍和宫游览,置《宗喀巴大师》文集一套(共五卷)。

从雍和宫出来,想到中国先贤的伟大胸襟。比如儒家的孟子可谓大丈夫,他对于尧舜周孔的伟大精神赞叹不已,同时也决不甘居人下。他说:“舜,人也;我,亦人也!”王阳明也是大丈夫,他强调,“千圣皆过影,良知是我师”;人都有良知,都可做圣人;“人人心中有仲尼”,“满街都是圣人”。佛家大德更是辈出,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他们在尊师重道的同时,同样提倡自己找到自己的解放之路,自己解放自己。到一定的时候,是魔来也杀,佛来也杀,推倒一切,方能得大自在,大自由。不知是哪位高人,还留下了“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的豪言壮语,实在令人振奋。这些伟大的精神,正是人类争取生命解放的革命精神,也是古今圣贤希望我们弘扬和实现的自由精神。

因为近日对于“中”的问题考虑和体会较多,所以从应用角度对《金刚经》中的好多命题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今天就意识到,在下修养功夫的时候,就是不可思议。思和议都是修养的准备,以及修养之后的总结。实际上,不仅修养实践如此,一般社会实践也是如此。学习、研究、讨论,是实践的准备;想清楚了,干起事情来就要踏踏实实,不要思虑过多,高谈阔论;事情干到一定程度了,需要总结经验,再思考和议论又成了必要。

当下功夫的时候,不可思议。这就是说,要放下各种思虑、各种判断,是也不要执著,非也不要执著。那是一个非法非非法的状态。执著是法也不对,执著非法也不对,完全放下,即是中道。以往高明的禅师教人,让你无可思议,就是逼我们沉伏逻辑思维,走向中道。用我前两天提出的概念来说,老师不让学生思议,就是让学生“复常”。

晚饭后家人闲谈,妻子说到社会上的是非邪正问题,似有烦恼。我试着运用以上想法开导说:有烦恼,说明我们的主观世界不适应客观世界了。这时候应该提高自己,不是抱怨客观世界。提高,提高,就是要放下现有的成见,更上一层楼,获得更高的见识;有了高见,就提高了。怎样放下?《金刚经》里有方法。“不应取法”,不要执著自己的是;“不应取非法”,不要执著别人是不是。“非法”,超越自以为己是(否定自是的见解);“非非法”,超越自以为别人不是(否定他非的见解)。这样,才可能从一般的是非中超出,向上达到中态,实现真正的实事求是。

关键是把自己的执著放下,放下执著就不对立了。放下执著、对立以后,自有一个更高的安身立命之处,这才属于自立。在那里一方面涵养自己,自主自强,另一方面为所当为,这样才有可能改变环境。

(2006年1月27日,星期五,晴)

心行真经

凌晨起来写完昨天的日记,又卧床休息。在休息的时候,接着刚才日记里说的意思,按《金刚经》的要求——不应住法,不应住非法;非法非非法,处理自己心上的问题。在似睡非睡之间,进入一种身心和谐、气机腾然的状态。每逢修养精进、有所突破的时候,多有类似反应。大概是我为人过于执著,别人容易出现的感应,我在清醒状态下不易见到,而在似睡非睡状态下,倒容易出现。

等妻子起床后,我把自己近日运用《金刚经》修养意识、超越执著的体会又作了说明,她感觉很受启发。

六祖讲,对于经文祖语,要口念心行、耳闻心行,才能得其实益。这话确实不假。我意识到,把《金刚经》背下来天天念当然是好,更进一步,应该用经中的道理和格言作为修养口诀,随时解决自己的意识问题,这才是把经典背下来的目的。

我有一位文化程度不高而在修养上已达较高境界的朋友,有一次特意打电话跟我谈了对于《金刚经》的认识。他说,《金刚经》就是一尊佛,念金刚经就是念佛,就可以成佛;因为其中处处都在破我执,我执破了就是佛。我在初步的修养中已经体会到,《金刚经》的确可以作为破除我执的根本方法。

离我执,才能入中道,复真常。我的一大毛病,是过于执著是非善恶了,实际上是过于执著自己对是非善恶的看法了。何以从中跳出来,何以通过自我否定,实现一个飞跃?心行《金刚经》也。

我想,老子《道德经》,儒家《中庸》、《大学》,都是可以破我执、归中道的。所以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于这些基本经典都下了功夫。今年还应该继续下功夫。但是重点要变,重点不在口诵,而在心行。还有,我在修养方面的学问局限很大,而且也很肤浅。所以这两天我想到:必须继续深化、扩展。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在十几年间,一方面继续在几篇基本经典(比如《金刚经》、《道德经》、《中庸》等)上下专精功夫,另一方面还要博学儒、释、道三家经藏,并重点学习一批大德的东西。以专精功夫理解经藏与诸大德,以经藏与诸大德资助专精功夫。购置《宗喀巴大师文集》,用意即在于此。

(2006年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即当年年三十,星期六,晴)

扯断葛藤

明显感到,一些以其老师一叶障目的朋友,难以理喻。虽然善心很大,但相处之中,彼此就像瞎子摸象一样,各说各的理,总也不契合。还不如跟不谈修养的常人打交道容易。我久已意识到,这属于一种变态。我的一位朋友,干脆说这是神经病。这样纠缠下去,对彼此都是一种伤害。直言劝人人不服,继续胡扯实有害。怎么办呢?凌晨醒来,颇感为难。马上以《金刚经》里的经文作为摆脱烦恼的口诀,感觉很有作用,并再度入睡。

清晨起来,突然意识到,他们不是崇拜老师吗?正是他们崇拜的老师让我远离他们的,让他们明白这个事实就好了。于是我就先给一个经常接触老师且威信较高的朋友发了一个手机短信,向他表示感谢:

感谢老师与师兄,

教我远离诸异能。

变态葛藤扯不动,

方悟高明真高明。

接着把这个短信一一转发给几个我(是自己水平低)扯不清的朋友。并说供他们参考,祝他们多就教于高人,获得新的飞跃。信息发完以后,我感觉到了一种轻松。

这种做法似乎太无情,但从理性上分析,道是无情却有情。算起来起码有三个好处:一是尊重了大家尊重的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二是借朋友们崇信的权威点明了问题所在,有利于朋友清醒;三是扯断了葛藤,有利于大家进步。

上午打电话问候老家的两位姐姐。有三个外甥和一个外甥女打电话来给我拜年。

(2006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星期一,晴)

修自由之道

写完了“扯断葛藤”,使我心里感到一种轻松。我明白,不是任何别人影响了我的轻松,是我对于一种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过于执著束缚了我。这种执著是一种外向追求形成的外在控制。

上午二内弟从美国打电话来拜年。他在美国读完了医学博士,已经开始独立行医。在行医的过程中,多采用中医、针灸疗法。他向我介绍了事业的最新发展。我向他谈了自己最近的体会。我说到:修养文化在历史上一直都不完善,这种文化具有不确定性,社会发展的主题也不在这里,所以参与实践的精英人员也一直较少,不占主流且功夫往往不够,致使对于这种文化的总结一直很不够,这些都是它不够完善的原因。我们中国的修养文化,在历史上算是比较发达的,儒释道文化以前曾长期占有主流地位,知识阶层在这三个领域都有较多的研究与实践。但是在进入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度被简单否定。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传统文化开始逐步复兴,但已经是边缘化的东西了。像气功之类修炼方法,历史上虽有丰富的资料,也有少数人进行了专精的甚至是高级的实践,但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实践,一直难以登上大雅之堂,在大众眼里多把它列入与江湖术士、封建迷信、怪力乱神很有关系的行列。这种文化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有了新的发展甚至是重要的创新,但是理论与方法都不很完善,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所以它不仅不为当代的主流文化即科学所接受,也不为传统修养文化界(如儒释道界人士)所认可。因此,我近年来越来越感到,要搞好个人修养,一个重要的方面仍然是必须充分尊重传统圣贤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圣贤文化。没有一个高级的精神支柱,不认真进行思维方式的、性格的、生活方式的改善,是连健康问题也不好解决的。事实上,不重视历史遗产,没有更高的精神支柱,人的精神就是没有根据的,是贫乏、愚昧、混乱和偏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修炼界的人都走向了变态。另一个方面是要验之于现实生活,看一看我们的修养是不是在现实中起到了优化自我、造福人群的作用,是不是提高了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总之我们在修养当中还要靠自己不断探讨,不断调整,以正确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可能是说话太多了,也可能是凌晨起来太早了,今天感觉比较累。

在休息的过程中继续思考修养问题。我想到,《中庸》里边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感到这才是自有之道、自由之道。佛家讲:“心外求法路便差”。道家讲:“我命由我不由天”。都是讲的要靠自己,要修养自有之道,追求生命的、人生的自由。如果我们不强调这个根本,而把追求神异放在首位,并让群众过于依靠权威,那就是一种误导,那就走向了迷信,就是非常危险的。想到这些,我感觉,放下外在执著是必须的,天经地义的。于是精神的独立性就更强了。

可能是修养敏感了,也可能是精神过于集中有些累了,傍晚为了一点很小的误会跟妻子动了气。晚饭后马上涵养,用念诵良性词句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在休息中继续体会《金刚经》的内容。主要集中体会其中可以破执著的一些经文:比如,离两边,“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非法非非法”;扫三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泯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空五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总之我感到这些经文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归中道、得自由。凌晨时分,出现了步虚凌空的梦境。据修养名著《了凡四训》,这应当是改过自新过程中自我优化的一种反应。

(2006年1月30日,星期二,晴)

反思背亲向疏之罪

上午我的一位在较高领导岗位上工作的大学同学从东北来电话拜年,并托我代他向一位在体育大学工作的同学拜年。体育大学的同学在与我的通话中对此非常感慨。富贵而没有变态,不忘故交,确实难能可贵。

下午接到湖北二姐夫的电话,他非常气愤地向我反映:今年全家聚在大女儿家过年,儿媳妇在大年初一夜晚,向一个晚辈表白对婆婆的种种不满,从半夜时分说到第二天凌晨三点。当时婆婆就与她睡在同一张床上。这个儿媳妇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她认为婆婆已经病得神志不很清楚了,而且已经睡着了。她不知道婆婆有时候神志还是清楚的,而且当时婆婆并没有睡着。姐姐顾忌身在闺女家,又是年初一之夜,当时隐忍未言。但是她在第二天早上实在忍不住了,流着眼泪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姐夫。

鉴于这个外甥媳妇性格激烈、言语尖刻,种种忤逆不孝的表现经常发生已达数年之久,而且姐姐与姐夫的身体状况再也经受不了她这种刺激了,我建议暂时中断与她的关系,不要再与她有任何的接触。等她懂得怎样做晚辈的时候再说。

想到二姐已经年老,身体不好,还受晚辈的欺负,我感到很伤心。但是,在伤心之中,看到姐夫很重夫妻情义,对我二姐很负责任,可谓精心照料、关怀备至,又感到安慰。反省我自己,对他们实在是什么责任也没有尽到。我这些年,在节日期间完全可以多回老家去看一看,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对于自己的亲人没有尽到责任。孔子主张的爱是有差等的。他主张首先爱自己的亲人。爱有差等,这是合乎人性的。真正对我负责的人,我对他们也有责任的人,是我的亲人,但我并没有为他们操心。我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没有亲情和不可能为我负责的别处,这是多么颠倒啊!这种“背亲向疏”之罪,我必须好好反省,认真改正。

(2006年1月31日,星期三,晴)

横下心来尽义务

在好多情况下,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往往都有客观的理由。主要是忙,总是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过年期间,我就想做两件事情,一是要准备一篇文章的材料,二是想看一些书稿。所以就没有过年、访朋友的心。今天我横下心,放下一切先不干。拿出一天时间,做了三件事:

上午与二姐夫通电话,首先对他重视夫妻情义、认真负责的品格表示尊重,并对他以往的帮助表示感谢。其次,对于作为矛盾根源的外甥媳妇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一致意见是,长期实践已经证明这个关系处理不好,消耗太大,因此可以下决心暂时中断跟她的直接接触。

中午约大内弟到西客站一带“中盛园”见面,一起吃了午饭。因为他具有长期的修炼实践,对于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却一直不得机会施展,所以午后请他到一个规范的足疗中心,体会了那里的足底按摩技术。在此过程中,对于他将来的事业发展问题提了一些建议。

晚间赶到体育大学,与同学一家吃饭。同学年岁大于我,对我关心较多;其孩子还比较小,在家庭教育上夫妻意见又不一致,所以我在席间所谈话题多与孩子教育有关,并多是对于自己家庭教育的教训的反思。

(2006年2月1日,星期四,晴)

但尽本分

昨晚儿子从学校回来,一家三口聚齐了。早晨起床后组织大家一起背诵传统文化经典,临近中午又约儿子一起锻炼了身体。

吃午饭的时候,全家闲谈世界各国的教育情况。说到年轻一代中的优秀分子大都向往出国留学,我对儿子说:中国的条件的确还不是太好,但是祖国对我们的养育之恩非常之大。假如你将来有机会出国,可一定不要忘记祖国,一定要为祖国争光,一定要报效你的父母之邦啊!说着说着,突然十分伤感,竟流下了眼泪。

以先贤陆九渊的境界来看,“宇宙内事皆己份内事”。同在一个地球,我们的情况不如人家,使外人轻视,也使年轻一代失望,我对此也难免一份责任。作为一个读过点圣贤之书的人,我更感觉惭愧。

下午和妻子一起送儿子返校,顺路到劲松路一带看望了一个朋友。朋友全家信佛,常以行善为乐。他们日常想的、说的和做的,都是劝善、放生、印送经书、救济贫苦之类好事。中国古圣先贤有个理想,说一个好的读书人要对于世道人心负责,要居家行政、代天行化。我朋友的这个佛教家庭,就有点这个意思。

晚上很早就睡了。凌晨醒来,又想到修养路线的调整问题。积多年经验,我认为关键还是要把尽本分作为中心。一切修养不离本分。从本分修,也就是从根本修,从现实修。这是中国儒家文化强调的一个重点。坚持这一点,可以避免很多的偏颇。

(2006年2月5日,星期一)

【注释】

(1)此文系大钧在个人博客上发表的一组记录自己心性修养实践的文字,写于他辞世前一个月内。从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钧于心性修炼之事的真诚、细致与执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