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修养日记(三则)

修养日记(三则)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晨四时打开电脑,拟将昨日与朋友交谈所得记录下来。作为一个真心想修养而又下了多年功夫的人,在写日记的时候居然准备先表演了再写。即使记事,也要选择对精神有影响之事,是为了解决自身问题。昨天下午,关洲与其爱人李毅强先生一起到城南看房,顺路来访。我和李毅强先生进行了讨论,认为关先生的主张是十分正确的。

修养日记(三则)

省 心

早晨四时打开电脑,拟将昨日与朋友交谈所得记录下来。不料此时心中起念:在我决定开始写日记的第一天,记下的第一个内容应该是修养的内容。于是返回床上,拟先行静坐之功。但是事与愿违,实在不想静坐,只好平卧静养,此时突然觉到:我不愿意将这位朋友的谈话放在日记之首,实为庸俗之念。于是顺势省察:良知何在?良知何知?答案是,想优化自己,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把修养放到生活的首位,是正确的。但是,其中也夹杂了低级庸俗的杂念:不愿把朋友所谈放在日记之首,是害怕影响自己的首要性;把修养的内容放在首位,是为了强调自己的首要性,是为了给自己的生活记录增加神圣性。作为一个真心想修养而又下了多年功夫的人,在写日记的时候居然准备先表演了再写。人的庸俗之念是多么难以克服啊!在意识修养的过程中,“陶冶性情是脱俗之始,破除我执是入圣之门”。看来,我并没有走出脱俗阶段,对治俗心的任务还很重。

于是,我明白应该怎样写日记了:不是记事,而是观心;不是为了包装和炫耀自我,而是为了认识和优化自我。即使记事,也要选择对精神有影响之事,是为了解决自身问题。

带着这种觉悟继续静养并逐渐入睡,梦回故乡,沿着隆起的东西走向的街道西行到丁字路口,见到我的两位中学老师在前边走着,心想见了老师,他们必然问到我的状况,我就说曾在原先的单位里当过秘书长,后来因为自己不想干而辞去了。旋即醒来,又反省到:为自己现在的处境而惭愧,拿以前曾经有过的连自己都不稀罕的虚荣向人夸耀,是我现在的毛病;这毛病竟在梦境之中也有所表现。一定要把这个毛病清除干净!

七点半钟真正起床。

现在可应该记下昨天的收获了。昨天下午,关洲与其爱人李毅强先生一起到城南看房,顺路来访。来自上海的李先生,自学成才,会三门外语,曾去日本学过心理学,家有藏书一万多册,原先在上海社科院工作,现在辞职在家从事心理学研究与写作。我们一见如故,于学问、写作之道交谈甚多。他在强调与时俱进的时候说道,搞学问无非三种情况,老材料新方法,新材料老方法,新材料新方法,应该用新方法。他很重视整合的概念,在谈到如何提高写作质量、提高文章力度的时候说到,关键有两条:一是形成体系,即整合成体系化的、整体性的东西。比如黑格尔的体系,把整个自然、社会、精神都整合到了一起。二是自铸新词,即对同样的事实作出新的概括,使得事实获得新的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社会政治问题中的“忧患意识”和艺术问题中的“悲剧精神”,所指对象大家都知道,但新的概念一旦产生,更有力量;心理学中的一些学派,也是由于从不同的概念出发看待心理问题而建立起来的,都能用他独特的方式说明问题,为心理学提供新的认识。他还说到,在网络时代信息量非常大的今天,对于大家好像都知道而又需要继续论述的问题,关键已经不是说什么而是如何说的问题。他谈到,写作的实质是认识过程的记录,要在认识过程中写作,不要企图等到认识过程完成以后开始写作。只要生命还能延续,认识过程就不可能完成,认识也不可能完善,所以,如果要等到认识完成以后再写作,那就永远也没有写作。不要求全,不要求高,不要求大,不要求好,不要求完全正确,不要管别人怎样看,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他的这些说法,对我都很有启发。

李毅强先生还说到,他曾经就“搞学问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是什么”请教关洲的父亲,关先生的回答是:边打边学,边学边打,越打越多;树起一面旗帜,散兵游勇自然投奔而来。关先生解释说,如果等到学问搞好了再开始写作,学问永远也搞不好,永远也写不出东西来。另外,一个时期要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关先生还就这个话题解释说,首先不是把兵马粮草都准备好了才打仗。毛泽东打仗,刚上来人很少,武器也不行;人越打越多,条件也随之改变。其次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整体上兵力不如别人,如果把兵力集中到一点,在这一点上的兵力可以远远超过敌人,就可以打胜仗。李先生还介绍,关先生认为搞学问贵在有自己的思想主张,立定一个主张,不能轻易动摇;思想主张也属于旗帜,树起旗帜,散兵游勇就投奔而来。有些基础很雄厚的人,学术成就不大或根本没有什么成就,就是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主张。

我和李毅强先生进行了讨论,认为关先生的主张是十分正确的。中国古人强调的立志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反映了客观规律,也是最根本的奥秘。孟子说得好:“志者,气之帅也。”志就是旗帜,志气一立,整个生命活动中的信息、能量都被统帅起来了,否则处于散兵游勇状态,能力不会很强,也做不出什么事情来。诸葛亮说:“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也把立志看作成就学问的前提。曾国藩说:“道家有金丹换骨之说,志即丹也。”说得很形象,志气一旦确立起来,自然可以使人脱胎换骨。有人请教陈寅恪为什么能够学会那么多门外语,有什么诀窍,陈先生回答说:就是一个“诚”字;只要真想学,脑子自己会想办法。他的说法看似平常,却直指根本:诚心所向即确立了坚定的志向,就是在精神里树起了一面旗帜,各种信息功能就被调动起来,一起努力解决你想解决的问题。孔子有他的旗帜,老子有他的旗帜,释迦牟尼有他的旗帜,马克思立志为人类解放而工作,也是他精神里的一面旗帜。这些旗帜都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作用,成就了个人,也影响了历史

关于宇宙的本根,传统文化中有气元论、理元论、心元论。我跟李毅强先生说到:所谓气,即宇宙的整体。劝他直接体会“人在气中,其大无外;气在人中,其小无内;内外合一,廓然大公”。

(2002年12月1日,阴)

无二之性

上午干了一件很勉强的事。这就是主动给大内弟打电话,用介绍自己修养体会的方式,说明必须深信因果规律这个宗教、道学、科学都承认的根本大法,反求诸己,解决自身问题,才能提高自身质量;提高了生命质量,才能改变自身命运。我强调,即使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好人,在实践效果总是不好的情况下,也应该反求诸己;若能反求诸己,也会发现许多的欠缺、过错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建议他多多留心《了凡四训》这个论述命运问题的宝典。

内弟为人善良,自尊心很强。但是,据观察,以往处理问题多从感觉甚至情绪出发,缺乏自我反思、批判、调整的理性思维。他重视修炼文化,也很想改变自己,但是,多年来言谈之间好像只是对于健身及开发功能之类的方法比较重视,对于宇宙观、生命观层次的理论问题,对于根本性的意识修养问题,还不大愿意下功夫深究和实践之。我想,要让他主动批判自己、改造自己,可能是很难的。如果总是这样而没有一个根本的变化,那么命运就不大可能有所改变。我一直想帮他意识到这一点。

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他一直生活在一个缺乏讨论、研究、反思的氛围里,不会主动征求别人的意见,也是不适于听从批评意见的。何况我是一个姐夫,就更不宜主动打电话向他提出什么要求了。我想,即使用十分缓和的方式指出他的问题所在,也是很冒险的。但是我还是做了。之所以勉强这样做,是因为我在与他的接触中已经明显认识到:处于逆境中的他,要是不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否定、自我升华以提高生命质量,一切努力都将是妄想。我既然想帮助他,就应该朝着帮成的方向努力。如果不向他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帮不了他。仅仅给他指出一条路,介绍一个工作,以他现有的思想意识水平是走不通这条路,不能胜任这种工作的,那就等于是没有帮他。

结果大内弟耐心地听完了我的谈话,并表示感谢。这说明他意识到我这是在帮他。我在打电话以前的担心有些过分了。但是,我跟他谈的道理,倒是可以反过来用于我个人和全家的修养实践。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反求诸己、改过自新。

下午通过互联网给美国的二内弟写信,为他提供了一个医术较高的朋友的电话,并建议内弟高度重视纠缠他数年之久的胃病,要看到这个疾病与不健康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有关系,要把此病作为一个专题,认真研究,制定一个比较系统的修养、治疗方案。

傍晚在城南一个叫“江南水乡”的地方与外交学院的一个同学相会,一起吃了晚饭。交谈之中,谈到人的性格偏颇问题。我们的共识是:人各有偏,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命运。人到中年,应该趋向淡泊平和,同时还应该注意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

晚间阅读六祖《坛经》。看到六祖说道:“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我似有所省,并感到他这几句话很是精辟,展开了就是一门心性修养学的大纲。

人性本来是无二之性,是一种常态、中态;后来兴起了是非善恶分别妄想等等执著,就成了人我心物对立的心态,就有二了,就成了异常态、非中态;放下善念恶念等等,又是无二之性,恢复了常态、中态。无二之性才是实性,一切正经的教育和教化法门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换句话说,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才是正经的教育、教化法门。我近半个月来思考的问题,答案尽在于此。我说的归中、复常、自由之道,也无外乎此。说到底,不过都是要复归不二之性、扩展不二之性罢了。一切法门,若以此为目的,就都是对的,都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可以有很多。所以,假如有人把自己信奉的法门说成唯一的不二法门,那他的心态就肯定已经背离不二法门了。

(2005年1月2日,晴)

反求诸己

上午十点钟跟妻子一起锻炼身体一个小时左右,感觉效果不错。我们意识到,人到中年,必须把身体健康作为事业发展的首要环节,投入必要的时间。我想到一位老师说过:如果你总是说没有时间锻炼身体,那你就必须拿出时间害病。

因为岳母最近跟妻子说,希望我们能够在大内弟的工作和婚姻问题上提供帮助,所以我最近对于他的事情就考虑得比较多。今天在跟妻子研究有关大内弟的实际困难时,对于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意识到,岳母家人都十分勤劳良善,突出的问题只是在于,面临疑难问题时,没有必要的讨论研究,没有系统的逻辑思维过程。假如不去分析实现一个愿望需要准备什么样的具体条件,只是一味想实现愿望,并一味按照常规去操作,效果就不会是很好的。想要一个果,必备一定的因。我意识到,要帮助岳母家,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勉强去管,效果也不会很好。关键还在反求诸己,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自己水平高了,才可以取信于人;有了更高的智慧,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不过,在经过认真反复的思考以后,我感觉自己对于内弟的问题已经有了成熟的认识。把这个认识以适当方式提出来,也是我应该做的一个工作。于是我写了四句话:

尊教修善向光明,

法专术精处处通。

自我优化福慧全,

道情遇合良眷成。

这四句话,每一句的前四个字都是因,后三个字都是果。遵照圣贤的教诲努力修善,人生自可走向光明。在健康方法和技术上专精了,自不愁没有用武之地。自我优化了,福慧就全了。自己若真成了有道之人,同情相应,才可以成就美满姻缘。我建议妻子在适当时机把这四句话送给岳母,并适当加以解说。

反过来,我感到,以上四句话中的前三句对于自己也同样是有意义的。若把最后一句话的“良眷”二字改一改,改成“事业”二字,就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自劝辞”来使用。人们在评价和解劝别人的时候,都是智者和圣人。如果能够以察人之心反求诸己,超凡入圣又有何难?

(2005年1月3日,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