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事類第三十八

事類第三十八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①。爻又分陽爻隂爻,分別以“”、“”表示。《周易》各爻倒推而列,故實爲倒數的第三爻位。揚雄原有十二《州箴》和二十五《官箴》,亡佚九篇後由崔駰父子、劉騊駼、胡廣等繼作,共四十八篇,總稱《百官箴》。

這裏所說的“事類”,指的是除文章作者自述而外,還要據引事例來比類意思,援用故實以論證當今的寫法。早年周文王推演《易》理,判斷爻位剖析含義,《既濟》卦象表示順利,“九三”爻辭便遠舉高宗征討獲勝予譬類;《明夷》之卦象徵艱難,“六五”一爻則近引箕子堅守貞正以作證:這是略舉相類人事,用以證驗意指的例子。至於胤國奉命討伐羲氏、和氏,舉列了夏朝《政典》的訓辭誡令;殷王盤庚詔告民衆遷都,則引述遲任所說的新舊之論:這又都是依據已有成辭,借以說明道理的例子。由此可知,爲著明理而引徵前人成辭,證驗文意以舉出相類人事,乃是上古聖賢文章寫作的重要手法,經典著作敍寫記述的共通法則。《周易·大畜》的《象辭》說:“有德君子要牢牢記住先聖前賢的美言善行”,這句話中,自也包括爲文許可徵引的原則在内了。

【註釋】

①事類:謂引事以比類,相當於現代修辭學中的引用。據篇中的舉例看,具體包括徵引古事、成辭、典故等的類項。 文章之外:指文章中作者自述内容以外的舉事比類。 援:引。

④胤:古國名。羲和:羲氏、和氏,古代的曆法官,因沉湎於酒而廢時亂日荒誤農事,胤君奉命征討之。 《政典》:傳爲夏后爲政的典籍。《尚書·夏書》中有僞《胤征》篇,傳爲此次征伐前的誓詞,其中引有《政典》語以爲訓辭。 盤庚:殷王,成湯第十世孫。誥民:《尚書》有《盤庚》上中下三篇,爲遷都殷地(今河南安陽)、告諭勸勉臣民而作。 遲任:傳爲上古賢人。《盤庚上》引遲任語:“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

⑤鴻謨:指重要的寫作手段。鴻,大;謨,謀議。有註家校“謨”爲“模”,謂重要規範,可通,但似不必。 矩:法度。

⑥《大畜》:《周易》第二十六卦卦名。象:象辭,解釋卦、爻的語辭。 “君子”句:原文是:“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識,音zhì,記住。多識即言牢記。前言往行,指聖賢以往的嘉善言行。 包:包容。象辭本言要學效聖賢以提高君子的道德修養,這裏借以說明創作可有徵引的原則也應包括在内。一說,包通“苞”,訓豐富,謂使文章豐茂,並可通。

觀夫屈宋屬篇,號依詩人,雖引古事,而莫取舊辭。唯賈誼《鵩賦》,始用鶡冠之說;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書,此萬分之一會也。及揚雄《百官箴》,頗酌於《詩》《書》;劉歆《遂初賦》,歷敍於紀傳,漸漸綜採矣。至於崔班張蔡,遂捃摭經史,華實布濩,因書立功,皆後人之範式也

看看屈原宋玉寫出的篇什,號稱依仿了《詩經》的作者,雖說引徵古事故實,卻一般不用舊有的成辭。惟有漢初賈誼創作《鵩鳥賦》,開始引用道家《鶡冠子》的語句;司馬相如敍寫《上林賦》,則又擇取李斯《諫逐客書》的文辭,這在當時還是極少遇見的例子。再到揚雄撰著《百官箴》,較多取用《詩經》《尚書》中的辭句;劉歆著述《遂初賦》,則又歷敍紀傳史集裏的事例,因而漸漸形成了綜採各種書籍的作法。至於崔駰、班固、張衡、蔡邕等的作家,更是廣徵經籍史册的有關材料,猶如花朶和果實綴滿枝頭一樣的豐美,憑借博採衆書而獲得成功,他們的著作因而也都成爲後人的範式了。

【註釋】

⑦號依詩人:王逸《楚辭章句序》:“屈原履忠被譖,憂悲愁思,獨依詩人之義而作《離騷》”。劉勰語據此。其實,《楚辭》創作有繼承《詩經》傳統的成分,卻並非爲依仿之作。 舊辭:即上文說的前人已有的“成辭”。

⑨《百官箴》:見《銘箴》註。揚雄原有十二《州箴》和二十五《官箴》,亡佚九篇後由崔駰父子、劉騊駼、胡廣等繼作,共四十八篇,總稱《百官箴》。“百”字非爲實數。 酌:斟酌,指擇善而取之。

捃摭(jùn zhí):摘取,搜集。捃、摭均爲拾取意。 華實:即言花實,指花朶和果實,該句劉勰實採用了比喻手法。也有註家解作華采與舉事,並可通。但又不同於《明詩》“華實異用”句的“華實”,那是指華麗和樸實,著眼於詩文的格調。布濩(hù):散布。濩,流散。 因書:指徵引前人書册。

薑與木桂都要憑藉土地生長,辛辣的品味則源於自身本性;文章寫作需經學習過程,創作才能卻依仗作家天份。才情本自内在生發,學識應由外積而成。既有學識豐厚而才氣匱乏的,也有才情富贍卻學養貧弱者。學識貧乏的往往爲事義的擇取而犯難,才情欠缺的常常因辭情的表述而苦勞,這正是内才外學的矛盾帶來的差異了。因此,立言命意驅遣文字,心意和文筆總得互相配合,才情是寫作的主宰,學識又起輔助作用。主輔二者諧和相得,文筆藻采便卓然稱雄;才情學識若顯欠缺,雖有美巧也難求大成。像揚雄這樣的有才之士,尚且上奏說自己學養不足,後經觀書石渠潛心攻讀,終於造就華文鴻采。表裏内外相互資助,這應是古今共通的道理了。所以,魏武帝曹操曾說張子的文章頗爲拙劣,正是指他學問膚淺,所見不博,祇知一味地在崔駰、杜篤的短小雜文裏採揀摘取,所引所據又都不能進而追究,一旦追詢便不知徵引之所出,這又是孤陋寡聞帶來的毛病了。古來的經典深沉而豐厚,記載於書册則浩瀚而無邊,這些確爲各種言論的精奧區界,同時又是才思運作的神妙領域。揚雄、班固以後的作家,無不取引而以資己用,他們盡力在此耕作吸收,放手從中漁獵採用,好比操刀能手善於切割,必能獻上最肥美的部位。由此可見,作家爲充實自己的才力,務應追求廣聞博見,正如狐腋成裘不靠一皮保温取暖,品味雞掌務須數十方覺過癮的道理一樣。因此,綜聚學識在於廣博,引徵事類貴在簡約,校考擇選務求精審,採摘理思則須切實。衆多優長有如車輻集聚,表裏才學自能充分發揮。三國劉劭的《趙都賦》說:“平原君門下的食客,敢於叱責楚君令其歃血立盟;管庫小臣職位卑微,竟能呵逼強秦使之擊缶取樂。”徵用事類如此這般,也可以堪稱是引理得當取義切要的例子了。所以,事類徵引倘能得其精要,雖說貌似細微卻仍能獲得成效,猶如是短小盈寸的插銷可以制約車輪的位置,長僅有尺的樞軸能够把持門户的啓閉。有的創作也用精微的語言美好的事例,可惜置於無關緊要的地方,這又好比是將金器翠玉點綴於腳踝之處,把脂粉鉛黛塗飾在胸脯之上的做法了。

【註釋】

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塊味辛辣,可調味、入藥。桂:木桂,也稱牡桂,味辛。同地:據《御覽》卷五八五校作“因地”。因,由,從。《韓詩外傳》卷七:“夫薑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夫薑桂”二句本此。

迍邅(zhūn zhān):難行不進貌,這裏指感到爲難。《周易·屯卦》:“屯如邅如”。屯同“迍”。 劬(qú)勞:辛勞。《說文新附》:“劬,勞也。” 殊分:差殊和區分。

盟主:諸侯盟會之主,這裏喻才情在創作中起主宰作用。 輔佐:原指輔弼大臣,這裏借指起重要的輔助作用。

張子:各本均以爲魏武曹操語所出未詳,張子亦未明所指。楊校據《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邴原別傳》所述,疑張子“未審爲張範否”,趙仲邑《文心雕龍譯注》(以下簡稱“趙注”)亦據裴引認定指張範,但依據仍嫌不足。然:猶“乃”。

拾掇(duō):拾、掇同義,指摘取。崔杜:未詳劉勰確指何人。曹操之前,此二姓文人有崔駰、杜篤,《全後漢文》輯有崔駰父子及杜篤的雜文,這裏或正指此二人。 悉難:悉,詳盡。難,問難。悉難即言進一步追詢。 所出:指所自出。

資:助。 耕耨(nòu):耕種。耨,鋤草。 漁獵:捕魚打獵。耕耨、漁獵皆喻徵引取用。 列:《廣雅·釋詁二》:“列,陳也。”膏腴:肥美的肉,引申指精粹部分。必列膏腴,謂經過精選必能呈獻最爲肥美的部位。有註家又訓“列”通“裂”,意亦可通,但似並不爲勝。“列”字釋分解意時可通“裂”,卻又與上句“割”字有意重之弊。

贍:豐富,任動詞,謂使充實。 “狐腋”句:《慎子·知忠》:“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意林》所引文字稍有異,如“皮”作“掖”。狐腋下皮毛純白而特暖)謂集腋方能成裘。 “雞蹠(zhí)”句:《吕氏春秋·用衆》:“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也,必食其跖(同‘蹠’)數千而後足。”蹠,足掌。飽,足,這裏是滿足、過癮意。後《淮南子·說山訓》取上二著列二事,借以說明學宜博採的道理:“天下無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衆白也。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雞,必食其蹠數十而後足。”范註以爲劉勰“狐腋”二句本此,“數千”應校作“數十”,是,確甚。楊校謂本《吕氏春秋》,此係夸張手法,文本作“數千”爲當。各本幾乎一律從楊說。非是。前句言一皮不可成裘係實言直敍,對仗工穩的後句亦不當取夸飾的修辭格。

劉劭:字孔才,三國時魏國文人,明帝時官至散騎常侍。《趙都賦》:見《全三國文》卷三十二。文不全,殘文中無此處所引各句。 公子之客:指戰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毛遂。 叱:呵斥。下文“呵”字義同。這裏均指強令、逼迫。歃(shà)盟:歃血爲盟。古代結盟雙方口含牲血或以血塗口稱歃血,表示信誓。這裏指訂結盟約。《史記·平原君列傳》載,平原君趙勝帶毛遂至楚訂盟,久而不決,毛遂仗劍挾持楚王,迫其訂立盟約。

管庫隸臣:低微小臣。這裏指藺相如,他曾爲宦者繆賢舍人。 鼓缶(fǒu):缶,又寫作“缻”,一種瓦製的打擊樂器。《史記·藺相如列傳》載,趙王與秦王會於澠池,酒酣之際秦王請趙王鼓瑟,藺相如亦奉盆缶請秦王擊。秦王勿許,藺相如說五步内欲以頸血濺大王,秦王不得已而“爲一擊缻”。

故事:指徵引舊事。 轄:車軸上的插鍵,防止車輪脱出。 樞:門的轉軸。

【註釋】

合機:合於機宜,即言得當。 啻(chì):祇,僅僅。不啻謂無異於、不亞於。 瑕:指瑕疵,缺點。據下文舉例,此處實將“引事乖謬”視爲創作的的污點。

《報孔璋書》:曹植此書今不存。孔璋,陳琳字。 葛天氏:上古帝王。另見《明詩》註⑤。 《韶》《夏》:見《樂府》註⑩。

“《上林》云”各句:《上林賦》原文是:“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爲之震動,川谷爲之蕩波。”陶唐即指帝堯,史稱陶唐氏。

相如接人:李補:“篇中‘接人’乃‘接入’之譌。”確。此言曹植的說法是從司馬相如賦中引入的。另有註家校爲“推之”或“增入”。

濫侈:謂過多過度地形狀。濫,不實;侈,夸大。 推:推衍,實爲胡謅意。

“葵能衛足”二句:《左傳·成公十七年》:“秋七月壬寅,(齊靈公)刖鮑牽而逐高無咎。……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杜注:“葵傾葉向陽,以蔽其根,言鮑牽居亂,不能危行言孫。”鮑莊名牽,諡莊子,齊大夫。“葛藟(lěi)庇根”:《左傳·文公七年》:“(宋)昭公將去羣公子,樂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若去之,則本根無所庇隂(通“蔭”)矣。葛藟猶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爲比,況國君乎?’”葛藟,葛藤類植物。 樂豫:春秋時宋國司馬。《左傳》說的是葵“衛足”、葛“庇根”,而《園葵》詩則稱葵“庇足”,劉勰這裏實指責陸機詩句將兩種說法混爲一談了。本書作者自己的徵引多有與原著相出入者,但對他人的要求則極爲嚴苛,此即其例。

總之,聖賢經籍深湛宏富,辭理恆久綿延至今。其浩瀚有如長江大海,其繁茂又若崑崗鄧林。美紋梓材可供衆人開採,光燦珠玉又可交相饋贈。徵引他人事例如同己出,古來故實也都不會含糊不清。

【註釋】

遐:遠。亘(gèn):延續不斷。此言儒家經籍源遠流長,具有永恆的意義。皜(hào):即“皓”字,皓通“昊”,又通“浩”,此處狀廣大浩瀚貌。 鬱:草木繁茂。崑鄧:崑崙和鄧林。崑崙產玉。鄧林,古代神話中的樹林;《山海經·海外北經》說夸父追日渴死,手杖化爲鄧林。皜、鬱皆喻經典蘊蓄之廣之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