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抓住个人所独有的特点去了解他

抓住个人所独有的特点去了解他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亲近或利用一个人,就应首先分析他的性格特征,采取相应的办法。半夜的时候,王密悄悄来到杨震的住处,带了一份厚礼给他。“因人制宜”四字,在政治和军事较量中有重要意义。曹操的知人,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曹操本人也有弱点,那就是生性多疑。曹操的这一弱点也曾被他的敌人利用,结果打了败仗。三国时期,蜀将黄忠在定军山一战杀死魏将夏侯渊,夺取了战略要地。他平定公孙渊叛乱一事,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鬼谷子告诉我们,人有仁人、勇士、智者、愚者、不肖者、贪者的区分。要亲近或利用一个人,就应首先分析他的性格特征,采取相应的办法。若采取的方法不当,就可能事与愿违,引起别人对你的反感。

东汉有个大官叫杨震。有一次,他路过昌邑县。昌邑县的县官王密,是杨震向朝廷推荐的。这次杨震来了,王密自然很热情地招待他。两人一起吃晚饭,谈得很投机。晚饭过后,杨震就回到旅馆休息。半夜的时候,王密悄悄来到杨震的住处,带了一份厚礼给他。王密说:“我能当上县官,全靠大人您的提拔,这份薄礼请您收下。”杨震坚决不肯收礼物,他说:“我推荐你,是因为你有才华,而不是要你报答。”王密又说:“您收下吧,现在是半夜,这件事不会有人知道!”杨震生气地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王密听了很惭愧,连忙把礼物收回去,低着头走了。

王密给杨震送礼,或许真的是出于一片感激之情,但是他不懂得“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的道理,碰了一鼻子灰不说,还为两人原本融洽的关系蒙上了阴影,影响了自己今后的发展。

“因人制宜”四字,在政治和军事较量中有重要意义。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就有大量这样的例子。三国时代的所有枭雄中,袁绍的出身是最尊贵的,“四世三公”的家世与声望,在当时确实是一块响亮的招牌,相对能够获得更多人的拥戴。然而孔融和曹操都说袁绍是“冢中枯骨”。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曹操就是利用了袁绍的“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等弱点,引袁绍轻举冒进,曹军则后撤筑垒设防,集中兵力坚守要隘。结果在两军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对峙数月,曹操寻找到抄其后路、焚其粮草的机会,终于打败了袁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一度以贩卖草鞋为生的刘备虽暂栖他人门下,却依然是曹操眼里的“英雄”。曹操的知人,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曹操本人也有弱点,那就是生性多疑。曹操的这一弱点也曾被他的敌人利用,结果打了败仗。三国时期,蜀将黄忠在定军山一战杀死魏将夏侯渊,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闻讯大怒,就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黄忠,却被前去接应的赵云打败。曹操岂能善罢甘休,他指挥大军追杀赵云。赵云杀出重围,回到了蜀营。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汹汹,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却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自己则单枪匹马在营门等候敌军。不久魏军大兵压境,战云密布。曹操见赵云寨门大开,怀疑里面隐藏着伏兵,不敢轻易进攻,便下令撤兵。赵云见曹军退兵,立刻擂起战鼓,霎时杀声震天,飞箭如雨,魏军十分恐慌,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赵云趁势夺了魏军的粮草,斩杀了曹操的大批人马,得胜回营。第二天,刘备亲自来到营地犒劳军士,感慨地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咧!”

赵云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偃旗息鼓,诱敌深入,大获全胜。可见,两军对垒,要想取胜,首先要掌握敌方主帅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才能在战斗中占据主动。

三国时期的军事奇才司马懿,以“料敌如神”而著称。他平定公孙渊叛乱一事,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当时,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渊,于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自立为燕王,与曹魏分庭抗礼。景初二年春,魏明帝曹叡令司马懿领兵讨伐公孙渊。司马懿整装待发时,明帝问他如何打败公孙渊。司马懿回答说:“如果公孙渊明辨形势,就会断然割弃眼前利益,弃城出走,以此拖延时日,疲惫我军,待机而战,这是上策。可是公孙渊智浅寡断,上策难用。他必然会认为我军孤军深入,难以持久,定会依托辽河据守,一旦接战不利,就会退守襄平,这是下策。我军定能在襄平打败他。”曹叡听后,赞叹道:“看来讨伐公孙渊之战,都在将军心中了。”于是,司马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率军渡过黄河,穿越华北平原,直捣公孙渊阵营。结果,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公孙渊采取了下策,大败,公孙渊被斩。

现代商业领域,因人制宜同样显得很重要。比如,在谈判的时候,了解你的谈判对手的性格特征,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