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花料是如何提炼出来的

青花料是如何提炼出来的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晏家青花料行其实就是一家小夫妻店,说是店,也没有门面,要不是朋友带我来过几次,我是绝对找不到这样的地方。小晏有一辆昌河产的面包车,主要用于外出收购生料。景德镇的一些瓷厂,现在还会有人到堆峰来进行青花生料的收购。上高产的青花料,被称为无名子,土青。明末以后,该村陆续有人来到景德镇冶炼青花料。

小晏,青花料制作工匠。

阿燕,小晏之妻,贵州姑娘。夫妻俩开了一家青花料行。

小晏家青花料行其实就是一家小夫妻店,说是店,也没有门面,要不是朋友带我来过几次,我是绝对找不到这样的地方。就像景德镇无数破旧的小巷一样,你想不到这里面还会藏龙卧虎,会有你料想不到的惊奇。

我和小晏阿燕夫妻俩的相识,纯属偶然。一天我在景德镇朋友老夏的作坊喝茶,席间他打了个电话,好像是让对方为他准备好几斤上等青花料。正巧我的青花料也用完了,正准备去景德镇卖色料的老店培荫堂去买。听了这电话,我就问老夏,你那家熟人的青花料怎么样?好的话帮我也带两斤吧。

老夏说那家的青花料制作工艺是最正宗的,不过料分等级,价格相差很大,我若想要,最好自己先去看看,选好了以后就可定购。就这样我跟着老夏认识了小晏和阿燕。

※下图/院子里的猫很悠闲地晒太阳,梯子后面是各类原料罐

※下图/传统的泥料淘洗操作在淘洗桶内进行

※左上图/盛原料的大缸

※右上图/作坊一角

※右下图/完成美丽瓷器的最初工序之一

他们住在曹家岭。当时我还分不清景德镇的东南西北,走得晕头转向。景德镇的街巷里弄,大多取名形象,都很实在,例如老鸦滩、柳家湾、铜锣畈、龙缸弄、黄家洲、刘家码头……它们会让人联想到从前的故事。但这条叫曹家岭的小巷,恐怕早已没有几人姓曹了,而且不但不在高岭,竟然还是地处低洼之地,进巷子后我们一直都在往下走,一边走我一边担心,一旦下大雨,这条巷子会不会是重灾区?最早这里有居家时,难道会是山岭人家吗?

后来我才知道这曹家岭在明清两代是民间做匣钵取土的地方。几百年下来挖的土,可以在另外的地方堆成岭了。怪不得这里最后成了高低不平的低洼地。

小晏家在这里租了好大一排平房,不知以前是干什么用的,房子都很破旧,现在是制作青花料各道工序所需的作坊。有一个挺大的院子,四周没有花只有草,草丛里堆满了打料用的球磨圆桶。院子里还堆放着很多匣钵和稻草。

我来的这一天正巧是立春。在小晏家厅堂正中,放了一只很大的瓷盆,里面盛着土,土里插了几根抽出绿叶的大蒜和一棵绿油油的大青菜。我知道这是景德镇接春的风俗:青菜寓意发财,大蒜则寓意多子多孙。在从事窑业的外来农民中,都会入乡随俗,以保安康。

就在这里,我了解了一些特别的名词,如老山料,新山料等。小晏家雇请了几个工人,负责洗料,拣料,碾料等粗活。小晏负责收购生料和配料时的关键技术,阿燕主要是负责销路,老的主顾,她会骑着摩托上门送料。他们家的主顾,大多是住在雕塑瓷厂和三宝一带的外国艺术家及一些懂得青花料的行家,他们出得起价,也知道小晏家的青花料是正宗的好货。小晏有一辆昌河产的面包车,主要用于外出收购生料。收购生料是制作好青花料的第一道关,品位高的老山料,看上去绿阴阴的,烧制出来的青花料,画人物眼睛时黑亮黑亮,一点不会晕散。

后来慢慢和小晏熟了,才发现这家人太有故事了。

小晏的老家,在上高新界埠乡堆峰村。2010年,新华社曾发过一则新闻:考古人员在上高新界埠乡堆峰村发现了一片保存基本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共有二十多栋,这其中就有小晏家的祖屋。堆峰村在明、清两代,是景德镇烧制青花瓷器所需要的氧化钴釉料——石子青的产地,在当时造就出了一批专门经营瓷器、釉料产业的堆峰商人,古建筑群正是他们修建的豪宅。不过到了20世纪末,生活在这里的农家子弟小晏已不太清楚祖辈的故事了,他和村里的几位年轻人远赴广东揭阳打工,在那里认识了同在一个厂打工的贵州女孩阿燕。

想不到的是,当热恋中的阿燕得知小晏的老家是江西上高堆峰村时,竟吃了一惊,然后说出了这样的话:我听爷爷说过,我曾祖父也是江西瑞州府堆峰村人!

这让小晏也吃了一惊:莫非是冥冥之中有神灵牵线让两人结缘?

会不会是同名的村庄呢?两个年轻人上网一查询,得知的情况更让他们惊喜:原来,上高古时就属于瑞州府,不仅是同一个堆峰村,而且阿燕小时候听爷爷讲过的故事完全与堆峰村的历史合上了拍。

阿燕的爷爷说,自己的父亲来自江西瑞州府堆峰村,那个村子里的人自古以来会一种绝技:为景德镇的瓷厂捡料子。料子是一种矿,用火烧炼后可以用来绘青花瓷,很值钱。只有那个村的人知道什么山上有料子,而且族规是不许外传。堆峰村人不仅在自己家乡捡,每年也会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山上去捡料子。很多人靠此发了财,但也有很多人因此丧了命。阿燕的曾祖父就是在贵州山里捡料子时生了重病回不了家,被当地一个土郎中治好后,成为他家上门女婿留在了贵州。

小晏以前在村里时也听过一点关于捡料子的故事,却并没有真正留心。现在,他和阿燕对此有了浓厚的兴趣,两人利用春节假期回了趟堆峰村,开始打听这方面的事情,越打听越兴奋,原来不仅村里还有人在景德镇从事青花料的烧制业,而且小晏的几位长辈亲戚居然还真是在后山上捡过料子!景德镇的一些瓷厂,现在还会有人到堆峰来进行青花生料的收购。最后两人决定婚后不再去广东打工了,而是从捡料子开始,学习冶炼青花料,发展得好,将来自己到景德镇也开一个青花料行。

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小夫妻俩的愿望已经实现。新的愿望是买一套大房子,将阿燕的父母从贵州接来一起住。

因为小晏,我也查阅了一些史料。据记载,明初,在江西瑞州府上高县发现了钴矿。上高产的青花料,被称为无名子,土青。明正德十年(1515年)版《瑞州府志》记载:“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瓷器。”至今该地还有不少挖掘土青的洞穴遗存。

瑞州另外有一个叫堆峰的村庄,即今天的上高县新界埠乡堆峰村。明初时,该村晏姓村民就发现了村子后山上有着丰富的钴矿,这些钴矿不用挖,只需捡,当地人称为捡料子。村民们发现,每逢大雨过后,尤其是春、夏时节的大雨之后,山上的料子就会露出地面。堆峰后山方圆20里,村民们在捡料子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他们知道,料子一般呈线状排列,一条线一般是30至60厘米长,但最长的也可达到近一米。料子以颗粒片状竖立,覆土厚度不到3厘米。由于分布不规则,只适宜捡,不适宜挖。所以,堆峰村民自明初以来只捡料不挖料。他们凭着几代人积累的经验,能凭肉眼辨别出某山有无料子,所以,堆峰村人不仅在本村捡料,还常常远行到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及本省的赣州、吉安等地捡料,不少村民因此致富。

在很多发财致富的传说中,都会出现寻宝图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在堆峰村却是真实存在的。该村先人曾绘制过捡料图,该图标明了全国可捡料的各地山名、路线、方位、大约面积和料子品级,可惜此图在民国时失传。

从明代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堆峰人不仅掌握了捡料绝技,还掌握了冶炼料子的技术。明末以后,该村陆续有人来到景德镇冶炼青花料。到清末,景德镇董家岭上弄开设料行冶炼和经营青花料的堆峰人,达到上百人。董家岭房屋面积总和,相当于堆峰村房屋面积总和。民国时期,全村有一半男人在景德镇从业,还成立了“移民会”,凡堆峰人到景德镇做青花料生意的,移民会可出本钱。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抗战爆发。

小晏来到景德镇后,开始跟着老乡打工学习炼料,后来就租下了现在这个地方。房子破旧且地势偏远,因此租金便宜。关键是院子够大。他现在是收购生料,自己烧炼。完全按照传统的方法,将生料装进特制的匣钵,用泥封死,一层匣钵堆撒一层老糠或稻草杂柴,叠二三层后,倒上燃烧着的木炭,再倒一层老糠,让其慢慢煨烧。煨烧的温度约七八百度。用这种方法烧可以自己掌握火候,到一定时候取出照子看样,确保生料烧透。现在大多数做青花料的都是将生料装匣后,放在窑里余堂位置,扒开老土子掩埋,烧窑后取出,比较省事。但前一种方法可以自己掌握火候,到一定时候取出照子看样;后一种虽省事,却往往会出现煨烧老了或过嫩的现象,最后影响青花的发色。

煨烧过后的料子还要进行碾磨,碾料的铁槽和擂料的料钵等,都是小晏从老厂淘来的。铁槽看上去很有些年头了,里面的槽子油光贼亮的,不知是不是老物。最后擂得极细的料粉按等级和不同比例,用釉灰调成糊状,装进大坛中,这个活是小晏自己来做。有人购买时,用一只只青花茶杯分装,每杯正好是一斤,上面用塑料纸和橡皮筋封口扎牢,不打开它,放上几个月也不会干涸。

小晏和阿燕为他家生产的不同等级不同色调的青花料都取了名,如石子青,孔雀蓝,凤尾翠,兰花花等,有的是借用古名,有的是自创,都极好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