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沈智与赵杖子学校

沈智与赵杖子学校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赵杖子小学的学生,来自于赵杖子村的153户农户。赵杖子小学从1965年开始有生机,沈智他们可以正常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学生们也开始过上了正规的学校生活。1971年,朝阳地区举行少年乒乓球赛,赵杖子小学代表凌源县拿回了女子团体和女子单打两项冠军,4名同学入选了朝阳地区代表队。赵杖子小学第一个勤工俭学项目是“拾秋”。赵杖子小学5次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受到省教委、财政厅、计委、税务局的表奖。赵杖子小学成功了。

辽西有名的大镇三十家子在青龙河的西岸,隔岸相对的是一座矮矮的牛头山,牛头山的山坡上有一个小村赵杖子。

奇迹就在这个小山村里诞生。赵杖子小学——沈智,一个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先进集体,一名全国优秀教师,引起了中外教育专家们的注目,引起了众多师生的交口赞誉。在辽西,树立起了一个教育改革的生动典型。

1987年7月29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派员,香港大学教授程介明先生来此参观时说:“花园一样,真是一所花园式的小学校!”

这座花园式学校的主人是7名教师,120多名学生。

学校分3个院落,进门为“培英园”,一个大花坛争奇斗艳,香气袭人。再过一个月亮门是“园丁园”,树墙翠绿,杨柳迎风。最后一道月亮门上刻有“育才园”3个字,这里是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大操场。园内设施有单杠、双杠、跳马、跳箱、滑梯、球网、爬绳、爬杠、秋千等等。

赵杖子小学的学生,来自于赵杖子村的153户农户。闭塞和贫瘠使这里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然而,近十年来,赵杖子小学连续在适龄儿童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及格率上均达到100%。1979年以来,赵杖子村就出了43名大中专毕业生

在小会议室里你可以看到墙上排满了奖状、奖旗,有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的,有辽宁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总共有251个奖状,16面奖旗,8块荣誉匾,一座金杯。看着那教育战线上的红旗,依然是这样鲜红,年年月月不褪色

那还是在1953年的初秋,两个年青人涉过青龙河,从三十家子镇向赵杖子走来了。男的叫沈智,女的叫吴凤云。

他们肩扛着简朴的行李卷,手提着装有脸盆、衣服包的网兜和粮食袋走进学校。

山村人朴实淳厚。以往来来去去的老师太多了,他们并没有责怪,有的只是企盼。

开学了,大大小小的孩子来了30来个。他们分别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衣服褴褛,蓬头垢面,这是贫困留在孩子们身上的痕迹。

沈智和吴凤云俩卖掉了自己的金鹿牌自行车,买了台缝纫机,给孩子们缝缝补补。

他俩又买了一套理发工具,给孩子们洗发、理发、篦虱子。

谁家要是缺吃的了,沈智还会送去自己的口粮。

赵杖子小学从1965年开始有生机,沈智他们可以正常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学生们也开始过上了正规的学校生活。

1970年,三十家子公社举行全社体育比赛。赛场上传出爆炸性新闻,乒乓球赛的四项冠军——男女团体、男女单项,都让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赵杖子小学一举夺走。

1971年,朝阳地区举行少年乒乓球赛,赵杖子小学代表凌源县拿回了女子团体和女子单打两项冠军,4名同学入选了朝阳地区代表队。

当年乒乓球是国球,小球推动了大球,乒乓外交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对于赵杖子小学来讲,乒乓球是校球,小球推动了小学校,使人们开始注意赵杖子小学成功的秘密。

一直困扰赵杖子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就是经费不足。

那时赵杖子小学每月的办公费只有两元。

赵杖子小学第一个勤工俭学项目是“拾秋”。在经过生产队长同意之后,老师领着学生们走到了田野里捡那些落地的粮食。这不是往家里捡,而是给学校捡,师生的心都在想着学校。

养猪。这是每一户农民过日子的重要内容。学校也可以养猪嘛。沈智夫妻俩每月总共开62元工资。她们拿出了40元,又从生产队借了60元,一下子买了四个猪崽。

赵杖子小学还开了一家小商店,大年三十都照常营业。

从1979年至今,他们平均每年为学校创收2万多元。

学生一进校门,学费、书费、文具费和在校的医药费都由学校负责。学校还要发给学生两套新服装,发给新生一个新书包。学生的身体可以定期得到检查。老师可以享有浮动工资,每年还可以领到奖金。

赵杖子小学5次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受到省教委、财政厅、计委、税务局的表奖。1987年,又被财政部、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劳动部评为“全国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

这些年,沈智在灯光下写下了1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进行了20多项专题总结,撰写论文80多篇。其中有8篇刊登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同时,白发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沈智的头上。

尽管会议多,工作忙,沈智决不放松对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多年来,他已经形成了习惯,每天都是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在学校里走走看看。在他眼里,学校已经沸腾起来,学生们在上课,在打球,在打扫卫生,老师们在备课,在和学生谈心,在制作教学仪器……

1992年3月,朝阳市教研中心一个调查组,用朝阳市育红小学的期末试题,测验了赵杖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结果平均分为97.4,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86%。

屈指算来,沈智在赵杖子小学工作已超过30年了。

这些年,沈智已把自己和学校融到了一起,和全体师生融到了一起,也和赵杖子的百姓们融到了一起。

从1979年以来,赵杖子小学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以及省、市、县、乡的表奖280多次。沈智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种表奖50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省特等劳动模范和特级教师。

1984年,沈智被聘为省政协委员;1987年,他被选为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他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沈智,一个很普普通通的人。他没有潇洒飘逸的风度,也没有口惹悬河的口才。但是他成功了。赵杖子小学成功了。难怪香港程介明先生认真地评价赵杖子学校是:“中国小学教育的明天,第三世界小学教育的典范!”

真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祖国遍布城乡的千千万万的小学都像赵杖子小学一样的话,那是一个何等壮观的景象,何等鼓舞人心的局面呀!如果我们在各类学校工作的教师们也能够和沈智一样勤勤恳恳,一片忠诚的话,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将是多么幸运呀!

沈智和赵杖子小学蹚出了一条农村办学的成功之路。

赵杖子小学让我们看到了田野上的希望。

青龙河会记住那些把青春献给它的人们。

在赵杖子小学与沈智校长合影,也是一大荣幸。自左至右:沈智、于德、梁海暄、王承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