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角膜切削和晶体植入区别

角膜切削和晶体植入区别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个性化切削是根据术眼屈光系统的总体像差而设计出适合该眼的最佳切削方案。1999年6月12日,Theo Seiler施行了首例个性化切削。总之,个性化切削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但距离广泛的临床应用仍有漫长的道路。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必须取出PIOL,眼球仍可恢复到原先状态;如果手术后屈光效果不理想,还可对人工晶体进行置换。手术中最大的风险是损伤晶状体囊膜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自从1986年John Marshall(英国)和Stephen Trokcl(美国)首次提出应用准分子激光改变角膜曲率以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已施行了40万只眼,用以治疗近视、远视和散光。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在P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方法,它主要适合于角膜厚度较薄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正规程序应包括:仔细的询问病史,排除干眼病,慢性泪囊炎等疾病;停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至少2周,透气型或PMMA接触镜至少3周,行角膜地形图仔细筛选,除外圆锥角膜;测量角膜厚度及眼轴长度,从而估测激光切削角膜的厚度;此外,还应该包括仔细的屈光检查和眼底检查。临床实践证明,PRK对低中度近视有效且有相当好的预测性,LASIK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在切角膜瓣时大多数角膜神经被切断,因而术后不疼痛;角膜上皮保持完整,不损伤Bowman氏膜,更符合角膜的解剖生理,术后不易造成雾状浑浊;短时的激素药物点眼,不会产生激素性高眼压;与PRK相比,LASIK手术有更高的预测性及稳定性,矫正度数可更高。

高质量的微角膜切开刀是制作角膜瓣成败的关键。随着新一代微角膜切开刀(如Hansatorme,Moria C-B)的上市及医师对LASIK手术技术的掌握,术中并发症已极为罕见。这些优势使LASIK手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Mini-RK技术(长度为2.0~2.5mm,1~4条小切痕)较之PRK技术,视力恢复更快,费用更低,更为普及,在日后术眼受到外伤时,不会明显削弱抵御外力的能力。对于1.0~3.0D的低度近视,是一种非常好的供采用的术式。此外,Mini-RK还可矫正以散光为主的屈光不正,如白内障及角膜移植术后产生的散光;曾经施行过PRK、ALK及LASIK等术后的追加补充手术。至于lasek技术,虽然可以在薄角膜的高度近视眼患者中选择应用,但它仍具有与PRK术后一样的并发症,且完整的角膜上皮覆盖有时会阻碍角膜上皮的生长,所以在选择病例时更要谨慎。波前技术(wavefront technology)的应用及其与飞点扫描(flying spot scanning)激光的结合,提出了个性化切削(customized ablation)的新概念,具有划时代意义。个性化切削是根据术眼屈光系统的总体像差而设计出适合该眼的最佳切削方案。这种切削方案不仅包括传统LASIK中球镜和柱镜的组合,还包括了矫正彗差、球面像差以及更高阶像差的切削。1999年6月12日,Theo Seiler施行了首例个性化切削。几组研究显示,个性化切削的初步临床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个体化切削术后的视觉质量在患者主观评价、对比敏感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LASIK手术。要实现个性化切削,必须具有4个条件。(详见特殊检查附Ⅲ)

目前尚无产品完全满足以上要求,即使以上技术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我们还要面临一系列悬而未决的生物医学理论问题。虽然各主要准分子激光生产商都声称在研究其基于波前像差的个性化切削系统,但个性化切削的研究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总之,个性化切削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带来了美好的前景,但距离广泛的临床应用仍有漫长的道路。近几年来,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角膜屈光手术外,其他几个屈光手术技术也在迅速发展。

1.角膜中环手术(intracorneal ring) 它的优点是不影响视轴,而且是可逆的,仅适用于低度近视。

2.角膜热收缩技术(Thermal keratoplasty) 此技术采用Holmium激光器,在角膜视轴边缘点出系列热斑。这些环状的热斑收缩,导致角膜曲率的变化,来矫正近视,适用于低度近视。

3.有晶体眼人工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es,PIOLs) 植入治疗高度近视。PIOLs是指在不摘除透明晶体情况下,植入一定度数的人工晶体以矫正高度近视。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晶体眼人工晶体(PIOLs)植入首次应用于近视矫正。它又分为前房型(Phakic Anterior Chamber,PACL)和后房型(Phakic Interior Chamber,PICL)PIOL。前房型即房角支撑型PIOL最大的优点是植入方便而且比较稳定;只要人工晶体尺寸合适,它们在眼内的固定是相当稳定的,不会发生人工晶体旋转或扭曲。它的另一优点是离晶状体远,较少引起透明晶体的损伤,但可能引起角膜内皮的丢失,而瞳孔变形仍然是前房型PIOL的最主要问题。

后房型PIOL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通过3.2mm小切口植入,手术操作简单方便。而它的最大缺点是其位置与透明晶状体非常接近,很容易损伤晶体而造成白内障,从而使术眼丧失调节能力。主要原因与前房型PIOL一样,植入的人工晶体尺寸不合适,目前来说,对于植入人工晶体的尺寸测量尚缺乏有效方法。

与LASIK相比,PIOL还有以下优点:

(1)PIOL植入后视觉质量较高,极少出现视物变形等症状。

(2)PIOL植入眼内后可以再取出。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必须取出PIOL,眼球仍可恢复到原先状态;如果手术后屈光效果不理想,还可对人工晶体进行置换。

(3)PIOL植入术不影响角膜本身的非球面轮廓,也不会影响角膜的形状。

(4)PIOL植入不改变角膜厚度,不会因为角膜变薄导致角膜膨隆或后弹力膜膨出。

实践证明,对于低、中度近视来说,LASIK手术比PIOL植入更安全,精确性高,预测性好。而对于-10.0D以上的近视且伴有薄角膜的近视患者,PIOL的安全性更高。

4.环形眼内接触镜(ICL)治疗散光 环形眼内接触镜(ICL)的特点是在凹球镜的中央光学区设计一个特定轴位上的柱镜来解决每个患者的散光情况。在植入环形ICL以前,一定要先在患者角膜缘做好散光轴位的标记以保证轴位准确。环形ICL光学区的长轴两端也要标记,这样标记中心部位正好是直径6mm的光学区。手术中最大的风险是损伤晶状体囊膜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所以在植入ICL时必须十分小心不要碰到晶状体,在ICL固定好后尽量避免与晶状体的摩擦。为了使术后进行晶状体浑浊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确保手术眼的晶状体与ICL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由于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以及其他屈光手术技术的成熟发展,低、中度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治疗问题已基本解决,21世纪屈光手术的新方向将是老花眼的治疗。从12世纪开始,人们研制出光学眼镜来治疗屈光不正,现在,21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走了一圈,而回到了无镜世界(Glassesless society)。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