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血小板减少的实验室诊断流程

血小板减少的实验室诊断流程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血小板ADP受体拮抗药主要为噻吩吡啶类药物,噻吩吡啶类药物通过其衍生物不可逆抑制血小板上的ADP受体,使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弱。噻吩吡啶类药物主要包括氯比格雷及噻氯匹定,但后者因为其安全性问题而备受质疑,噻氯匹定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因此,对绝大多数低出血风险的NSTE-ACS患者,应该从住院开始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比格雷,并至少持续12个月。

血小板ADP受体拮抗药主要为噻吩吡啶类药物,噻吩吡啶类药物通过其衍生物不可逆抑制血小板上的ADP受体,使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弱。噻吩吡啶类药物主要包括氯比格雷及噻氯匹定,但后者因为其安全性问题而备受质疑,噻氯匹定的主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氯比格雷的安全性优于噻氯匹定,且患者能较好地耐受。

CURE试验入选12 562例NSTE-ACS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75~325mg/d)的基础上,随机接受氯比格雷(首剂300mg负荷量后以75mg/d维持)或者安慰药治疗3~12个月后,阿司匹林与氯比格雷联合治疗组初级复合终点(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发生率为9.3%,而对照组为11.4%(P<0.001),次级终点(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及再发心肌缺血)发生率亦较对照组低(16.5%∶18.8%,P=0.001)。这种获益在一年后仍然存在。因此,对绝大多数低出血风险的NSTE-ACS患者,应该从住院开始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比格雷,并至少持续12个月。CURE试验中的2 658例患者接受了PCI治疗,与安慰药相比,术前应用氯比格雷能明显降低术后30天死亡、心梗及紧急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4.5%比6.4%,P<0.03),但此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其来源于亚组分析及非随机结果。CREDO试验的结果表明,PCI前6h服用负荷量的氯比格雷疗效最好。两个试验的结果均支持PCI治疗患者应长期服用氯比格雷,二者共入选4 774例患者,患者随机接受阿司匹林(75~325mg/d)或者阿司匹林加氯比格雷(首剂300mg负荷量后以75mg/d维持)治疗8~12个月后,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或)卒中]的相对风险下降27%~31%(P=0.002~0.02),即使同时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药,联合用药组大出血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增加。

虽然有两个早期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认为噻氯匹定在维持CABG后桥血管的开通率上有明显效果,但考虑到噻氯匹定的副作用与患者可能面对的风险,在选择噻氯匹定时应谨慎。CAPRIE试验亚组分析,1 480例既往外科冠脉搭桥患者,随机接受氯比格雷或阿司匹林,结果显示,氯比格雷能明显降低全因死亡、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再住院率,CURE试验的研究者发现,CABG前停服氯比格雷5d以上时,术后7d的大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4.4%∶5.3%),停服氯比格雷5d以内者,术后大出血并发症增加(9.6%∶3%)。因此,就冠脉搭桥患者而言,氯比格雷既可使其获益也有可能使其面临出血的风险,早期应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结果,但如果术后5天内应用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这种情形对需紧急外科手术血运重建患者至关重要。对高危NSEACS患者拟采取早期侵入的治疗措施,如果可能外科手术或尽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如:12h内),氯比格雷应避免使用。除此以外的所有患者,氯比格雷则应尽早所用,直至冠状动脉搭桥前5d。

有研究者对不同氯比格雷的负荷剂量进行研究后发现,450mg及600mg的氯比格雷可以安全耐受,抗血小板效应的达峰时间较300mg提前,如果术前使用氯比格雷的时间小于6h,建议加大氯比格雷的剂量。ARMYDA-2是第一个比较300mg与600mg氯比格雷的随机试验,329例患者术前4~8h随机接受氯比格雷300mg或600mg,其中74例患者因接受药物治疗或外科搭桥被排除,两组中糖尿病患者及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药的比例类似,结果显示大剂量的氯比格雷能明显预防缺血并发症的发生,600mg氯比格雷使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52%,且出血的并发症及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无明显增加。因此,该试验的研究者建议,对计划行PCI治疗的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氯比格雷600mg。但该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短的局限性,确定性的结论需更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