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髓外硬膜外肿瘤

髓外硬膜外肿瘤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硬膜外肿瘤约占全脊柱肿瘤的30%。脊索瘤源于原始脊索组织,骶尾部的脊索瘤约占50%。临床上大多数情况是根据肿瘤对脊髓产生的机械压迫来进行评价的。MRI T1WI肿瘤组织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肿瘤呈高信号伴低信号间隔。

【概念】

包括原发和转移、良性和恶性肿瘤,累及范围包括椎骨、邻近软组织、神经根、硬膜。硬膜外肿瘤约占全脊柱肿瘤的30%。脊索瘤源于原始脊索组织,骶尾部的脊索瘤约占50%。椎体血管瘤生长缓慢,大部分无症状。组织学上瘤体分布在骨小梁之间和脂肪组织之间,由分散的薄壁血管和血窦组成,血管和血窦衬以内皮组织。成人转移瘤(肺癌、乳癌、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瘤)最多见。

【临床表现】

临床上大多数情况是根据肿瘤对脊髓产生的机械压迫来进行评价的。根据症状和体征,脊髓压迫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神经和节段性感觉和运动丧失;第二期为不完全性脊髓横断症状:Brown-sequanel综合征;第三期为完全脊髓横断症状。开始症状体征发生于远端肢体或上升性进展性改变,但有时临床上对患者的主诉很难确定脊髓压迫时期,也不可能预测病变的进展。

【影像技术】

1.MRI对硬膜外的原发和继发肿瘤敏感,但一般不具特征性。

2.GD-DTPA增强对判断恶性硬膜外肿瘤不如硬膜内那么清楚。

【诊断要点】

1.脊索瘤 病变呈侵袭性和破坏性,累及一个或多个椎体,并有硬化环。椎间隙常受累,软组织内有钙化。MRI T1WI肿瘤组织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肿瘤呈高信号伴低信号间隔。

2.血管瘤 胸椎多发。MRI T1WI骨内瘤体因增厚的骨小梁之间有脂肪沉着,表现为斑片状高信号,而骨外部分为低信号改变(软组织),T2WI上骨内骨外部分均表现为高信号(图4-12-1),此时高信号为瘤体本身细胞的改变。肿瘤血管流空效应不明显。小血管瘤表现为局灶性脂肪沉着。

3.动脉瘤样骨囊肿 囊性扩张性病变,囊内包含血细胞有形物与无形物形成的液面,并有薄薄的低信号骨“包膜”。椎体囊腔周围低信号环为环形硬化。

4.转移瘤 多为脑内恶性肿瘤经脑脊液播散种植转移,如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成人的肺癌、乳癌和淋巴瘤也可有这种转移方式。MRI于T1WI上表现为末端硬膜囊结节状突起或硬膜囊不规则增厚(图4-12-2)。GD-DTPA增强后明显强化(图4-12-3、图4-12-4)。

5.淋巴瘤 较常见,成年人多发,主要症状为疼痛。MRI特征表现为硬膜外“袖套样改变”包绕硬膜囊,GD-DTPA增强后明显强化(图4-12-5)。

图4-12-1 胸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

MRI矢状位T1WI像(A)示:T3~6椎管内相当于脊髓背侧长条状等信号,瘤内见点状脂肪沉着的高信号;矢状位与横断位T2WI像(B~C)示:脊髓背侧片状高信号,此为瘤体本身细胞的改变;GD-DTPA增强后(D)示:肿瘤明显强化

图4-12-2 髓外硬膜外转移瘤

MRI矢状T1WI像(A)示:T8椎管内相当于脊髓背侧长条状等信号;矢状位T2WI像上(B)示:信号增高;GD-DTPA增强后(C~E)示:肿瘤明显强化,肿瘤从后方侵入椎管,占据椎管50%左右容积,脊髓明显受压

图4-12-3 胸椎髓外硬膜外转移性腺癌

MRI矢状T1WI像(A)示:T9椎体及T9椎管内脊髓背侧长条状低信号;矢状位、冠状位T2WI像(B~C)示:肿瘤呈高信号,脊髓明显受压

图4-12-4 T3椎体转移性腺癌

MRI矢状位T1WI像(A)示:T3椎体附件破坏,肿瘤呈低信号;矢状位T2WI像(B)示:肿瘤中央信号明显增高;GD-DTPA增强后(C)示:肿瘤体呈不均匀强化

图4-12-5 L3~5硬膜外淋巴瘤

MRI矢状位T1WI像(A)示:L3~5硬膜外占位病变,肿瘤呈稍高信号,相邻椎体受侵蚀呈低信号改变;矢状位T2WI像(B)示:肿瘤信号增高明显;矢状GD-DTPA增强后(C)示:肿瘤明显强化,冠状GD-DTPA增强(D)、横断GD-DTPA增强(E)示:肿瘤呈“袖套样”包绕硬膜囊且明显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