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便秘的西医分类

便秘的西医分类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患器质性便秘的患者,必须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否则,便秘最终不会得到解决。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适用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分型,也适合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便秘,如糖尿病、硬皮病等合并的便秘及药物引起的便秘。其中轻度便秘是便秘症状轻,不影响日常生活,一般处理有效,无需或少用药;重度便秘是症状严重、持续,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

便秘的分类方法较多,根据不同的标准便秘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病程或起病方式分类

1.急性便秘

是指近期突然发生的便秘,发病较急,持续时间较短,当导致便秘的疾病痊愈后,便秘也随之解除,它包括暂时性功能性便秘和症候性便秘两种。

(1)暂时性功能性便秘:多由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一时性的情绪抑郁、进食过少等因素引起,患有这种便秘的患者除感觉腹胀外,不会有其他不适,如果消除便秘病因并能改变生活因素之后,便秘即可自行痊愈。

(2)症候性便秘:属于器质性便秘,一般多由身体其他疾病引起,发病较急,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如急性肠道梗阻、肠绞窄、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肛门周围疼痛等急性疾病引起的便秘。

这种便秘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临床表现,持续时间较短,当导致便秘的疾病缓解或痊愈后,便秘也随之解除。在患者发病时,应迅速查明原因,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

2.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为长时期反复发生的便秘,其发病可以是由急性便秘长期未愈转化而来,也可以是在发病初期即为慢性便秘,后者于慢性疾病所致的便秘中多见。慢性便秘由于其发生时间较长,对人体危害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患有慢性便秘者,必须高度重视,及早治疗。

临床上所说的慢性顽固性便秘,指病程超过2年,经药物及各种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而需要手术治疗者。

◆根据引起便秘的发病部位分类

粪便在直肠聚集而造成的便秘称为直肠性便秘。粪便在结肠聚集而形成的便秘称为结肠性便秘。

◆根据与排便有关的肌肉张力分类

1.弛缓型便秘

各种原因造成与排便有关的肌肉张力减低导致的便秘称为弛缓性便秘,常见于高龄者,经常节食减肥、体力虚弱者,肌力不足、胃肠下垂者,因为分娩而腹肌无力的女性等。这类便秘,患者会感到腹胀、大便排不干净、食欲降低,甚至有头痛、手足冰冷、痔等症状。

改善弛缓型便秘的重点就是多运动,特别是能够加强腹肌的运动,多走路、多喝水、多喝酸奶、多摄取不溶性纤维,以刺激肠道蠕动,还可以多做腹部按摩。

2.痉挛型便秘

各种因素导致与排便有关的肌肉张力过高或肌肉痉挛造成的便秘称为痉挛性便秘。如心理压力太大,刺激到腹脑系统,大肠局部蠕动太强,过度收缩,排便无法推进而导致便秘。这种便秘的特征是用餐后经常腹痛,排便并不是太困难,但却排出一颗颗硬硬的大便。

这类患者要懂得调整生活节奏、多运动、多放松、多摄取水溶性纤维、少吃不溶性纤维,避免增加肠道刺激。

◆根据便秘的病因分类

1.器质性便秘

是指由于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如消化道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药物及化学品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所致的便秘,例如肠粘连及不完全肠梗阻的患者。患器质性便秘的患者,必须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否则,便秘最终不会得到解决。此外,习惯改变也是便秘的病因之一,有的人出差在外常会因嫌外面的厕所脏而拒绝“如厕”,而有的人则常因早上睡了会儿“懒觉”而耽误了排大便的时间,长期这样忍着,会使得直肠里有了便感而神经却迟钝了,便秘因此而出现。如果突然间严重便秘,而且伴随腹痛、发热、呕吐,必须马上就医;如果便秘越来越严重,大便带血、颜色不正常、明显带有黏液,体重下降、体力衰减,须立即去就医,绝对不能拖延。

2.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的症状群。其中,腹痛和腹部不适是肠易激综合征最核心的临床症状,其突出特点是这些症状与排便有关。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有明显的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加(腹泻)或减少(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若>25%块状或干硬粪便,<25%糊状或水样粪便,则可考虑为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

3.功能型便秘

是指缺乏器质性病因,没有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又除外肠易激综合征的慢性便秘。功能性便秘患者可以有粪便坚硬、排便困难、便不尽感和便次减少等表现。

为了便于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国际上多采用根据结肠动力学特点和肛门直肠功能改变来分型,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1)慢传输型便秘:又称为慢通过性便秘或结肠无力,是指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通过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病变可位于结肠局部或全部,通过结肠传输试验易诊断准确,其临床表现是便秘病史时间长,缺乏便意,排便周期延长(<2次/周),粪质干燥和排便费力,多发生在中老年人。

(2)出口梗阻型便秘:是指粪便通过直肠和肛管时受阻导致的排便困难,通过做排粪造影等检查易诊断准确,根据其病理特点分为两大类,即盆底松弛综合征和盆底痉挛综合征。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表现是大便排出困难,伴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及便条变细等症状。

盆底松弛综合征是指骨盆底和盆腔脏器支持结构因各种原因而松弛、下降,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可见消化系统症状(如排便困难)、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余沥不尽等)及生殖系统症状(主要见于女性,如子宫脱垂)。但由于排便困难给患者造成的不舒适更直接、更明显,所以盆底松弛综合征的患者往往到肛肠科就诊,目的是求得解决排便困难的问题。盆底松弛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盆底肌先天发育不良;二是盆底肌受到损伤(如妇女分娩时和长期腹压增高对盆底的损伤);三是随年龄的增长而致盆底组织退行性改变。在以上各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使得盆底肌肉及组织薄弱无力,盆腔脏器的支持结构松弛甚至移位,引起盆底松弛综合征。

盆底松弛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自感肛门出口处阻塞,粪便可以是正常粪便,但就是排出不畅,可以伴有肛门或会阴部的坠胀感。体格检查时肛门括约肌比较松弛,肛管较短,肛门外观较薄弱,做排便动作时会阴下凸较明显。

盆底痉挛综合征是指用力排便时,盆底肌肉收缩而不松弛的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排便不规则,便次少,排便困难、不适和疼痛。

(3)混合型便秘:具备上述两者的特点,可能由于慢传输型便秘病情进展,引起直肠感觉阈值逐步升高,或者长期出口梗阻型便秘影响结肠排空,继发结肠动力障碍。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适用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分型,也适合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便秘,如糖尿病、硬皮病等合并的便秘及药物引起的便秘。

4.功能性排便障碍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专家委员会在分析讨论近年的有关研究进展后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诊治标准进行了修订,将功能性便秘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称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特征为试图排便时盆底肌肉矛盾收缩或不可以充分松弛(不协调性排便),或排便推进力不足。通常有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的症状及排便时须用手指协助的习惯,其实质上是功能性便秘中出口梗阻型便秘。

根据慢性便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级。其中轻度便秘是便秘症状轻,不影响日常生活,一般处理有效,无需或少用药;重度便秘是症状严重、持续,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中度便秘介于两者之间。

(隗 玮 王 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