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异染色质 是指间期核中折叠盘曲紧密,呈凝集状态,一般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异染色质可分为组成性异染色质和功能性异染色质。该类染色质多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附近和两臂的末端,含有高度重复的核苷酸序列,是异染色质的主要类型。功能性异染色质是指在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所具有的凝集状态的染色质。例如,人类女性体细胞的2条X染色体,在胚胎发育的第16天,其中的任何一条X染色体发生异染色质化而失去活性。

细胞核染色质的功能与其折叠盘曲的程度密切相关。据此可分为2种类型。

1.常染色质(euchromatin) 是指间期核内纤维折叠盘曲程度小,分散度大,能活跃地进行DNA复制与转录的染色质。这类染色质不易着色,故折光性强,在光镜下难以辨认,只有在电镜下才能看到,多位于核的中央。

图2-3 微带与染色体模式

A.微带;B.由微带构成的中期染色体

2.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是指间期核中折叠盘曲紧密,呈凝集状态,一般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此类染色质染色较深,常位于核的边缘和核仁周围,构成核仁相随染色质的一部分。异染色质可分为组成性异染色质和功能性异染色质。组成性异染色质是指各类细胞的全部发育过程中都处于凝集状态的染色质。该类染色质多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附近和两臂的末端,含有高度重复的核苷酸序列,是异染色质的主要类型。功能性异染色质是指在特定细胞的某一发育阶段所具有的凝集状态的染色质。例如,人类女性体细胞的2条X染色体,在胚胎发育的第16天,其中的任何一条X染色体发生异染色质化而失去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