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治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治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企业的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所进行的劳动卫生监督。此外对接触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业,应提供保健膳食。1.健康监护 是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

(一)职业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

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是以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为目的,为保护劳动者权益所做出的明确立法规定。各种职业卫生标准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是执行法规的技术规范,是对劳动条件卫生要求的统一规定,也是衡量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尺度。认真贯彻执行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是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最主要措施。

卫生监督按照性质可以分为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企业的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所进行的劳动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包括对作业场所有害因素和作业者接触水平的监测、监督,对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企业执行卫生法规和标准情况等进行的常规监督。

(二)工程技术措施

该措施为防治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第一道防线,可通过预防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发生(如用低毒、无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限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扩散(如产生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并辅以局部吸风排毒)、防止直接接触(如采取机械化、自动化、远距离操作)等措施来消除或减少职业有害因素的危害。

(三)个人防护与卫生保健措施

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呼吸防护器(面罩、口罩)、面具、防护服、手套(防振动)、眼镜、耳塞等,应根据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此外对接触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业,应提供保健膳食。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使劳动者正确认识接触有害因素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参与预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倾向。为增强机体抵抗力,应根据接触有害因素作用性质和特点,适当补充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

(四)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

1.健康监护 是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

(1)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就业前健康检查是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健康检查,其目的在于掌握就业者就业前的健康状况和发现职业禁忌证。定期健康检查是指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接触有害作业工人进行常规的健康检查,可及时发现职业性疾病的可疑征象,早期发现健康损害。

(2)建立健康档案,每个工人应有一份健康监护卡并编号保管。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史和病史、家族史(重点是遗传性疾病史)、基础健康资料(重点在就业前有关指标的水平)、接触有害因素及水平、与职业有关的监护项目、其他(包括嗜好及生活方式)。

(3)健康状况分析中常需计算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病率、平均发病工龄及病伤缺勤率等。

2.生产环境监测 是指通过对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测定,评价生产环境污染的原因、程度及动态变化以及工人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

通过将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期分析及汇总评价,可及早识别危害、合理评价危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在此基础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有害因素或降低其强度,使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限值,从而达到控制职业危害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