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血小板的结构

血小板的结构

时间:2024-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血小板为无色、圆盘状或椭圆形小体。现就血小板的表面结构和内含物作一介绍。这些主要的糖蛋白有缺陷,都可造成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异常。磷脂占75%~80%,胆固醇占20%~25%,糖脂占2%~5%。各种磷脂在血小板两侧呈不对称分布,在血小板未活化时,SPH、PC和PE主要分布在质膜外侧面,而PS主要在内侧面。由于这三种颗粒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或非蛋白类的活性物质,与血小板胞质中的活性成分一同参与了血小板的生理活动。

光学显微镜下,血小板为无色、圆盘状或椭圆形小体。在电子显微镜下,血小板分为表面结构、骨架、细胞器、内含物和特殊结构四部分(图13-1)。现就血小板的表面结构和内含物作一介绍。

图13-1 血小板结构示意图

(一)血小板的表面结构

1.膜蛋白 糖蛋白(glycoprotein,GP)是主要的膜蛋白成分,如GPⅠa、GPⅠb、GPⅡa、GPⅡb、GPⅢa、GPⅣ、GPⅤ和GPⅨ等(表13-1)。血小板膜糖蛋白中数量最多的是GPⅡb和Ⅲa复合物,GPⅠb/Ⅸ复合物的数量为第二位,GPⅠa/Ⅱa复合物数量也不少。这些主要的糖蛋白有缺陷,都可造成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异常。

表13-1 主要血小板膜糖蛋白

注:Fn纤维连接蛋白;TSP凝血酶敏感蛋白

2.膜脂质 膜脂质由磷脂胆固醇和糖脂组成。磷脂占75%~80%,胆固醇占20%~25%,糖脂占2%~5%。磷脂主要由鞘磷脂(sphingomyelin,SPH)和甘油磷脂组成,甘油磷脂包括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以及少量溶血卵磷脂。各种磷脂在血小板两侧呈不对称分布,在血小板未活化时,SPH、PC和PE主要分布在质膜外侧面,而PS主要在内侧面。血小板被激活时,PS转向外侧面,可能成为血小板第3因子(platelet factor3,PF3)。

(二)血小板颗粒成分

电镜下,血小板含有许多细胞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些颗粒成分,如α-颗粒、致密颗粒、溶酶体颗粒。由于这三种颗粒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或非蛋白类的活性物质,与血小板胞质中的活性成分一同参与了血小板的生理活动(表13-2)。

表13-2 三种血小板储存颗粒及内容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