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骨髓成熟红细胞有造血功能吗

骨髓成熟红细胞有造血功能吗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血细胞进行性减少。骨髓增生正常或明显活跃,少数患者增生低下,常有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形态异常,如红系、粒系或巨核系等病态造血。MDS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偶见于青年及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症状是不明原因的难治性贫血,而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少见;较晚期患者可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活检可有造血前体细胞易位现象。

【概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血细胞进行性减少。骨髓增生正常或明显活跃,少数患者增生低下,常有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形态异常,如红系、粒系或巨核系等病态造血。

MDS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偶见于青年及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患者找不到发病原因为原发性MDS;少数患者与烷化剂、放射性核素、含苯有机溶剂、氯霉素及乙双吗啉等密切接触有关为继发性MDS,多为年轻人。主要症状是不明原因的难治性贫血,而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少见;较晚期患者可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1/3以上的病人在数月至数年或更长时间发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基本相同。

【检验】

1.血象 常为全血细胞减少,亦有一系或两系血细胞减少,并可见病态造血。

(1)红细胞:表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常见大红细胞增多,可见有巨大红细胞(直径>2个红细胞)、异形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也可出现有核红细胞。

(2)白细胞:白细胞数减少、正常或增多,有少量幼稚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稀少或缺如,核分叶过多或减少,且有异形粒细胞样变。

(3)血小板:多数减少,有大而畸形的火焰状血小板或巨大血小板,偶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或单圆核小巨核细胞。

2.骨髓象 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少数增生正常或减低,伴有明显的病态造血。

(1)红细胞系:多数增生旺盛,少数增生减低,骨髓中幼红细胞呈巨幼样变,可见双核、多核、核形不规则、核碎裂或核分叶等幼红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胞质嗜碱着色不均。

(2)粒细胞系:增生活跃或减低,原粒和早幼粒细胞可增高,可见幼粒细胞巨幼样变,核质发育不平行,嗜天青颗粒粗大,有的类似单核细胞,核凹陷或折叠,也可见双核或畸形核中幼粒细胞、杆状核及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

(3)巨核细胞系:巨核细胞数量可正常、增多或减少,可见小巨核细胞[细胞面积<800μm2,包括淋巴细胞样小巨核细胞,小圆核(1~3个核)小巨核细胞],单圆大核或多个小核的大巨核细胞。一般的巨核细胞也常有核分叶明显和胞质颗粒减少的改变。淋巴细胞样小巨核细胞形态特征如下:大小和外观与成熟小淋巴细胞相似,核质比例大,胞质极少,呈淡蓝略带灰,不透明而呈云雾状。核圆形或稍有凹陷,染色质浓密,结构不清,偶可见1~2个不清晰的小核仁。周边不整齐,可有血小板形成现象(彩图6)。

3.骨髓活检 多数病例骨髓造血面积增大(>50%),少数正常(30%~50%)。造血细胞定位紊乱:红细胞和巨核细胞不分布在中央窦周围,而分布在骨小梁旁区或小梁表面;粒系细胞不分布于骨小梁表面,而分布在小梁间中心区,并有聚集成簇的现象。粒系不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现象:正常人骨髓原粒、早幼粒细胞定位于骨小梁内膜面,MDS患者则可移位至骨小梁间的中央骨髓区,并形成集丛(3~5个细胞)或集簇(>5个细胞)。亦可见巨核系病态造血、网状纤维增生等改变。

4.骨髓铁染色 细胞外铁增多(+++),铁粒幼红细胞增多,少数病例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

5.细胞遗传学 约半数MDS患者有染色体异常,已报道MDS患者骨髓细胞核型异常最常见的是-5/5q-、-7/7q-、+8、20q-等。

MDS患者有无染色体异常以及异常的类型对于诊断分型、评估预后和治疗决策都具有极为重要意义。-7/7q-者易演变成白血病,正常核型及单纯-5/5q-、20q-预后较好。

6.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 大多数患者骨髓细胞集落生长明显减少或不生长,少数病例生长正常。

【诊断与分型】

1.诊断

根据1994年全国血细胞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MDS的诊断标准如下。

(1)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要症状,可伴出血或发热。

(2)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一、两系细胞减少,有病态造血表现。

(3)骨髓象:增生一般为活跃,也可减低,有三系或二系或任一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骨髓活检可有造血前体细胞易位现象。

(4)除外其他:伴有病态造血的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红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非造血组织肿瘤、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b等;除外其他红系统增生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以及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少数不典型病例或病态造血不很明显,有时诊断困难,应进一步随诊观察。因MDS为慢性进行性过程,故病态造血持续存在,并逐渐明显或出现新的异常改变,临床和血液学表现也逐渐恶化。细胞化学、骨髓活检、细胞遗传学、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等检查也很有诊断价值。

2.分型

(1)法美英(FAB)协作组:主要根据血象和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形态学改变及单核细胞数量,将原发性MDS分为五型:即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 with ringed sideroblasts,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RAEB);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 in transformation,RAEB-t),见表11-8。

表11-8 FAB协作组对MDS的分类

(2)WHO分类: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原有的FAB分类作了修订。

与FAB分类相比,WHO分类与其不同的主要特点有:①诊断AML标准中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由30%降低至20%,故FAB分类中的RAEB-t被归入AML;②新增加了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异常(RCMD)这一亚型;③将RAEB按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分为两个亚型,即RAEB-1、RAEB-2;④将5q-综合征列为一个独立的疾病;⑤将CMML归入骨髓增生异常和(或)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不过,WHO的分型尚未获得广泛的认同。

(大连医科大学 彭洪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