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的显现往往发生在肺血管疾病进展之后,因此即便是轻度肺动脉压升高也提示存在弥漫广泛的肺血管损伤。临床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出现右心衰竭,而此时右室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意味着已进入肺动脉高压的病程晚期。因此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
肺高压的诊断应遵循以下思路:
1.明确是否有理由怀疑肺动脉高压采集病史时,除了患者症状,应注意询问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如肺动脉高压家族史、结缔组织病史、潜在的毒物或药物暴露史、未医治的慢性血栓栓塞史等,通过仔细体检、胸部X线、ECG等,对患者是否可能存在肺高压建立初步印象。
2.经过无创检查明确是否可能存在肺动脉高压 对所有临床怀疑为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进行无创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估测右室收缩压(RVSP)来评估肺动脉收缩压(SPAP),明确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并判断右心结构和功能状况。
3.阐明个体发生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利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心脏的解剖和功能异常,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的肺高压。进行进一步血清学检查,明确肺动脉高压是否由结缔组织病或HIV感染引起。对疑似肺栓塞患者行通气/灌注扫描。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有助于某些肺实质疾病的诊断。应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明确患者是否合并睡眠呼吸障碍。对临床难以解释的肺动脉高压,行肺活检。
4.评价患者的功能状态 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系统,记录患者的活动耐力。进行6min步行试验,为疾病的严重程度、对治疗的反应和疾病进展的速度提供有价值的基准信息。
5.描述特定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行右心导管检查获得准确的血流动力学资料,了解患者对血管扩张药的反应。
至此,可确定肺高压的诊断和病因。如果在上述过程中没有发现其他病因,则可确认为IPAH。鉴于IPAH中有部分患者存在遗传学基础,应进行遗传咨询并讨论是否进行遗传学检查,若能确定致病基因,诊断为FPAH。
肺动脉高压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病因的鉴别。建议按照上述诊断思路,逐步排除无关诊断,有助于明确病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